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解释在了解内在态度上的弊端

2009-07-05周露霖

科教导刊 2009年34期
关键词:典礼言说理由

周露霖

摘要威尔逊认为:控制我们社会行为的心理过程与解释我们行为的心理过程截然不同。本文将就此从解释本身、内隐情感等方面进行详尽阐述。威尔逊曾大胆的设想:控制我们社会行为的心理过程与解释我们行为的心理过程截然不同。理性的解释可能会因此而忽略实际上指导我们行为的内在态度——也就是说,我们会更多的关注那些容易描述的因素,而事实上,这些因素常常并不是引起我们行为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理性解释弊端

中图分类号:B2文献标识码:A

1 解释的难尽意与本身偏差

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道”只可以被体认,不能被言说,能言说的都不是真正的“道”,所以老子用“为道日损”,试图通过否定的方式一步一步的去除不符合道的描述,从而将“道”剥离出来,达到去伪存真的效果。然而即使这样,这个过程依然艰辛。言语的过程就是歪曲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心里明白,但表达起来却很成问题——这里有个矛盾:我们是应该牺牲所表达内容的全面性,而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使其更易理解更有说服力;还是应该力求表达意思的完整,而只能用一堆描述性的词汇来形容?言简意赅看似是一个清晰的表达,但却容易忽略掉一个概念的外延和一些本来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细节;相对地,通过很多形容词来描述,虽然可以避免言简意赅所带来的鲁莽,但我们也只能离终点越来越近,无法一针见血,同时这个漫长的表达过程也会引发更多的误会,过分扩大概念的外延。

自我分析本来就存在着错觉风险。我们可以对自我很“了解”,我们甚至可能“了解”自己的一切,然而,正如弗洛伊德所言,它们都存在于潜意识中。然而“自我”又恰恰是一道带有自我防御的屏障,它坚决的屏蔽掉所有会引发“混乱”的自我认识,将它们压抑在意识以下。于是,很自然地,我们的自我分析包含着强烈的自我褒奖,即使所谓的“自我批评”也已被润色,它们更像是“虚伪的谦虚”,仅仅为了自我展示或博得安慰。

在这种情况下,将其转述并公诸于众,便难免带来二次加工——印象管理——我们远远比自己想象中更在乎自己的形象。对于自己,我们尚且不能接受自己的种种不完美,我们不惜用各种“防御机制”来欺骗自己;那么对于他人,我们就更希望留下完美印象——某些我们私底下可以忍受的小毛病我们也不愿暴露给别人。通常,在人前忽视自我形象有两层含义:亲密无间或满不在乎。我们可以从他人的视角观察自己的行为,而允许他人从我们的视角来知觉自我却需要极大的勇气,需要无限的信任和亲密。遗憾的是,抛开这些特殊情况,一般意义上的“转述”所带来的偏差是不可小觑的。

2 非理性的“理性解释”与难琢磨的“内隐情感”

我们常常谈到“借口”,在对方看来,有的借口可能根本令人无法忍受,而在你看来或许它是个很好的“理由”。比如一个女孩子在若干天前就约你晚上出去吃饭,而你却在约会当天的中午决定爽约,去参加某对情侣突发奇想的订婚典礼,你告诉女孩子这个典礼是多么的意义非凡,在你看来,一顿饭和一场订婚典礼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讲,你轻易地就能找到一些理由来说服自己,突然爽约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女方则不一样了,在她看来这些都是你搪塞她的借口,之前让你解脱的“理由”在她看来都是那么的无力,为什么呢?你用理性的思维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化:冠冕堂皇的逃避理由加之与故交的情感因素。

首先,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决定着我们的行为,在烛光晚餐和订婚典礼之间的权衡让你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然后你随意寻些让自己安心的理由来证明自己行为的合理,平衡掉仅有的那么一点良心不安,最终达到行为和认知双方面的协调,保持自我的良好形象或者减少自己内心的不适。现在,你会觉得这种说法对你很不公平,你牺牲了与自己恋人独处的时间去参加一个你不是主角的典礼,怎么反倒落了一身不是呢?——关键就在于“理性的解释”。理性解释就隐含着对事物合理性的认知与解读,你会用什么理由呢?显然,你不会举出对自己不利的论据来推翻论点,而片面的解释恰是你与女友之间发生分歧的根本原因,你越是觉得她不理解你,越说明你在思考中忽略了她。此时如果女方绝对理性,她会从两方来看待这个问题,一部分责怪你,一部分原谅你;如果她和你一样只从自己的角度分析这件事,吵架就是在所难免的了。带有强烈自我服务偏见的解释方式会让你高估自己在事件中的地位,你觉得只有你自己是正确的,别人都应该赞同你,服从你,然而事实上,这种虚假的普遍性只会让你逐渐偏离常模。

其次,你在说服自己的时候,除了那些表面的语言,还包含着很多内隐的情感,或许真正让你心安理得的也许并不是你用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而恰是那些微妙的情感。在这些内隐情感还没有被充分解释以前,它们活跃的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作为一种潜在的态度取向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任何的解释和言说都将破坏这种自然的平衡——歪曲或者刻板化。然而女方面对的只是几句简单的理由,甚至借口,她无法准确的移情,了解你心中所想;而你也会诧异她怎么这么无理取闹……但是,连你自己都无法解读的内隐情感又何以强加于他人来准确认识甚至移情呢?

3 无法言说之痛

接着上面的例子,无论你用何种加工模式,无论你的理由是否合情合理,你将用何种方式表达它呢?对于她,你显然不算什么“权威人士”,你要表达的内容是她最反感的,你的沟通渠道无法为你增色,你的听众现在心情很不好……如果你仅仅想表达,这很容易;如果你想说服她,让她觉得你是对的,难于上青天。

在说服的基本条件里,你什么都不占,更何况在传统的东方文化里,语言本来就只是行动的附属品,我们鄙视空口说白话的人,我们更在乎做了什么而非说了什么,甚至于男人可以理直气壮地把不给爱人承诺看作一种“负责任”的表现。言说存在着不可回避的虚伪。

确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不能言说的。比如某个女孩子会爱上一个在旁人看来一无是处的男生,如果这时你问她为什么爱他,她会怎么回答呢?她会说他孝顺、勤奋、会关心人……然而这些在你看来,你会觉得他并不符合这种种优点,女孩子肯定是受骗了,她依然至死不渝的爱着他——为什么呢?显然,男孩子肯定是有让她着迷的地方,只是她无法用语言表达,她只是用了些最容易表述的因素来避免无言以对的尴尬。或许她真的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内在态度”——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除了外显的可以言说的情绪情感之外,还有许多内隐的无以名状的小感觉拨乱我们的情丝,我们甚至于无法确切的感知到它们——这些内在的隐性情感只会深深地隐藏在潜意识里,在极端状态下才能不经意的被激发和投射出来。比如,我们可能不会注意到对方轻微的汗味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然而实验证明,汗味会对恋人有催情的作用。当别人问你“你为什么爱他?”应该不会有人说“我爱他的汗味儿……”大部人会说“他孝顺、勤奋、会关心人……”只有当我们耳闻了这些科学常识,才会与日常经验相勾连——在心里默默地想,“确实啊,即使他的汗味也蛮有吸引力的嘛”。一方面,有些感受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这来源于我们知识水平的局限;另一方面,有些表达实在难以启齿——这来源于我们道德观念的束缚。

于是你选择最“从众”的方式,用最“常见”的形容词来描绘在你生命中最“意义非凡”的人,因为此时你需要的仅仅是“为他人所接受”。这其实还是要回归到“个人形象”的问题。我们对于自我形象的高要求将导致“规范影响”的产生,于是,我们尽量做到与群体保持一致,这本质上源于对“接纳”和“赞赏”的渴望。这似乎又会一定程度的与你的自我概念相矛盾,你不愿撒谎,他并不是那么“平凡”……无论是客观知识水平的局限还是

主观道德的约束,结果就是:无法言说。

4 说与不说的两难抉择

当然,对于国人,我们更相信“心领神会”,相信“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们更多的时候不喜欢“言说”,熟人之间说得明明白白反而生分了,恋人之间要是啥事都说清楚就一点意思都没了。然而,“言说”会带来误会,那么“无言”难道反成了解决途径?这亦两说。一方面,“无言”避免了言说带来的歪曲,对方会更多地根据以往对你的认识、态度来预测你将发生的行为。至少这在一般情境下是有效的,常常我们在与熟人交谈时都是以一个固定的模式,我们习惯并乐忠于这种常规的思考模式——该情况的极端状态则是:夫妻之间的交流仿佛自言自语。这是有可能发生的,尤其是以文字为手段的通讯,比如短信,你会有一两分钟的等待时间,而当你打开短信的那一刹那,你看到的只有四个字:心灵相通。这是一种十分高超的境界——通过对方的“内在态度”来推知其行为需要对彼此深入的了解,同时满足常规情境。另一方面,缄默也势必带来一些麻烦,按照一般逻辑,解释都解释不通,无言就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我们有时会觉得别人始终不了解我们,我们在思想上更多的时候是孤独的,在某些情境下甚至我们自己也并非自知,我们有可能做出一些之后自己都觉得无法接受和认同的事情,仿佛左右脑都是相互独立的。此时,我们需要解释,需要言说,即使言说无法准确无误的尽其意,但至少我们会离终点越来越近:比如之前所说的“为道日损”,我们可以选择否定的方式排除错误的解答,让真理渐渐浮出水面。

根本上讲,误会的源头并非是言说与否,而在于情景的常规化和彼此的了解程度。在一般情境下,我们的内在态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彼此深入的了解似乎比简单的语言要有力得多;而在极端情境下,任何所谓的评估都是不足信的,内在态度不再具有预测性,我们只能用当时的语言来表达即时的情感。

自古难全,解释有利有弊,不解释也非上上之策——最恼的说半句留半句。东方人毕竟内敛含蓄,更多的时候,即使解释了也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我们可以乐观地说,它既解决了不可言说之痛,又一定程度的回避言语的歪曲——但遗憾的是,常常,它既歪曲了人们的本意,又不能尽善尽言。当一个与你认识不久的异性问你:“你爱不爱我?”单纯的回答爱或不爱,都有可能造成混乱:说“爱”太轻浮;说“不爱”又怕失去。于是,有人故作聪明的说“喜欢”,以为这样各占一半,结果是两头不占。此时,我们不可避免的需要更多的语言来解释,然后再周而复始的去解释各种因言说所引发的误解……折衷意味着你拥有退一步的勇气和度量,但同时你需考虑的是:对方是否也有同样的胸襟和涵养?不错,你牺牲了自己的利益来“委曲求全”,但不要忘记,你也在不觉间牺牲了对方一定的权利。含糊其辞带来的麻烦主要来源于对方利益的损害,语言既是我们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同时也成了我们最沉重的包袱,我们不断地去解决又永远也解决不好的正是所说所言。越是在语言方面技能高超的人越是容易为语言所累,越是简单概括的话离我们的本意越是遥远——我们越是注意那些容易表达的内容,我们探索真理的道路就会越曲折。

猜你喜欢

典礼言说理由
十二星座上课迟到的理由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雨中大典
迟到的理由
颁奖典礼剪影
秋天
迟到理由
管他三七二十一
灼见利害,善辨人言
沉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