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发展生物产业 促进低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9-07-05

科教导刊 2009年34期
关键词:生物企业发展

张 驰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资源的紧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中国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结构中,高碳能源占有绝对比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不仅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制约了自身的发展。生物产业的迅猛发展和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我国生物产业又面临着新一轮历史发展机遇。

关键词低碳经济生物产业能源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1 加快发展生物产业的战略意义

由于生物产业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健康、食物、能源、生态、环境等重大问题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发展生物产业对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世界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日益显示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和专家预测,这场产业革命将在21世纪20年代席卷全球。它对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食物 、能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问题,构筑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形成新的国际力量对比,更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思维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的作用,将是历史上任何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都无法比拟的。生物技术是高科技、高效益产业,它不断创造出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将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当今,人类的过度消费使世界2/3 的自然资源被破坏殆尽,35%的红树林、20%的珊瑚礁不复存在;由于过量投入氮肥、大量施用化学农药、普遍采用化学药品,导致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农产品特别是蔬菜的硝酸盐含量超标,各种重大疾病频发,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生物技术产业的生产消费流程是生物资源——生物制作——生物食品(药品)——生命健康,其最大特点是可再生、无污染、良性循环、可持续利用。因此,它对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生物产业的发展将全面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从根本上揭示癌症、心血管病、精神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治途径。根据基因图谱,可预测出某种疾病发生的可能性,提供预防、治疗的措施和手段:组织器官工程、干细胞技术、生物纳米技术和克 隆技术,可促进制药工业发展,加快新药和医疗器械的研发:以转基因动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用动物器官作为人体器官的代用品,可以为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提供便利。生物医药将给医疗保健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开创“再生医学”新时代 ,为全面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开辟广阔天地。

生物产业的发展将促进农业革命的进程。转基因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动物胚胎移植与克隆技术,以及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的广泛应用,将推动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变革,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增强农产品的营养功能,减少肥胖病、心脏病的发生,减少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对农田和环境的污染,加速受污染土壤的修复进度。生物技术还将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和产业结构。如以红薯含有的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发酵、配比等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可以提炼出大中小型汽车均能使用的汽(柴)油,1亿吨红薯可生产2000万吨汽(柴)油,年产值达2500亿元,相当于建造一座“大庆式”油田,使绿色能源替代“黑色能源”成为现实。 这对农业工业化、工业生物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将是一个极大的促进。生物产业的发展将推动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健康。因此,必须用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高科技、高效益的生物技术对传统的工业生产工艺技术进行革新,用生物过滤替代传统采矿方法,用纸浆生物过滤替代传统造纸技术,用基因重组、细胞融合技术生产化工原料和产品,用生物材料发展制造业、医药业、建筑业、信息业、包装业,用生物技术改造废气、废水、废渣,变废为“宝”。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生物技术的广泛运用与发展必然带来工业物质装备与技术手段的根本变革。

2 现代生物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2.1 生物医药领域

重点发展预防和诊断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积极研发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现代中药。加快发展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和人工器官、临床诊断治疗康复设备,推进生物医药研发外包。

2.2 生物农业领域

重点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多抗的农业、林业新品种和野生动植物繁育种源。大力发展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动物疫苗、诊断试剂、现代兽用中药、生物兽药、生物渔药、微生物全降解农用薄膜等绿色农用生物制品,推进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的产业化开发,促进高效绿色农业的发展。开发具

有抗病和促进生长功能的微生物药品及其他生物制剂,保护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发展健康养殖。

2.3 生物能源领域

加快培育速生、高含油、高热值、高产专用能源植物品种,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推进规模化、基地化种植;积极开展以甜高粱、薯类、小桐子、黄连木、光皮树、文冠果以及植物纤维等非粮食作物为原料的液体燃料生产试点,推动生物柴油、集中式生物燃气、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等生物能源的发展。

2.4 生物制造领域

加快推进生物基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基绿色化学品、糖工程产品规模化发展。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生物制造技术、装备、工艺流程的研发及规模化生产。开发新型酶制剂,发展生物漂白、生物制浆、生物制革和生物脱硫等清洁生产工艺,加快生物制造技术推广应用,降低物耗、能耗和污染。

2.5 生物环保领域

重点发展高性能水处理絮凝剂、混凝剂、杀菌剂及生物填料等生物技术产品,鼓励废水处理、垃圾处理、生态修复生物技术产品的研究和产业化。支持荒漠化防治、盐碱地治理、水域生态修复、抗重金属污染、超富集植物等新产品的生产和使用。

3 我国发展生物产业的对策建议

3.1 发展壮大生物企业

(1)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加强研发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技术引进、跨国经营等活动。推动生物企业间、生物企业与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与重组,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

(2)产业的基础是企业,中小企业比大型企业更有成本优势,要鼓励和促进中小生物企业发展。对新创办的生物企业,在人员聘任、借贷融资、土地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支持建立一批生物企业孵化器和留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中小生物企业的支持力度。

(3)大力推进生物产业基地发展。鼓励与生物产业相关的企业、人才、资金等向生物产业基地集聚,促进生物产业基地向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在基础条件好、创业环境优良的区域,逐步建立若干个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国家在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实施科技计划、高技术产业计划等方面按规定给予重点支持。

(4)积极推进国际合作。鼓励外国企业和个人来华投资生产、设立研发机构和开展委托研究。鼓励和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企业“走出去”,开展产品的国际注册和营销,到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和投资兴办企业。支持国内机构参与有关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开展生物产业认证认可国际交流。

3.2 大力促进自主创新

(1)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国家通过建立健全产学研结合机制等方式,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支持以产学研联合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组建若干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技术研发机构,提高系统集成和工程化能力。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实习实训基地等工程化平台。

(2)加强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各类研究机构、检测机构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在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科研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科学研究基地,加强生物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大力推进生物科研基础设施的开放和共享。

(3)切实做好生物技术成果转移服务等工作。加快生物技术知识产权的审查,强化生物技术科研成果的登记和转移工作,完善生物技术成果的评价体系和转让机制。建立健全生物产品认证认可体系。

(4)加速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组织实施生物技术产业化专项,大力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生物技术成果转化,加速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积极开展生物产品相关标准的研究制(修)订与实施工作,加强生物标样的研制和产业化。

3.3 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1)加强生物科技人才培养。加大高校生物类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加强硕士、博士等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在大型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励科研机构、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创新型人才和高级实用型人才培养。鼓励各类职业院校加快培养生物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2)积极引进优秀生物科技人才。鼓励海外优秀人才回国(来华)创办企业、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结合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和科技重大专项,鼓励海外回国(来华)优秀人才按规定申请和承担政府科技计划、基金项目和产业化项目。鼓励国有生物科研机构公开向海内外招聘技术负责人。加大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的收入分配倾斜力度,完善技术参股、入股等产权激励机制。

3.4 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1)培育生物产品市场。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规范药品政府采购方式,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积极拓展生物医药应用范围。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药品,按照国家有关程序进行评审,符合条件的纳入医疗保险目录。鼓励推广使用农林业良种、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完全可降解生物薄膜等。稳步推进非粮燃料乙醇应用试点,有序开展生物柴油应用试点。规范生物产品市场秩序,依法查处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行为。督促指导生物企业加强环境保护,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

(2)完善生物产品市场准入政策。按照生物安全审查、评价、认证认可和监管要求,积极推进转基因农产品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对生物能源生产、销售依法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完善相关准入条件。进一步加强生物检测实验室的资质认定工作,切实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依法完善生物药品审批制度。对涉及国家安全、人体健康安全、动植物安全、环境保护的生物产品和技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法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制定生物产品进出口管理办法,规范生物产品进出口秩序。

(3)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完善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生物技术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的惩处力度,依法保障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益。

猜你喜欢

生物企业发展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区域发展篇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