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家文化与学校特色教育

2009-07-09何国新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6期
关键词:客家人学校文化

何国新

面对当下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如何才能探寻出一条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化教育之中的捷径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深入到所处的教育环境当中,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终于找到了一个承习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客

家文化。

一、开展客家文化教育的必然性

首先,这是一个我们立足于现实的选择。我校金坑小学所在地――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金坑、均和村及周边地区多为客家人聚居区。学校的学生都是客家人的后代。他们与客家人传统文化的联系从没有停止、割裂过。虽然他们的生活环境较之祖辈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身上流淌的仍然是先辈的血,他们身上或多或少会存留先辈的特质。如果能够紧紧抓住这一地区的特性将客家文化引入金坑小学的教育实践中,极有可能成为基础教育承接民族文化传统、创建小学特色教育品牌的成功范例。基于此,我们很快进入实质性的调查、研究工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金坑小学从校长到普通教师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大做文章。我们深入到学生的家家户户、深入社会各界广泛征询意见、建议。同时,全体教师员工明确任务、端正态度、身体力行、边做边学。从历史资料到文化遗迹,从民俗实物到民间传说,我们在学习中归纳,在学习中发现。既细心周到又大胆取舍,既围绕学校教育又兼顾社会影响。最终我们明确了方向,决心走一条弘扬客家文化、打造特色教育品牌的新路子。

其次,这也是我校利用人文资源服务于教育的大胆创举。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影响深远。当我们深入到它的内里,才真正领悟到它的精神内核的绚丽多彩及强大生命力。客家人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优秀品质不正是青少年最需要又是最缺少的东西吗?从清代著名的诗人到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从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到共和国开国大元帅,从19路军抗日英雄到东江纵队游击健儿,客家人涌现一辈辈才俊,这些铁的事实不正说明客家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吗?在当今港台文化、韩日文化被追奉为时尚,青少年过度迷恋的严峻现实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认识到其潜在的危机。不然,任青少年受外来文化冲击而导致中国传统文化断裂,其损失将无法估量。

客家文化在当下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割裂里可以起到缝合作用。因为它既具有我们古老民族坚韧不屈、勇于进取的一面,同时它又具备对外来文明进行吸纳、融会的兼容性。此外,客家文化教育还可与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化教育、革命历史教育等融合在一起。因此,我们说开展客家文化教育,弘扬客家文化,打造金坑小学特色教育品牌,是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我们珍惜客家文化资源,因势利导,创造性地将其应用于小学教育,可谓是颇有创意的教育新措施。

第三,客家地源的优势,有利于学校的教育实践。学校处于客家人居住地区的地利条件便于我们宣传客家文化。许多实物可以触动和引发学生对先祖父辈的浓厚兴趣和崇敬之情。实物的说服力比教师的说教更胜百倍。如通过客家人先辈使用的农具、生活用具、戏具等实物,让孩子们明白他们现在的生活是由客家人历经百年演变进化发展而来的。这些质朴实用的农具,这些祖祖辈辈都沿用的生活农具,维系了世世代代客家人的生存繁延。孩子们通过直观感受了解客家文化,可以促进他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我们充分发挥金坑小学周边客家人文化资源优势,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形式新颖、风格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和课外教育模式,以形成金坑小学独具特色的教育风格。并始终把握弘扬客家文化、提高教学质量这条主线,不断推陈出新,推进小学教育的深入变革。我们采取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和将校外各界客家人请进学校的方式开展教研,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促使学生全方位感知客家文化。

第四,通过普及客家文化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客家人由中原地区长途迁徙,到今天客家人暂新的生活面貌,可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宿影。从中,学生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国家民族的进步,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不仅如此,弘扬客家文化还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甚至对他们的生活习惯、行为养成都会有所帮助。一句话,客家文化可以以点带面形成广泛影响,可以延伸至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他们心智的健康发展大有好处。

二、客家文化教育实践

首先,我们号召教师深入学习掌握客家文化知识。全体教师员工高度明确自己的责任,从校长到普通教师系统消化吸收客家人知识:从客家人历史上的五次大迁徙到客家民系的形成;从客家人的变迁到客家方言、民俗、民间文化;从客家的历史名人到客家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从客家人在海外的分布到近、现代客家人的历史贡献,全校上下紧紧围绕弘扬客家文化、提高教学品质这一中心,迅速兴起一股学习客家文化知识的热潮。许多教师为了便于学习,准备了个人学习小笔记,随身携带,随时翻阅。对流传广泛的优美的客家山歌,不少青年教师自己学会后还教给其他教师。学校所营造的客家文化氛围首先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且迅速影响到全校学生。许多学生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思路后,非常认同和赞扬,给予了许多力所能及的支持。我们深切感受到在创办学校特色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一支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教育团体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全体教师从最初的学习客家语言到对客家人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整个过程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用心血和汗水浇灌了金坑小学特色教育这棵幼苗,硕果累累。与此同时,学校教师在课余休息时间和节假日深入社会、深入兄弟学校开展宣传学习活动。受此影响,不少社会组织和个人给我校捐赠了许多客家文化实物。相关人士给我们提供了详尽的资料和图册。还有历史学界专家抽出宝贵的时间亲临学校向师生讲述客家人的渊源。不仅如此,我们还得到了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认可。

其次,我们探索如何有效地让客家文化在学生身上产生作用和影响。让客家文化从方方面面滋润学生幼小的心田。比如我们尝试将客家妇女所唱的山歌词进行分类,将其中歌唱劳动表达劳动欢乐的优秀山歌的歌词引入高年级的语文课上,让学生欣赏词句的艺术组成,增加文艺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如歌词:“山中山谷起山坡,山前山后树山多,山间山田阴山水,山下山上唱山歌。”这种叠字艺术,使山歌结构清晰明朗,读唱上口自如,对培养学生的情致具有很好的效果。再比如对客家歌唱家罗天禅的《我爱你中国》借助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能吸引学生兴趣,学生既能从中了解客家人勤劳朴素的品质,也能感受到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不正是很好的音乐课教学材料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吗?又如,暑假期间我校向学生推荐客家人优秀作家林海音和韩素音的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广为学生喜爱,韩素音的短篇作品也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此外,我们还策划了一些健康有益的文娱文体活动,使金坑小学的素质教育得到全面提高。如学唱客家山歌,开展客家文化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到“世界客都” ——梅州参观游览等。“世界客都”梅州不仅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更是开国功臣、十大元帅之一叶剑英的故居。在叶剑英纪念馆学生们仿佛看见一个活生生的叶元帅,他带着学生走进那个抛头颅、洒热血的年代。学生不但了解了叶元帅一生的英雄事迹,更了解他的革命精神——那种革命战争必胜的信念。梅州之行不仅使学生增加了对客家文化的了解,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我校适时在学生中倡导朴素节俭的生活风气,指导学生传承客家人的勤俭持家、勤劳朴素的价值观,杜绝浪费奢华的不良生活习气,为我校校风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

在让学生系统接受客家历史知识方面,我们也着实下了一番功夫。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我校编写了适合学生学习特点,便于学生理解的“校园民谣”。顺口溜式的民谣朗朗上口,易懂,易记。如“五次迁徙、崇文尚武、男子谋生、妇女耕田、尊师重教、吃苦耐劳”,四字一句简单明了,学生们在诵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客家文化的浸染,增加了对客家人优秀品质的崇敬。

第三,在学校建立客家民俗展览室。这不仅在萝岗区乃至整个广州都是非常具有独创性的工作。几年来,学校民俗展览室充分发挥了育人功能。如客家人捞饭的笊篱,是客家先民流传下来的活文物。据记载笊篱捞蝉蛹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而客家人将它发扬光大,有了今天我们常说的笊篱捞饭。笊篱是客家妇女刻苦艰难养育老少的见证,是客家人聪明才智的体现。再比如粤东客家乡村农忙妇女所戴的凉帽,是用竹篾青编织而成的。帽檐镶饰有四块靛蓝色垂布,这不仅是一种装饰,在炎炎夏日还能遮挡烈日的直射,劳作休息时凉帽又可作扇用。一顶普普通通的凉帽,却处处闪烁着客家人的生活智慧,令人叹为观止。我们对学生进行观赏指导时,不只是停留在凉帽的实用价值上,还将它在审美方面的价值加以认真讲述,丰富学生的体验。比如凉帽,橙黄油亮的细密竹篾与靛蓝色方形垂布,不但在色彩上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具有方圆规矩、刚柔相济的审美情趣,朴素轻巧而又美观实用。

虽然我校的客家民俗展览室规模不大,也没有安排固定的讲解教师,但全校教师几乎人人熟悉展览室的每一件展品,对每一件展品人人都可以给学生进行全面详尽的指导和讲解。如今,客家民俗展览室正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引导作用,它在学生与客家文化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客家人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救国,从立下赫赫战功的19路军到一代名将叶挺,客家人革命英雄灿若群星。位于惠阳淡水镇叶挺东路的“叶挺纪念馆”,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暑期,我们组织学生参加惠阳红色旅游一日游的活动。组织学生游览叶挺纪念馆、叶挺故居、育英楼、会龙楼、碧艳楼、崇林世居等革命遗址。这既丰富了学生的暑期文化生活,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实在是一举两得。

猜你喜欢

客家人学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客家人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谁远谁近?
学校推介
行酒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