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策略

2009-07-05

科教导刊 2009年34期
关键词:裁员金融危机人力资源

刘 宁

摘要尽管我们国家没有直接陷入金融危机,但是经济着实受到严重冲击,出口大幅下降,不少企业经营困难,为了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大量企业裁员,经济增速陡然下滑。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方面一定要秉持谨慎态度,通过采取留住优秀员工、降低离职成本;实施精细化管理控制隐性成本的发生;关注员工精神状况、降低低效成本等措施控制人力资源成本的发生。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以人为本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1 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影响

1.1 金融危机导致了大量企业裁员

随着金融危机的继续发展,虚拟经济已经开始影响到实体经济,几乎所有的行业均受到了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纷纷进行人员削减,以此来降低企业的成本。其实,从企业长远的发展来看,裁员会增加企业的招募成本、培训成本、重置成本等等,从某种程度上其实是提高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同时裁员还给企业带去如下负面影响:

(1)优秀人力资本的流失。一旦企业宣布要大规模裁员,企业中的员工就会通过各种非正式沟通渠道议论纷纷。这样越是掌握核心技术和贡献较大的员工就越容易找到合适的下一份工作,因此,他们就越容易提前向公司辞职,在公司人心不稳的前提下,竞争对手也最容易从公司挖走核心人才。

(2)影响留任员工的心理。首先是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幸存者会因能留下来而觉得幸运,但保住工作的职员也会因别人失业而产生内疚和不安全感。其次,裁员的公正性与否将影响留任员工对企业的信心。最后,裁员会导致留任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下降,员工会怀疑组织是否在下一波裁员中将自己淘汰,因此会出现消极怠工等现象。

1.2 粗放型的管理导致隐性成本多发

隐性人力资源成本由于其不便于计量,在日常人本控制中最容易被忽视。领导的随心所欲、员工的贪图小便宜、车子滥用,电力滥用(私用),水源浪费(私用),纸张浪费(私用)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利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效率,企业资源在大量浪费。在全世界都在提倡节能减排的今天,节约资源从我做起是应该得到每一个公民的响应,这也应该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2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策略

2.1 留住优秀员工,降低离职成本

我们知道员工离开组织会产生一系列的成本,包括离职补偿成本、离职前低效成本、离职后的岗位空缺成本(新员工补充成本,新员工的训练成本,新员工的低效成本)等。当代美国著名企业家艾柯卡强调指出:“只要有了优秀的员工,即使失去了企业,也可东山再起”。任何企业都要重视“员工战略”,把它放在企业经营战略最突出的位置,而留住优秀人才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员工战略”的重中之重。我们都知道20%的核心员工创造了80%的企业财富,核心员工是中小企业的利润的源泉,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实践。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尤其是发挥核心人才的企业魅力和感召力,对于中小企业应对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 关注员工精神状况,降低低效成本

笔者对2010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里影响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该从这句话中看到国家对人的重视程度,其实任何一个中小企业都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员工就是我们的“人民”,中小企业在以前一直是利用员工的低成本、低人权优势在控制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增长质量是不高的,这种不高的增长质量会在不久的将来演变成企业的负增长。我们说员工工作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赚取工资,或者目前的工资水平已经让他们可以很好的满足物资生活的需要,因此,享受工作,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享受工作的成就感,同事领导的认同感,会是他们工作的主要原因。因此企业应该把更多的经历放在员工的精神需求上,让他们感到企业对自己的关怀,能够正视自己、产生认同感,成就感,满意感。员工工作的有尊严,能够感到幸福,才可能成为企业正真的主人。只有员工正真把企业当成是自己的,才会全心全意为之付出,降低低效成本。而对企业而言,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也就意味着企业的利润在提升,人力资源成本也会相对的降低,达到了企业“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目的。

3 结束语

企业要想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下去,以人为本、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占据市场上的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从而降低企业的相对人力资源成本,才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控制人力资源成本策略之所在。

猜你喜欢

裁员金融危机人力资源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比裁员更可怕的,是我知道了新同事的工资
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
金融危机扑克牌“通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