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业标准化发展的思考

2009-07-07杨小顺刘小迪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21期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农业

杨小顺 刘小迪

摘要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础工作,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实现。从更新观念、突出科研、完善体制等方面分析了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的措施,以发展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现代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1-0356-02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作,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实现。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产业化,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中心工作,也是农业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1营造良好的农业标准化认知环境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关键点是农业标准化的建设与推广,使农民认识到农业不再是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活动,而是现代经济社会的一项重要经济活动,对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1利用媒体对农业标准化进行宣传推广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渐趋完善,随着家电下乡、农村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的提高、宽带应用的推广等一系列政府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实施,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已越来越宽广。各级职能部门在制定标准化政策的同时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使农业标准为农民所了解、接受、实施。政策性地支持一些涉农类节目、专题的制作,更好地将农业标准化知识传播到农村,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农业标准化意识。

1.2建立农业标准化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构建互动渠道

农业标准化信息咨询服务是以农业标准化的需求和服务用户的需求相结合为前提而进行的,其形式多种多样,如:电话咨询、技术培训、现场示范等。我国农业标准化信息服务咨询的代表体系目前有国家标准化信息网,以及一些公司性质的咨询机构,如阿里巴巴农业资讯网等。国家应对这类公司进行财政和税收方面的支持,使其在农业标准化推广中起到积极作用。另外,还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协会咨询服务功能的建设。

2加大对农业标准化的技术支撑

农业生产过程本质是生物生长发育的持续过程,农业生产具有环境依赖性、不确定性、过程多路性以及生产周期长等特点。因此,农业科研有很强的地域性、复杂性、积累性和不可间断性,其成果的推出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2.1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农产品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

以市场为导向,随时调整农产品结构和产量,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实行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走农、工、商一体化经营道路。政府依据市场需求,实行宏观调控。由有关部门每年向农业生产者及时发布信息,对过剩农产品生产进行调减,通过鼓励休耕并给予补贴来压缩播种面积。以资源为基础,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实现高度专业化。区域生产分工明确,有利于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有利于产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有利于面向国际市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产业化经营带动了区域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2.2对农业研发实现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分工与合作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农业科技投入绝对额不断增长,但是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之后,则是呈负增长状态。从农业科技投资强度来看,2005年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仅为0.49%,还不及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1.04%)的50%,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美国等农业科技投资强度超过3%的发达国家相比,更是相差甚远。农业科研相当一部分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般来说,私人部门对公共物品的提供不会感兴趣。但是农业研发又是一项特殊的公共物品,具有很高的社会回报率,既能够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能保证研发成果通过法律手段得到保护,保证其收益的独占性,为私人部门进入农业研发领域奠定了基础。公共部门与

私人部门的农业研发具有互补性,它们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2.3加强农业标准数据库建设与人才培训

农业标准数据库就是集中、统一地保存有关农业标准化的有效信息的数据系统,该数据系统既反映了农业标准信息,又反映了这些信息间的自然关系,并且能够针对不同需求提供其中任意数据的存取路径,通过数据来反映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动向。在专家的参与下,动员部分农户、农业大学的学生作为数据和生产间的纽带,开展以农业标准为主导的农业标准信息化系统应用示范培训,传授农业标准、信息查询知识,把从数据中得来的信息传递给农民、农村及农业市场。

3改革市场、完善体制,扩大农业标准化的实践范围

主导产业不明显,难以形成产业优势。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的农业企业组织规模小,带动能力弱,加之中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经济结构以粮、猪为主,其他产品较少或没有形成规模。主导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和主导产业不明显。尤其是中国中西部地区表现得很突出,造成产、供、销不畅,某些产品“卖难”。如能通过市场引导把社会流动资本引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中来,将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增强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3.1加强农产品流通三级市场建设,形成综合物流配送网络

我国流通效率低下,流通费用高,从而削弱了生产成本优势。而对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运销成本高、流通差价大则更为明显。如蔬菜的零售价格比批发价格高80%~100%,销售者的利润比生产者高2~3倍,生产者收入为零售价格的1/4~2/5。流通费用高是影响农民收入的直接因素。国家应加强了产品流通三级市场建设,即农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地批发市场和零售农贸市场。通过实施 “农超对接”项目,以加强产销衔接,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稳定农产品价格,“农超对接”反映的是农产品和超市之间的购销关系,它可以减少生产的盲目性,稳定农产品价格,并可通过与农民签订买卖合同稳定农民收入。

3.2完善利益连接机制,减少农业生产风险

利益连接机制是产业化经营的机制。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是农业产业化面临一大难题。实现龙头企业和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实际行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农户作为独立的主体,很多地方还停留在买断过程中,价格、质量等时刻影响利益连接的紧密度和双方的行为。同时,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控因素太多,若所有风险由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来承担,将会降低他们投资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国家应鼓励保险公司设计一些新的农业保险品种来降低农业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风险。政府还可以通过降低农业贷款利息、延长贷款时间,在适当的政策环境下,支持农业险进行再保险安排的创新,通过政府和保险公司合作,更有效地运用财政救灾资金,吸引更多的资本和劳动力进入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实践中来。

3.3规范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检验检测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

要按照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升级、保护利益、公平贸易和与WTO接轨的需要,加快农业标准特别是主要农产品的内在品质、加工性能、分等分级、包装新鲜和安全卫生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在整合现有农产品质检资源的基础上,加强检验检测技术研究,提高质检人员素质。同时,健全和完善技术法规体系,建立监测准入制度、市场风险评估制度、产品认证(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为主要类别)与体系认证(以GMP、GAP和HACCP为基本类型)相结合的认证体系。尽快培育一批运作规范、社会信誉高、符合国际通行规则要求的农产品认证机构,加强对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的管理,以规范其行为,确保检验检测和认证工作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

3.4创新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用农业规模化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

通过土地银行等一系列农村土地利用新模式的开发,以利于农业生产适度规模化的开展。用农业标准化引导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同时促进农业标准化的建设,使农业标准化和农业生产规模化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4参考文献

[1] 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 国家标准化编委会.农业标准化[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

[3] 王友俊,施赞红.农业标准化建设进程中的障碍分析及创新实践[J].中国标准化,2009(2):62-64.

[4] 张德新.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路径解读[J].江西农业学报,2007(3):128-130.

[5] 陈家伍.加快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业现代化[J].中国标准化,2008(4):61-63.

猜你喜欢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农业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F732—VJ型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操作技术
青海省新增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