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物理探究性教学的误区

2009-07-09岑志轩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6期
关键词:探究性课件多媒体

岑志轩

探究性教学是新课程大力提倡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教

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在实施物理探究性教学时存在以下误区。

一、用频繁提问代替探究

有些教师认为,探究性教学就是在课堂上多提几个假设、多问几个为什么。于是,这些教师打着探究性教学的旗号在课堂中频繁提问,既不管有无必要,也不管问题之间有无内在的逻辑关系。其实,如果提出的问题只浮于表面,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回答出来,这又何须探究呢?所以说,浮于表面的频繁提问,不但没必要,反而有害,导致学生根本不去探究问题的本质。

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最大特征是“问题探究”,也就是说由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与要求,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设想,发表见解,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验证,以培养其创造性品质。

探究性教学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

对学习与探究的兴趣。

二、重过程、能力的培养,忽视知识的重要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凭个人喜好,随心所欲地处理教材,追求标新立异。他们不管物理学科的科学性、严谨性,滥造“新”名词,混淆概念、规律,甚至出现概念科学性错误仍不以为然。他们认为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掌握知识已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过程。其依据是:教育专家、学者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从“知识中心”转移到“能力中心”,从“学会知识”转移到“学会学习”。这种提法对于以单一追求知识掌握为最终目标的传统教学方法而言是十分必要的,但在课堂教学中放弃知识,单纯追求能力,恐怕又走了另一个极端。

三、以多媒体课件代替物理实验探究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因此,实验探究教学是新课程极为推崇的。

随着网络教学的大力开展,多媒体课件更以其强大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通过形、声、色、光的传播,已经或正在成为一种高效有力的教学辅助手段。它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效果是有着积极影响的。但是,在物理课堂上常常出现的以多媒体、仿真实验代替真实实验的做法是错误的。

动画演示,克服了瞬间完成的实验导致学生不易观察到细节、可视度很小的实验导致学生不易观察到出现的现象等弊端,但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仅仅依靠计算机的模拟而不去亲自做实验,这样会给学生一个“不真实”的错觉:计算机所模拟的实验是“蒙”我们的。所以,教师把模拟实验用于教学时,不应该淡化演示实验教学。

在观摩第五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时,在“波的干涉”教学中,一个选手对多媒体模拟动画跟实验的关系就处理得很好。她先用幻灯投影仪把水槽中的水波干涉现象投影到银幕上,让学生认识真实的干涉现象究竟是怎样的;然后通过调节幻灯机的频闪光源的频率,当光源频率等于波源振动频率时,使银幕上的水波定住不动,随后微调频闪光源频率,使银幕上呈现一个缓慢的然而又是真实、形象的波动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用多媒体动画逼真地再现了这个现象,随着多媒体模拟动画的继续演示,银幕上逼真的、具有层次感的波峰和波谷在运动中渐渐地被红、蓝线条所取代,从而很好地实现了由现象到形象再到抽象的过渡,不仅让学生感觉到所模拟的形象是真实的,而且也让学生领悟到红、蓝线条所表示的含义,很好地诠释了波的干涉的涵义。

可见,对于有条件完成的实验应该先进行实验的演示,给学生提供一个感性认识的基础,再切入多媒体课件,使漫长或瞬间的自然过程变得可控和有序,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当然,物理学科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我们是看不见、摸不着或很难去感觉得到的,如分子、自由电子、电流和磁场等,这些知识仅靠口头的描述是很难引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思维的。这时,让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可以创设直观便捷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更不能替代实验和教师。

责任编辑黄日暖

猜你喜欢

探究性课件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