APP下载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效问题

2009-07-14殷丽娟

文学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皇帝人文文本

有效,字典里有两种解释:一是能实现预期目的;二是有效果。“有效问题”既要出体现学科的本质属性,又要让思维者经过努力能够解决,即所提出的问题实现提问者的预期目的或产生一定的效果。问题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提出有效问题。

一.课例引路

学生不会提问或提问“无效”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教”他们“怎样提问”、“提出怎样的问题”一类知识与技巧。例如,有位教师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他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后提出问题,学生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阳光能射到海底吗?海底有多少种动物?海底的植物有哪些色彩?海底为什么有山、峡谷、森林和草地?海底为什么很平静?

面对这些问题,这位教师说:大家所提的问题不是语文问题,而是科学问题。我们必须从字、词、句的积累与运用及写作技巧的理解等方面切入,提问语文问题。然后示范性地提出并解决了下面问题:你是怎样识记课文后面列出的生字的?你能用“依然”、“窃窃私语”、“蕴藏”、“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些词语造句吗?你能描述“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吗?

这三个问题,是交流识字方法、怎样用词造句、怎样复述课文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就是语文问题。

这位老师的“教”,让我们认识到:“教”是典型的示范、必要的讲解、巧妙的训练。教师通过“课例引路”的方式,让学生知道,有效的问题应该是“语文”问题,

所谓“语文”问题,是体现语文性质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征。”语文的工具性体现在字、词、句的积累和运用上,体现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写作技巧的掌握上;语文的人文性体现在作者与读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学语文,就要在掌握“工具”的过程中体验语文的“人文”,或在正确的“人文”关照中掌握“工具”。

二.设置问题情境

阅读仅仅是读者与作者的双向交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即阅读教学实际上是在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后进行的“多维”的、“有深度”的对话。学生认真阅读文本,主动质疑、释疑才是问题教学法的最高层次。西方教育家布鲁巴克也说:“让学生自己提问,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先开口发表自己在阅读中生成的问题,显示课堂的动态开放,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自己的智慧随时监听课堂中的异动,使教学内容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中随教学情境的发展而不断生成。因此,在“教学”文本前,让学生先开口,就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水平,获得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再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程度生成新的教学起点和因材施教的切入点。

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萌发提供可能。问题情境,既可以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而预设的,也可以是学生阅读文本后产生困惑而提出的;既可以就作品的局部认知来设定,也可以是针对作品风格、内涵、主旨等进行构想时而出现的问题。

三.注重问题生成

“生命观”关照下的教学内在本质是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意义的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不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过程,要将弹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资源及时捕捉并理智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中。对待课堂的即时生成,教师决不能仅仅限于尊重,要把握其价值取向,对其进行或删除、或补偿、或肥大、或缩小……教师要重视现实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个性化解读,从而生成知识;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要鼓励学生灵活地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有位教师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有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怎样的皇帝?”这一问题一提出,学生很快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一个爱穿新衣的皇帝,一个不理朝政的皇帝,一个愚蠢的皇帝,一个可笑的皇帝……学生之所以有许多见解,是因为教师的问题具有生成的广阔空间,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殷丽娟,教师,现居甘肃会宁。

猜你喜欢

皇帝人文文本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酷爱学习的小皇帝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