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绩效技术促进教育技术实验校的发展

2009-07-07何一茹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评估信息化策略

王 旭 何一茹

自1997年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项目启动以来,10多年间,我国很多省、市结合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也纷纷设立了省级或市级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这些实验学校在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形成了一定的建设特色。然而,由于对实验工作缺乏系统规划和指引,对实验过程缺少有效管理和指导,影响了实验校建设效益。笔者认为,引入绩效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不失为探索教育技术实验校管理、促进实验校健康发展的好办法。我们结合广州“教育e时代”,从绩效技术的角度,对实验校的管理进行探讨,希望能够给予实验校校长们一些具有可行性和富有价值的参考。

一、实验校的绩效管理模型

绩效技术强调系统性、目的性和效益性,追求“低成本、高效益”的绩效改进方法,从可行性、适合性、重要性和经济性等角度选择和设计干预措施,促使组织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绩效改进目的。

笔者结合实验校建设的特点,提出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校建设的绩效技术操作过程模型,包括绩效分析、原因分析、策略选择与设计、策略实施与改进、评估五个环节。通过该模型,可以启发我们对实验校管理进行一番系统思考。

在上述模型中,绩效分析的目的是明确实验校管理的目标与任务,分析实验校教育信息化现状,对照实验校评估指标体系,找出绩效差距。

1.实验校的目标与任务确定

实验校的实验目标与任务指引着实验校建设的方向,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国家和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发展趋势、区域特点,突出本校教育信息化在一段时期里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如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校的主要建设目标是:大力开展网络环境下学与教及教育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实验校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增强实验校辐射功能,使之带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向纵深发展,提高全市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绩效。

2.实验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实验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这些影响因素可大致归纳为三大类:实验的保障条件(指开展实验所需的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等)、实验的基础条件(指开展实验所需的硬软件环境)、实验的支撑条件(指开展实验所需的人员素质及其应用研究水平)。通过查阅档案、调查访谈、专家咨询等方法,分析实验校教育信息化现状,再将描述实验目标、任务的评估指标与现状进行对照,采用可测量的表述方式,得出绩效差距。

二、实验校绩效问题的原因分析

绩效技术特别强调针对根本原因对症下药。原因分析可看做绩效分析和策略选择、设计之间的桥梁。

1.组织环境原因引起的绩效差距

一般而言,由组织因素所引起的绩效差距主要表现在缺乏系统规划的组织机构、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激励措施、资金投入。由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绩效差距,主要表现在网络不够通畅、硬软件资源不足或不合用。

2.人员原因引起的绩效差距

由人员因素引起的绩效差距,主要表现在观念陈旧、缺乏信息技术应用的知识与技能等方面。如通过分析,我们得到引起部分实验校绩效差距的原因主要有:实验校领导对实验工作不够重视;组织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业务指导部门对实验校实验研究针对性指导不足,信息交流不够及时;区域资源较分散,区域共享资源的丰富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有待提高。

三、实验校管理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从绩效技术角度来看,实验校的管理策略是和实现绩效改进的干预措施相一致的。也就是说,这些管理策略实际上是一套基于绩效分析和原因分析而设计和开发的计划与方法,用于减少(或消除)实际绩效与期望绩效之间的差距,其目的在于改进绩效,从而达到实验校的目标和任务。

实验校管理策略应符合以下四个基本特性:结果导向、追求成本与效益、能够整体性地解决问题(不只关注局部问题或问题的局部)、系统性(能够与整个组织有机整合)。

由于不同区域的教育技术实验校在目标任务上各有侧重、在引起绩效问题的原因上各有差异,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从组织管理、资源共享、人员培训、应用推进和评估调控等方面选择与设计策略。

1.组织管理策略:完善制度,加强与职能部门联系,形成实验校建设的合力

从纵向来看,实验校管理主要是市、区、校三级管理;从横向来看,在学校层面,实验校建设几乎涉及学校各个部门。因此,作为实验校,一方面要加强与上级职能部门的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与指导;另一方面,要完善建设规划和制度,设立不同职能的实验工作小组,使大家既分工又合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同时,合理运用激励制度对取得优秀实验成果的教师进行奖励,以形成实验校建设的合力。

2.资源共享策略:建立实验校资源共建共享系统,逐步实现区域资源共建共享

通过建设实验学校资源共建共享系统,打破实验校校本资源各自封闭的现象,为优质资源提供共享平台。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实验研究所需的教育信息资源,促进实验研究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通过推广这些实验研究成果,使全市广大师生共享优质资源,发挥这些实验成果的最大效益,为实现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奠定基础。

3.实验培训策略: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实验培训,组建校际协作联盟

培训和协作是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根据实验任务的需要和实验校的需求设计成系列化的实验培训方案,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的培训内容,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通过增强师资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来达到提高培训绩效的目的;另一方面,实验校与实验校之间、实验校与非实验校之间根据工作目标结成同质(如学校类型或实验研究方向相似)或异质(如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协作联盟,共享资源并共同进行教育教学研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应用推进策略:科研引领,培育特色成果

实验的着力点在应用。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很广,如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系统就覆盖教育管理、学与教、德育与科技教育、教研与培训等方面。每所实验校对每一方面的应用都深入研究,显然比较困难。在应用推进策略上,实验校应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以课题研究的方法重点对某些方面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通过科研引领来达到推进、深化应用,培育特色成果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发挥实验校的示范与辐射功能,带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向纵深发展,提高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绩效。

5.评估调控策略:参照综合评估体系,动态调控实验过程

评估对实验校建设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科学、合理、实用的评估体系,能有效地指导实验校进行规划和决策。反之,不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则可能对实验工作产生误导。因此,实验校在对职能部门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应灵活运用它来科学评价,动态监控实验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总结规律,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后续改进措施,达到通过评估促进实验工作持续发展的目的。

四、实验校建设策略实施与改进

经过绩效分析、原因分析,设计和选择了实验校建设策略,并形成了相应的管理方案,并不表示大功告成。变革的失败更多是由于实施不力所致,而非方案不优。实施方案成功的关键是对变革过程的管理。变革意味着会遇到阻力。阻力或是来源于利益冲突,或是来源于旧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或是来源于不安全感等等。在设计管理方案时需要考虑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并先行想好对策。

在实施实验校管理策略以后,还要根据实验过程的反馈不断调整具体的管理措施,改进策略,不断缩小绩效差距。可以说,实验校管理就是在绩效分析、原因分析、策略设计与选择(或策略改进)、策略实施、反馈(调研反馈、评估反馈等)中循环,从而得到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祖忻.绩效技术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尹 睿.以绩效技术为导向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6(8).

[3]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4.

[4]王 旭,何一茹.绩效技术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实验校建设探讨[J].教育信息技术,2008(10).

猜你喜欢

评估信息化策略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评估依据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Passage Four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信息化
最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