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2009-07-09霍玉莲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背诵书面语语段

霍玉莲

“背诵”,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手段之一,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新时期”以来,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一片充满时代气息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现在基础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为了改变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慢差”的局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但是,在语文教学追求“高效”的同时,却忽视了语文教学重于积累的特点,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沉稳,把“背诵”这一常规手段仅仅满足于形式,使语文教学的质量因缺乏深厚的根基而难以得到扎实的提高。有感于此,我们重提“背诵”这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能顺利阅读、背诵一些课文”。这说明“背诵”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一,背诵可以积累书面的语言材料。

书面的语言材料是书面交际的工具。学生要熟练地掌握这一工具,必须对这一工具有足够的感性经验。我们强调“背诵”,这是为了培养和加强学生对书面语的感性经验。通过无数次的眼看、耳听、口诵、脑记,从而为学生学习书面语奠定扎实的感性基础。

语文课本中所选文章,多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熟记大量的词汇,各种句式和修辞格式,各种表达方式与技巧,从而积累丰富的材料。同时达到理解和运用书面语言的熟练程度。当学生运用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这些材料会奔涌而出。

因此,所谓的“读书千篇,其义自见”,“熟读唐词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他们都说明了大量读书背诵,积累大量的材料,大脑中储存的大量信息一触即发、如泉奔涌。如果离开了“熟读”和“背诵”,离开了对书面语言材料的长期积累,那么一切都不过是一种奢望。

其二,背诵培养语感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能力是在长期的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可见,语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如何才能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背诵”是最好的捷径。

熟读和背诵大量的书面言语材料,积累对书面语的丰富的感性经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语言)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并为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提供了可能。当然,如果到此为止,那么即使是“满腹经书”也难以成为“工具的主人”。鲁迅笔下的孔已己就是传统教学中产生的畸形儿,我们必须高度警惕这一深刻的历史教训。

学生对大量的书面言语材料的背诵积累过程中,形成了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并较大程度地形成了足够的言语“记忆”,使学生能够自觉不自觉地对“言语”作长时间的“反刍”,这包括分析、比较、品味。这种反刍,固然有语言感性经验的作用,但理性思辨也开始萌生,并积极地参与对书面语言的“反刍”。在感性经验与理性思辨的交互作用下,对语言材料的解读,将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由此不断地重复,长期操作,学生对语言材料的语境、语义、语言习性,句式选择,语气把握等方面能够作出比较准确而又敏捷的反应,并逐步到达“自动化”的程度,这样,学生的感悟能力已基本形成,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就基本完成。

值得说明是,培养学生的这种感性能力的过程是长期的,是在一种极其隐蔽的、潜藏的状态下展开的,不象给学生辅导几个试题的效果那样立竿见影。但其效应则是值得我们珍视的。

其三,强化学生的结构意识。

结构,就是语言材料,即语段和篇章内部的逻辑联系,它体现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一则堪称典范的言语材料,理所当然地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上也应成为典范,因此,强化“结构”意识,便是加强阅读,写作对句、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把握。

一般来说,要去学生背诵的书面语言材料,或者是精彩的语段,或者是精彩的文章,这些语段和篇章的“精彩”也许更多地表现在词工句丽上,但无论如何其在结构上也当属于“精品”。因此,背诵并反复涵咏这些精品,必将会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结构”意识。

但是,这种“结构意识”的确定,并非一日之功,尤其在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方面,阅读时往往忽略不计,写作时往往随意跳脱。不少老师都觉得学生的作文光看一个句子则通,几个句子合起来看时则不通。产生这种现象的症结便是缺乏那种句与句之间的连贯和衔接,“也就是说缺乏句与句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纠正这种语病也许可以通过语段的教学得以矫治,但是,如果能在加强语段教学的同时,加强熟读和背诵,效果会更好。因此,熟读和背诵不仅可以强化对语段意义的整体印象,可以强化对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的感性把握,能比较深切的题为,诸如连贯,顺畅等涉及到的语气、语势方面的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意味”,重要的是通过把握这些语段,篇章的结构,能够逐步强化学生的“结构”意识。

最后一点就是背诵可以优化交际效果。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交际(口头表达)能力,存在着许多缺憾。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的言语材料的背诵,储存,积累就是这一“通病”的良方妙药。因为如前所述,背诵、储存、积累言语材料,一方面吸纳了大量的言语“范式”,同时在长期的吸纳中逐渐形成了较强的语感能力。另一方面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孕育成属于“个人”的“精神世界”。前人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便是有力的印证。

口语与书面语存在着质的区别,但它们之间有着相互流注的通道。由于学生长期浸染于书面语中,书面语中的很多“因素”便很自然地向口语“移位”。长期的“移位”、使得口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改良,并逐步形成口语的书面化,所谓“出口成章”便是书面语向口语长期“移位”的结果。口语的书面化,从根本上说是口语质量提高的标志。

总之,背诵、储存、积累,无论是对学生的书面交际质量还是口语交际质量都得到有效地提高,并使交际效果得到优化。

以上,我们对“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作了多方面的分析,如果“背诵”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能够重视起来,在校园语文教学中巍然成风,弥漫于整个校园,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获得深厚的根基,教学质量就会提高。

猜你喜欢

背诵书面语语段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口语和书面语转换”备考指导
关于初中学生书面语感的思考与提升策略
汉语书面语与口语的特征
朗读与背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背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从语法范畴视角解释日本学生英语书面语错误
依存消解、一致性计算与浮现和语段计算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