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让古诗教学“春色满园”

2009-07-07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春色满园古诗意境

殷 英

古诗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小学课本中选录了许多古代诗篇,或写景或叙事,或豪放或婉约,无一不是作者的精辟之作。由于古诗的形式体例、遣词造句等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本身所蕴涵的独特意境和优美韵味很难被学生感悟。

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弥补了传统古诗教学的枯燥与乏味,使学生跨越千年时空,进入诗文意境,触摸诗文脉搏,倾听诗人情思,感悟语言凝练,体会古诗神韵。

一、“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营建审美意境

诗,美在意境。古诗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将学生带入诗境。

1.用画面展示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十分注重形象描绘。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将抽象凝练的语言化为一幅幅可作用于视觉的栩栩如生的画面,那么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人极力渲染描写六月西湖的美好景致,表达了内心抑制不住的赞叹之情。学生诵读固然有声有色,但如何入境入情?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投影展示了一幅大写意的国画:十里荷香,色彩淡雅,虚实相衬。学生在诗画的对照中,边读边看,不知不觉步入诗的意境之中。

2.用音乐渲染美

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有不少古诗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联系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律,有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朋友的离愁别绪完全寓于水天一色的景色之中。在教学中我选用古筝乐曲《阳关三叠》,那舒缓、轻悠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到了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依然伫立江边,直到船帆的影子消失在水天之迹的图景。

3.用配音穿插美

课堂上,教师动情的配音解说可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教学《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诗之前,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动情地说:“西湖的美,美在一日四时、一年四季:在晨曦里、艳阳下、落日中、夜幕里,她皆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她各具美态……正如苏轼所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一番话立刻把学生带到美丽的西湖畔,激起学生对西湖乃至将要学习的古诗无限的向往之情。

4.用资料补充美

优美的古诗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当代学生理解起来肯定会有困难。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提供有关时代背景的音像资料,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当时的历史状况、社会动态,既为教学传递信息、铺垫知识,又使学生更好地走近作者、理解作者。

二、“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唤醒审美意趣

经典古诗语言凝练、韵律优美、情趣盎然、蕴涵丰富。只有像喝茶一样细细品味,方能回味无穷,享尽其中的滋味。

1.品味语言美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可谓字字珠玑、行行精湛、首首情真。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时空的限制,引导学生仔细推敲,品析佳词,领悟古诗的语言美。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可通过录像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图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绿”字的神韵。

2.欣赏内容美

古诗题材广泛、内涵丰富。运用信息技术,可引导学生透过字里行间,欣赏古诗的内容美。我让学生每人建立一个古诗文档,收集自己喜欢的古诗,并引导学生将古诗归类,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如借助多媒体,把收集到的古诗根据所描绘的季节,分类制作成“春诗”、“夏韵”、“秋思”、“冬吟”板块。学生在不同的季节里学习对应季节描写的古诗,既欣赏到不同诗人眼里的不同风景,又感受到不同诗人迥异的写作风格。

3.体会韵律美

古诗讲究平仄、押韵,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就像一段美妙的音乐。因此,学习古诗要注重引导学生抑扬顿挫地诵读,吟出一种张弛交错的特殊美感,即节奏感,体现韵律美、音乐美。如杜牧的《山行》,教师指导学生朗诵时,让学生点击“范读”一栏。这时,深沉凝重的古筝曲由远及近悠悠传来,同时屏幕上显示出以深秋山林图为背景的古诗全文。随着范读开始,诗中出现相应停顿符号,“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学生在范读的熏陶下,饶有兴趣地跟着朗读起来,读出了韵味,读出了意趣。

4.领悟情感美

诗贵言志。诗人们借助古诗抒发了许多美好的情感:有热爱美好生活的,有蕴涵深刻哲理的,也有胸怀满腔爱国热忱的……让学生领悟这些情感,既能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又有利于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格。教学郑板桥的《竹石》时,我在大屏幕上展示了深深扎根于怪石丛中的劲竹、迎风挺立的纤纤细竹、寒冬腊月连成一片的翠竹。学生看到任凭狂风摧折,任凭天寒地冻,竹子始终坚强有力地挺立着,从中感悟到做人也要像竹子那样,不怕困难与挫折,树立信心,勇于进取。

三、“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绽放审美性情

古诗特有的语言形式为学生创造性地感受美提供了天地。在教学中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用朗读、想象等多种形式来表达美。

1.想象表达美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但省略的成分也是相当多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古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如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咏读诗句的基础上,结合插图,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特定镜头去想象“满园春色”的美。学生纷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园中色彩之美、声音之美、动态之美和静态之美,其间体会春之美和生命之美。

2.吟诵抒发美

我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尝试“赏画吟诗”,让孩子们像诗人那样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吟诵古诗。这风景有些是写意的国画,有些是写实的照片。看到乌云密布,大雨滂沱,孩子们高声吟诵“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看到夕阳映在江面上,学生迫不及待地背诵“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看到一轮明月悬挂夜空,单纯活泼的孩子抢着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情感丰富内敛的孩子却吟道“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图画描绘美

好的古诗犹如绝妙的画面。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在弄懂诗句大意后,再充分发挥想象描绘诗中所展示的图画。如在教完杜甫的《绝句》一诗后,我让学生把整首诗所描写的画面在“金山画王”里画了下来,并借助视频展示台与大家共享: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学生通过自己稚嫩的小手画出了黄、翠、青、白等明丽的色彩,描出心中的意境。

4.字体展现美

对于不同的古诗,选用不同字体,能够有助于表现不同的意境美。学习古诗之后,可让学生在“文档”中选择合适的字体来表现诗词的意境。如学完《登鹳雀楼》一诗,有学生以此诗为内容做了一张幻灯片,以淡化的鹳雀楼为底图,诗句设置为黑色的凝重端庄的隶书字体,配以雄浑的古琴乐曲,展示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所传递的豪放、旷达、磅礴的气势,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意境。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市临海小学)

猜你喜欢

春色满园古诗意境
祖国大地春色满园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春色满园
“拟古诗”之我见
春色满园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品读古诗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