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真的了解“待评生”吗

2009-07-07郤云江潘瑛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评价课堂

郤云江 潘瑛璐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免存在差异。针对这些差异,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帮助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但翻开历年的信息技术评价记录,每学期还是有小部分学生频繁出现“待评”等级(“待评”是指,教师在等待学生修改“不合格”等级作品,以进行第二次评价时,对作品暂定的等级)。可见,虽然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但学生并没有进步,并且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这些“待评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那么,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了呢?

去年开始,研究小组选择了两个班级中的6位“待评生”,分别是五(1)班的小杰、小锐、涛涛,五(5)班的瀚林、小文、嵩嵩(文章中使用的均为化名),对他们的学习过程进行了跟踪观察,记录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分析造成以上表现的原因以及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思考和寻求给予“待评生”有效帮助的方法。

跟踪与观察

1.对听课状态的观察

为了解6位学生真实的听课状态,开始的3节课我们选择了一个相对隐蔽的位置进行观察和记录,没有与被观察者进行任何形式的交谈和接触,并对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学习兴趣、分散注意力时的行为进行了记录和整理。

2.对上机操作的观察

6位学生在上机操作的过程中会不会遇到困难?遇到的困难有哪些?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对这些问题也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并就其中几堂课的情况做了记录。

3.对完成作品的观察

这6位学生在3节课中制作的作品分别被评为什么等级?他们所在班级的作品总体情况又如何?笔者有意保留了6位学生的作品,并对这些作品的等级及相关班级的作品情况做了记录。

分析与溯源

虽然6位学生的作品经常获得“待评”等级,但通过以上观察我们发现,造成他们出现“待评”现象的原因是不同的。

原因一:知识遗忘,造成操作困难

信息技术课每周只有一课时,且大部分练习、作业都是随堂完成的,学生回家后基本没有信息技术学科的作业。另外,很多家长会以耽误学习、影响视力为由,不让学生在家接触电脑。因此,学生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掌握的技能,等下一周再来上课时,早已忘得差不多了。教师、学生、家长又没有充分重视该学科的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所以当第二周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新知识、传授新技能时,学生连前几节课学过的知识也回忆不起来。这势必造成学习上的障碍。

原因二:学习时浅尝辄止,不会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高年级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阶段。有些学生在课外玩游戏、上网的机会较多,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一些零碎的电脑知识,掌握了少许操作的小技巧。他们就会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中表现出极为自傲的情绪。在学习新知识时,他们一旦自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教师教的内容,就会完全游离于课堂之外,不再深入思考,造成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结果。正是这种“浅尝辄止”的学习状态导致他们常常与“待评”做伴。

原因三:教师不注重作业的反馈,导致学生对作业不重视

瀚林和小文是班里公认的“电脑小博士”,对于他们作品中出现半数以上的“待评”等级,教师一直将原因归咎于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过于浮躁。通过一次课后访谈,我们终于发现真正原因是,教师没有及时将每节课的作品批改情况反馈给学生,导致他们对作业也越来越不重视。

原因四:学校流动学生较多,插班生水平差异极大

每个学期我们的课堂上总会出现几张新面孔,他们可能来自全国各地,有些甚至是随父母从海外回国定居的。小锐是一年前随父母从安徽来杭的。第一次到电脑教室他是那么兴奋,东看看,西摸摸。但渐渐地,他的兴奋方式转变了,拿书本打人、发出怪叫声……一节课不闹出几件事他绝不停息。通过课后侧面了解得知,小锐在安徽上学时,由于学校电脑设备不足,他们的信息技术课经常就是在教室里看看书本,或者直接被其他课代替了。刚到我校时,他看到电脑教室条件如此优越,最盼望的就是上信息技术课。但一段时间下来,他发现自己已经完全跟不上同学的步伐。教师虽然在课堂上竭力帮扶他,但始终不可能把注意力百分之百地集中在他身上。他在同学身上能获得的帮助又十分有限,因而他在课堂上做出种种怪异行为,希望能引起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关注,希望有人能时刻站在他身边帮助他。

提高与转化

由于“待评生”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因此要转化这些“待评生”,我们必须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操作练习、作品反馈等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以转变“待评生”错误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作品评价等级。

Moodle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管理系统,为用户构建了一个模块化的动态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利用Moodle的“前移后续”、“WIKI设计”、“评价反馈”等功能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和补充,对教与学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对“待评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重拾学习信心有着积极的影响。

1.利用Moodle构建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平台,帮助“待评生”明确学习目标

“课前预习”是在授课之前学生自己明确学习目标、发现问题的阶段。面对年龄尚小、缺乏自学能力的小学生,该如何将“课前预习”环节有效落实呢?使用Moodle中的资源(包括图片、PPT、Word文档、Flash动画、视频等),就能帮助我们构建起一个有效的平台。

教师将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提前一周上传到Moodle的资源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早了解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分清知识点的主次,还将有助于他们有针对性地关注利于达到学习目标的活动,从而增强学习责任感,避免盲目学习。

需要说明的是,在Moodle中建立课时学习目标及课时学习内容时,我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描述,不能单纯将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复制到Moodle中。另外,课时学习目标的表述一定要确切,不能在语句上有歧义,并尽量使用一些可自测的语句。

2.利用Moodle构建自助学习平台,帮助“待评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每个班总有几位学生会由于各种原因在操作中遇到困难。这时,单靠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肯定会顾此失彼。如果等其他学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再去帮助他们,就会浪费大量的等待时间,而且“好学生”总是习惯于代替他完成作品,这样的帮助对“待评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如果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就能找到一个“一呼即应”的“好老师”来帮助他解决问题,他们的学习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并且在这种一对一的指导过程中,学生的操作技能也会逐步提高。利用Moodle构建一个自助学习平台,将课堂中新讲解的操作技能通过屏幕录制软件录制下来,放到这个学习平台中,就能变成一个在线“好老师”,及时帮助“待评生”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3.利用Moodle构建多元化主体的评价平台,提高“待评生”对作品质量的重视

一堂40分钟的课,要完成导入、新授、学生练习、作品制作、课堂小结和重点回顾等环节,时间是十分紧凑的。倘若花时间在课堂上集中展示每位学生上节课的作品并宣读作品等级,相信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展示,除了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绩外,对于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没有任何益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般不会设置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环节。

那么,是不是“没时间”、“低效率”就可以成为我们不向学生反馈作品等级的借口呢?其实,利用Moodle中的“互动评价”模块对作品进行评价,不仅可以向学生实时反馈作品的评价等级及教师的点评,还能轻松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伴评价。

在平时,由于时间限制,我们将学生作品设置为只由教师评价,即只有教师可以对学生提交的作品进行打分和写评语。学生通过Moodle平台实时浏览自己作品被评价的结果。一个学期中,我们也会采用两三次多元化主体的互动评价。在进行互动评价时,每个学生都有两项任务:递交作品和评价同桌作品。由于学生互评过程中可能存在包庇、不负责、评价态度不端正等问题,所以教师会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再评价。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不仅能欣赏他人的作品,也能对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反思。学生的最终成绩由作品提交等级和评价等级共同组成。

利用Moodle构建这样一个多元化主体的评价平台,不仅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作品获得的评价等级,还能让“待评生”感受到教师对作品评价的重视,同时也让作品的评价更趋于公正和客观,促使“待评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4.利用Moodle构建学习资源库,帮助“待评生”补充完善知识结构

当面对一个学习进度已经落后一年甚至两年的学生,相信教师要思考的将不仅仅是“怎么补”,更应思考的是什么时候补。按每学期20课时计算,这些学生一年落后的是40课时,再加上现阶段听不懂的内容,我们要从学生被安排得满满的在校时间中抽出近30小时补习信息技术课,谈何容易?想要系统地为这些学生补充前几册的知识,除了教师在学校给予适当的指导外,更需要学生回家后继续系统地补习。

那么,如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在家也能系统地学习前几册的知识呢?利用Moodle构建一个详细的学习资源库,将每册的电子教材、学案、教师课件、操作技能演示课件及部分优秀学生作品按课时存放在学习资源库中。学生回家后,就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或通过自学)逐步补充和完善知识。

效果与思考

通过近一年的观察与研究,我们发现利用Moodle构建互动学习平台辅助课堂教学,对“待评生”的学习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待评生”无论是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还是学习成绩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五年级学生的作品在评价中出现“待评”等级的频率正在逐渐下降。

此外,利用Moodle构建的学习平台还促进了我们教学互动方式的转变。在传统的交互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由于缺乏时间、缺少平台,教师、学生及家长在课外的实时交流受到了限制。利用Moodle构建的网络学习平台,不论在课上还是课外都为学生提供了三种机会:能与教师进行交流、能控制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进度、能及时发送和接收各种反馈信息。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加强了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交互,更实现了学生的自我调控与反思。

参考文献

[1]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3,9.

[2]黎加厚.21世纪信息化环境下高质量教学与教师的专业发展[R].上海师范大学,2006,10.

[3]黎加厚,冯均芳.关于“魔灯”(Moodle)的对话[J]. 信息技术教育,2006(12).

[4]黎加厚.信息化课程设计教程[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1.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评价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美在课堂花开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