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有效实施的两个问题

2009-07-09郑文彬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6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语文

郑文彬

一、选修课,谁来选?

《广州市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指出:“新课程实施三年,还未出现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选修还基本处在‘统一和‘限定的状态中。本次调查,有94%的教师所在的级组的选修课都是按原教学班集体选修,其中80.19%是按原教学班集体选修,全级同时开设规定的模块。”本来,选修课,学生应该有选择的自由。但是,许多学校由于硬件和软件方面的问题而统一规定几门选修课,学生失去了选择的自由。已开设的选修课程多是与高考有关的课程。比如,在一些学校里,《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就成了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的训练材料,《唐宋散文选读》就成了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的训练材料。就这样,选修课成了“统修课”,成了贴上选修标签的“必修课”,成了高考辅导课。出现这种状况,与一些学校和教师没有明确选修课程的意义有关。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发展。”《课程标准》还对课程设计解释道,选修课“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个性发展”是实现选修课意义的关键词。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现代教育只有坚持全面发展的个性观,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人,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个体之间的身心差异在中学阶段越来越明显。新课程开设选修课,是为了适应高中生的个体差异,是为了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发展的需要。可见,开设选修课,意义重大。

要有效实施选修课程,学校不能只考虑学校条件和教师状况而不顾学生的需求。为此,学校应不断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积极创设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学校应建立选课制度,建立辅导员制度,编写选课指导手册。教师要做好选修课的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开选修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规划自我,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督促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个人课程表。事实证明,建立有效的选修课制度,让学生行使选课权,对学生的发展非常有益。反之,“如果我们的课改在选课制方面事实上只玩假的,当游戏,并不把它从真正意义上加以实施,那么它的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对学生、对老师、对社会来说,这也是一种环境污染……它是一种心灵的污染,教育人格的背离,它的治理要比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困难得多”。(倪文锦:《选修课:追求、困惑与反思》)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拥有充分的选择权的选课有时只能满足学生片面学习的需求,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会不利。特级教师王土荣发现,受学生欢迎的前三位语文选修课是:说话艺术,影视欣赏和小说阅读。备受学生冷落的选修课是:《论语》选读。当问及选课理由时,许多学生说前三门学起来轻松有意思,后一门难读没意思。人类学家认为,人的个性发展既要受自然化条件制约,又要受社会化条件制约。语文选修课程创设了自由化空间,却忽视了社会化空间的建构。如果过于强调学生对选修课的选择权,就会漠视学生选修课程的社会价值,就会对学生“个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美国的高中选修课程就有许多限制,如“教师择优推荐”“被确认为资优”等,如果某学生选修一些高难度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课程,将被看成该学生的一种荣誉。我们既要给学生选课的自由,又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选课的权利,如何把握好这个度?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二、选修教材,如何处理?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的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运用、文化论著研读。”根据这五个系列,一些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各自的选修教材。人教版有16种,苏教版有16种,粤教版有15种,语文版有14种,山东版有11种。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这些教材编写理念新,编制方式灵活,内容具有时代性,编者也考虑了学生的兴趣与心理需要。这些教材对选修课程设置,对语文教育的整体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如此多的选修教材摆上了语文选修课的“餐桌”,让语文教师和高中生这些饥饿者感到丰盛无比。但是,课业负担本来就重的高中生要把几个系列的都“吃”下去,时间不够且不说,消化吸收上就有很大的困难。

学生“吃”不了消化不了,语文教师呢?也难。五个系列的选修教材,每个系列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开出内容不同的模块,五个系列中有三个系列是以两种不同内容方式并列构成,每个模块内容又具有很大的弹性。有些选修教材上的文章,就是一些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教师要消化这些成果,也需要一个过程。可见,选修课程内容杂而多,课程目标难把握。尽管如此,但选修课程不能没有教材。怎么办?

1. 精选教材。教师如果觉得自己课程开发能力不强,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一些出版机构开发的选修课教材,均按照课程标准规划的五大系列组织力量编写,在各系列下设若干模块,一个模块一本教材。这为教师开设选修课提供了较丰富的选择资源。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学校条件、学生实际和自身特点选择教材。

2. 改编教材。这种做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材改编涉及的因素很多,如目的因素、内容选择因素、内容组织因素、学习经验因素和学习资料因素。目前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改编主要发生在内容组织和学习资料两个环节。一方面体现为对教材内容的重新组织(如删减调换),另一方面体现为以教材提供的某一内容为中心,进行课程拓展即学习资料的拓展。教师要把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来改编。比如,粤教版的选修教材《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内容结构上采用双视角形式,即把杰出作家李白、杜甫、辛弃疾、关汉卿等13人的名作编为基本阅读课,将著名作家陈子昂、晏殊、乔吉等36人的各种题材、体裁的名作编为拓展阅读课。教师可以按照某一主题或某一表现手法,改编教材。为了有效防止学生出现疲态,教师还可以按照一定标准把古诗文、现代文与写作搭配起来编写。

3. 自编教材。实施高中语文选修Ⅱ中的课程时也需要学校、教师自编教材,也就是编写校本教材。校本教材能很好地体现学校特色,学校、教师有很大的创造空间,只是这对教师开发能力要求非常高。笔者2008年9月到上海建平中学了解到,建平中学已经建构了一个较完备的选修课课程体系。建平中学用自编教材开设的选修课有100多门。他们的教材地方特色鲜明。比如,张爱玲的作品多以旧上海为背景,建平中学根据这一特点在高一年级就开设了“解读张爱玲”的选修课程。在建平中学,教师可以编教材,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编教材。

4. 使用出版社的选修教材时,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难度与深度,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出版社组织编写的选修教材,多是出版社组织高校里某一领域的专家编写的,这些教材专业性和系统性强,视野开阔,但往往带有大学教材的痕迹,与高中教学实际有一定的距离。与必修课相比,高中选修课的专题性和研究性较强,高中也不同于大学,教师对选修教材处理应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因“课”制宜。在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中,一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宜订两到三项,还要注意目标的可操作性,不要脱离实际,不要贪多求深。

5. 使用选修教材时,要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据笔者了解,上选修课的时候,有的教师不敢讲知识,怕被扣上保守的帽子;有的教师用大量时间对文本进行迁移,以为不迁移就不足以体现课改理念。这其实是以人文性为“借口”,把语文选修课上成了架空的“人文课”,上成了思想政治课。记得某重点学校的一位教师执教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中的课文《黄州快哉亭记》,教师让学生用大量时间到网上到图书馆查找苏轼与苏辙等古代文人被贬官的材料,然后围绕“贬官文化”展开讨论,而对文中的文言知识不理不睬。我们教学时要立足文本,在张扬人文性的时候,不能丢了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相当于一枚钱币的两面,教学中不能顾此失彼。有论者指出:“如果不把握(知识教育)这一点,很可能使高中阶段的选修课,失掉基础教育的基本特征,最终走入歧途。”

责任编辑黄日暖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材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