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2009-07-05侯雪松

科教导刊 2009年34期
关键词:会计人员会计信息会计核算

侯雪松

摘要客观、真实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最根本也是最基础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需求更迫切,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高度发展,因此 ,必须找出原因和对策从根本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信息的本质属性,任何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只要违背了真实性,就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即会计信息失真。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内部的因素,又有外部的因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本文试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入手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对策进行分析探讨,并指出了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重要性。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经济越来越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会计信息的失真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及其他方面的合法利益,他们若利用了失真的会计信息,将导致决策的失误;更为严重的是使国家宏观调控达不到应有的目的。会计信息失真如不及时解决,将使会计的生存和发展失去基础。当然失真的会计信息也会影响烟草企业的发展,因此,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己成为迫切需要。

1 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及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就是指会计信息对它的使用者而言失去了真实客观性,它可以分为主观会计信息失真和客观会计信息失真。客观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物价指数变动、币值变动,会计原则之间不协调导致主观方法介入等客观因素导致的会计失真。一般说来,会计人员无意识的失误也被称为客观的会计信息失真,它是无法避免的。主观会计信息失真是相关人员由于利益驱使而人为制造的会计信息失真。这就是通常人们比较关注的会计信息失真,本文所讨论的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主观会计信息失真。

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不再仅仅是传统的个别会计人员挪用公款,贪污公款,而是以法人为主体的集体行为为主。单位负责人胁迫或诱使会计人员做假帐、假表,玩数字游戏,“变通”处理经济业务,有的甚至串通注册会计师做假审计报告。具体表现为:第一、多列费用,少计收入,甚至帐外设帐,截留收入,以达到偷税逃税的目的;第二、少列费用,早计收入,虚列资产,虚增利润,以达到粉饰经营业绩的目的;第三、低估负债,高估资产,骗取贷款和投资;第四、出具假凭证,办理假手续报废资产,转移国家资产。

2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偶然的,而是多个经济主体和利益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从信息提供者(多数是企业)的角度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2.1 客观原因

(1)会计法规制度不健全。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已初见规模,但《企业会计准则》、十三个行业《会计制度》、相继颁布的具体准则共同起作用,状况较乱。《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在实施过程中显现出不足之处。如对违法处罚规定中,使用“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等词语,缺少量的标准,可操作性不强,急需进行修改,出台相应的实施措施。

(2)执法不严。上级主管部门为了权衡本部门的利益,偏袒自己下属单位,监督弱化;税务机关以税收征管为宗旨,注重税款的缴纳,忽略其他会计核算监督;审计机关重点是对预算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审计,不可能对所有企业实施全面的经常性监督。

(3)会计理论不完善。现有的会计理论在很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完全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的需要。如会计期间假设,是人为地划分时期,其结果必然与客观事实有差距;货币计量假设,假设币值不变,遇到通货膨胀时,货币计量假设基础上核算的会计信息就不能如实反映客观情况。真实的现在情况;重要性原则,是将重要的事项单独反映,不重要的事项合并反映,由于合并了相对不重要的事项,使会计信息与业务原貌有出入;谨慎原则在应用时,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少预计或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使会计信息带有了估计成分,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4)会计软件的程序存在不安全隐患。公司的财务数据属企业重大商务机密,在网络传递过程中,有可能被竞争对手非法截取,导致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保证网上财务数据传递过程的安全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5)会计软件的防范措施不强。计算机系统本身具有脆弱性,当硬件、软件和网络本身出现故障时,极易导致系统数据丢失,甚至瘫痪的风险。在网络财务系统中,由于其分布式、开放性、远程实时处理等特点,系统的可控性、一致性降低,一旦出现故障,影响面将很广,系统恢复处理的成本也很高。

2.2 主观原因

(1)企业管理制度不严密。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一些企业单位经营权失控,所有权缺位。经营权失控造成内部管理混乱,甚至根本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即使有也因失去监督而形同虚设,致使预算约束软化。所有权的缺位造成许多企业厂长、董事长、总经理一支大笔,挥金如土,一边是严重亏损,发不出工资;一边却在大吃大喝,挥霍浪费。会计监督机制向来是只对事不对人,即管不了人,或者更准确说是管不了官。于是到了最后连事也管不了。

(2)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有些单位无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会计人员配备不合理,岗位责任制不明晰,会计交接手续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会计监 督机制不健全。

(3)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差。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薄弱,文化程度偏低,大部分为各类财经学校毕业的职业中专生。近几年虽有大批高等教育财会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但大部分都走向金融证券行业,很少有基层一线。一般来说,大专以下学历会计人员素质难以适应。

(4)会计人员失职。会计人员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主体,所有会计信息最终都出自会计之手。有些会计人员素质低,业务水平差,技术不过硬,责任心不强,导致会计核算错误,信息失真。

(5)会计管理体制的弊端。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员,受本单位领导的控制和制约,其经济待遇、工作安排、职务任免等都基本上由领导决定。虽然《会计法》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主管单位同意,不得任意调动或撤换。”但主管部门并没有起到保护会计人员行使职权的作用,守法的会计人员遭打击报复、被撤换,主管部门往往顺从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出现了会计人员“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会计人员出于自我保护,屈服于单位领导,会计核算缺乏独立性,内部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

(6)法律意识不强。一些企业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存在设立二套帐、三套帐,私设“小金库”等行为,充分暴露了他们法律意识的薄弱。

3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会计信息失真误导国家的宏观调控。会计信息失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数据。会计信息失真会误导国家在宏观调控上决策的失误。比如目前普遍的虚增利润,就会导致国民收入超量分配等不良后果。同时,失真的会计信息掩盖了许多经济问题,国家不能及时的制定政策解决,一旦问题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

(2)会计信息失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虚增成本,多列费用,截留收入是企业惯用的偷税漏税手段,因为虚假的会计信息,国家每年损失巨额的税收收入,不利于国家以税收为手段调节收入分配,也阻碍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3)会计信息失真导致资源浪费,信用危机。虚增利润,粉饰业绩,把投资列入问题企业,导致了银行、广大投资者与股民的巨额损失,也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导致信用危机。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使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得不到资金,延缓了它们的发展。

(4)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弱化了其竞争能力。企业正常经营需要对公司进行财务分析,这才能知道公司的现状,对公司的财务分析是建立在对公司会计资料分析基础上的。失真的会计信息会导致失真的分析结果,企业以其作为经营决策的参考无疑是危险的。失真的会计信息成为企业帐目上的漏洞,例如少列费用,虚列资产,导致企业对自身的错误估计,以此参与市场竞争,尤其是加入WTO的国际性竞争,外强中干,不堪一击。这就不难解释近年来一些金融企业纷纷破产、倒闭。

4 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具体说来,在实践中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建设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制约机制。具体包括:

(1)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提高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科学性、适用性。随着计量手段和方法的不断进步,计量精度随之提高,如企业期末存货的盘点。会计确认必须十分重视,特别是对企业商誉、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价值确认,越来越成为会计核算中的一道棘手难题。有必要多加研究,统一规范。确保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2)建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创造良好的会计信息环境。在完善会计法和与其相关的法律条文的同时,应该同时注意既规范外部监督如国家、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又完善内控和奖惩机制,改善会计监督的内部环境。内部控制机制是一种约束机制,它是对权力和责任的约束。没有约束的权利必将走向腐败。必要时也应考虑“优薪养廉”,根据“权、责、利”对应统一原则,还应该建立一套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兑现与权利和责任对应的利益,以激励人们正确地行使权力、承担责任,也才能更有效地保证内部控制机制的良性运作,必须彻底地改变目前存在的“管理不善的最大受益者是管理者自己”。 加强对信息犯罪的控制,为信息领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单位领导的法律意识。会计造假者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他们为了经济利益常常铤而走险,例如单位负责人为了偷税漏税而指使会计人员造假、中介机构为收取高额中介费而造假等。另一方面,由于会计违法打击力度不够,如处罚金额太小等,会计造假的风险成本远小于其风险收益,造假行为自然难以避免。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扩大查处范围。执法部门应不满足于小范围的抽查,而应加以全面的有重点的调查,及时发现问题。第二、加大查处力度。该进行罚款的,严格按照新《会计法》执行;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追究单位负责人、总会计师等人的行政责任不能流于形式,应真正起到惩罚教育的作用。第三、建立公告制度。对违法的单位、个人应在重要的报刊、网站上予以公告,对其曝光,促其改正。

(4)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增强会计监督的全面性和权威性。我们要充分发挥媒体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在一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闻媒体监督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采用媒体监督机制,社会的相关成本相对较低,其运作方式是“事中”甚至“事前”监督,因而也比司法和行政监管更广泛、更有效。

(5)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使会计人员诚信自律。正视会计的地位,积极改善会计履行职能的环境。从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成来看,会计监督应该是企业内部控制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管理者合法有效地完成受托责任,并利用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向社会有关职能部门及利益相关者证明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成果分配的合法有效性。但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真正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使会计人员诚信自律。

(6)促进相关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其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素质不高是众多主体进行造假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继续实行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会计人员的年检不能流于形式而要落到实处,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继教育,着重介绍新的会计知识和会计处理方法 ,提倡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二、加强学习并全面贯彻和实施新《会计法》。无论是政府工作人员、单位负责人、企业管理者、注册会计师,还是一般会计人员,都要认真学习掌握新《会计法》,提高法律素质,做到懂法守法。

(7)改进完善利益分配与激励机制,理顺各方关系,减少利益冲突。加强会计计量和会计确认的规范化、科学化,也是提高核算质量不可忽略的一环。随着计量手段和方法的不断进步,计量精度随之提高,如企业期末存货的盘点。会计确认必须十分重视,特别是对企业商誉、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价值确认,越来越成为会计核算中的一道棘手难题。有必要多加研究,统一规范。进一步改进完善利益分配与激励机制,理顺各方关系,减少利益冲突。

(8)建立与会计软件相应的防火墙。为了保证网络财务系统中有关数据的真实和安全性,可以在企业内部网和互联网之间设立防火墙,使内部网和互联网相互隔离。为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可在Intranet内部采用识别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内部网的访问控制经常采用入网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的安全控制等技术。

(9)完善网络会计立法。网络会计作为“新生事物”,具体在会计程序和方法上如何操作,理论界和实务界也都在探索。尤其是实务中各企业作法不一,使会计信息质量缺乏可比性,没有统一的规范。同时,一些电脑黑客、企业竞争对手利用在法规上的漏洞进行网络会计犯罪,这些行为严重地扰乱了网络会计市场,并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所以,当前制定既能指导网络会计发展,又不束缚网络会计实践的政策、法规,是摆在会计管理部门面前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10)加强财会人员的网络知识和教育。应该广泛推行会计电算化,让会计核算插上现代化高科技的翅膀腾飞。特别是电脑网络、电子货币和日新月异的核算及审核软件的出现,使会计核算和记帐更加明晰快捷,更具有透明度,也使会计监督更加方便直观。总之,高科技的会计手段使会计信息的取得和传递更顺畅、更科学、更准确。

猜你喜欢

会计人员会计信息会计核算
涂料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
新时期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地勘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相关问题及措施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研究
试论如何增强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