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09-07-07李湘虎

教师·上 2009年6期
关键词:数理多元智能历史

李湘虎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先生于1983年提出并创立。这种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主要包括语言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内省智能等。这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新型智能理论,与传统智能理论相比,多元智能无所谓高低之分,只有智能倾向的不同和强弱的差异。《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充满生命力的生态课堂教学运行体系,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新课程倡导的是注重学生个别差异的个性化教育,而多元化智能理论认为这一设想提供了理论的指引与实践的思路,对初中历史教学具有现实的启示作用。

首先,在教育观念上,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差异。有人有语言天赋,有人擅长艺术,有人善于与人交往。正如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学生的差异不应成为教育教学的负担;相反,教师应当认识到差异也是一种资源,是值得尊重和好好挖掘的资源。

其次,在教育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劣势加以确定。教师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一个人很难具有全部七项主要职能,每个人可能只拥有其中的若干种。在一个人所拥有的若干种智能中,可能其中的某一种或两种在他们的智能中占主导地位,其他智能只能处于次要的从属地位;一个人只有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得到亲切的引导和轻松的发展,他的智能结构才会显示出最佳的状态。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变换教学方法,让在不同智能上各有所长的学生都有机会利用自己最发达的智能学到知识,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轻松的、有效率的;让他们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借助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就会真正做到发展学生能力,实施素质教育。

下面是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一些初步尝试。

1.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的表现是能用语言有效地描述事件,表达情感,与人交流。它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听、读、说、写”四个方面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主要形式有讲故事、朗读、演讲、看图说话、写作等。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可以不断变换方式来培养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如课前,我让学生搜集准备中国古代有趣的典故和成语故事,课堂上充分展示他们讲故事的才能;对教材中出现的名言警句、诗词佳作,都让学生朗读,锻炼他们的语音语感;对课文中的插图,我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看图说话的训练,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这样操作,要比教师直接讲授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2.数理智能

数理智能的人,对抽象的概念非常敏锐,擅长推理,思考注重因果关系。这样的学生数理化学得都不差。而历史属于人文科学,怎样让这些与数字打交道的学生也能积极投身于历史课的学习中来呢?在初中历史课本中,有许多数据,他们都是对当时史实的具体记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学生了解和感悟历史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这些数据里所包含的内容,变抽象为具体,我时常设计一些数学题,让学生计算,调动数理智能发达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我在讲授淮海战役时,史料记载此次战役消灭蒋军55万人,这55万人到底是多少呢?显然不够直观具体。于是,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55万人如果用客车装载,每辆载40人,可装多少辆客车?如果每辆客车长为4.5米,那么,这些装载的客车首尾相连,要排多长?问题一出,学生们都怀着好奇之心动手算起来,几秒种后,那些数理智能强的学生就得出了答案:13750辆,它们首尾相连可排61875米。答案一出,四座惊叹:一叹淮海战役胜利的伟大,二叹那几位同学的神奇的计算速度。而那几位同学从此也愈发对历史课感兴趣了。

3.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是指人们能准确地感知空间世界,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历史是由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时间、空间等要素组成的。培养良好的空间感是历史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历史教学中,我经常教学生如何看历史地图,如何制作表格,如何绘制图示等,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从空间要领上把握历史时间和历史现象的能力。渐渐地,那些空间智能强的学生不仅学会了看历史地图,还有了一套记忆地图的方法与窍门,而且绘制图示与表格的水平越来越高。课上,我经常有意识地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当堂展示,并让大家依次对模块进行记忆。这样,作品被展示的学生也就有了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以点带面,激发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热情。

4.身体运动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是指人善于运用身体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巧妙操作物体的能力。这样可以锻炼肢体的协调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历史教学可以通过戏剧、舞蹈、小制作等方式来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如我在讲原始居民制作陶器的艰辛以及他们的聪明才智时就运用了这一方式:让学生亲手做陶器。这其中大部分学生的作品很简陋,但也不乏一些心灵手巧的学生的精品之作。但无论好坏,此方式都让学生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体会到了快乐,感悟到了历史,也学习到了知识。

5.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是指感知、欣赏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的能力及创作音乐的才能。音乐给人艺术熏陶,也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历史中,有许多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历史教学中,借助音乐智能,适时播放一段音乐作品,不仅可以烘托气氛,而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如在讲楚汉之争的时候,播放一曲《十面埋伏》,讲抗日战争时,放一曲《黄河大合唱》或《游击队之歌》,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有时也可以让学生上台亲自演唱,例如讲“九·一八”事变,演唱一首《松花江》,讲大生产运动时唱一首《南泥湾》,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是指人能够理解别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历史教学中,同样需要合作学习,我们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编演历史剧等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人际智能。课堂上,我时常布置一些有意义的思考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与他人一起讨论,学生需要合作与配合,需要阐述与分享彼此的观点,以达到对知识全面深层次的理解。

7.自我内省智能

自我内省智能是指个体关于建构正确的自我认识、洞察、反省的能力,是有关于人的内心世界的认知。历史教学中,为了发展自我内省智能,每节课,我都要留上3~5分钟时间,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沉淀、总结,看一看都学到了哪些内容,还留着那些疑问,提出后共同探讨、解决。也可将本节课学习的心得体会写成课堂反思,以便课后和老师交流。

通过借助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历史教学,我发现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明显提高,课堂气氛生动、融洽。这种各有所长,各有所学,节节有活动,人人有活动的历史课堂给了学生们展示才华、提高能力的机会,同时也为他们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得到了别人的尊重与认同。

总之,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开辟了广阔的途径,给了我们一个发展革新教学方法的机会,使我们的历史教学方法的花园变得异彩纷呈。

猜你喜欢

数理多元智能历史
践行“德融数理” 打造“行知乐园”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最天然呆笔记 谁说数理就一定枯燥艰深?
新历史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智能视域下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
数理科学和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