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见解

2009-07-05谢幸友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期
关键词:认真思考三味书屋思维能力

谢幸友

摘要阅读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大量阅读的实践培养阅读能力的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要有好的提问艺术。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一些方法,提供一定的思维模式,对于提高学生们思维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能力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328-01

阅读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大量阅读的实践培养阅读能力的活动。著名阅读专家M·A汀克曾说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阅读时用于眼睛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的时间则用于思维。”由此可见,阅读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紧密联系的。下面仅结合自己的阅读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于阅读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

质疑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众所周知,初中学生的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这一特点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只有通过多问才能表现出来。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便可以看出他们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因为问题的提出必然是以深入钻研,认真思考为前提。没有对文章相对透彻的理解,便不能提出贴合文章的问题。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便十分注意引导学生,想办法让学生们能通过阅读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把“生疑、质疑、释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同学在经过引导之后会逐渐养成质疑的习惯,他们的思维也得到了更好的锻炼。质疑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进而促使他们养成认真读书、勤学好问的习惯。

二、教师要有好的提问艺术

设计恰当的问题进行提问,是教师提问艺术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促使学生认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拓宽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而要使提问成为一种艺术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加思索就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当然就不是好问题,因为问题本身并没有起到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作用。另外,学生通过阅读自然就会明白的课文情节,老师若再提问必然会使他们产生厌烦心理,更谈不上促进思考了,这就与我们的教学初衷相违背了。因此,我认为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思考价值原则,遵循智力层次原则。

由于众多学生智力层次不同,这就使得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只会根据字面意思理解,甚至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而有的学生则能深入理解,摆脱课文字面的束缚,从而有所发现、探索,甚至问个为什么;还有一部分学生能涉及到课文实质去思考,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鉴于学生不同的智力层次,教师就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难易恰当的问题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实践了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理论。例如,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当我讲解到“三味书屋”这部分内容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与百草园相比,你们认为哪个更好玩?为什么?说说你们的理由。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便让一位后进生来回答。在课文讲解完后,我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三味书屋里读的是什么书?作者写这些教学内容有什么用意?怎样理解少年鲁迅背着先生画画这个问题?这一问题难度有所加大,需要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后才能回答,于是我便改变方略,找了一个优秀的学生来回答。这样既达到了提问的目的,又不至于过分地拖慢教学效率。同时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发言的机会,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并不是对于学生的偏见,而是为了更好地启发他们思考,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都得到提升

(二)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余地,即一定的思考时间,通常是一到三分钟的思考时间。必要时,还可以留有一定的时间教给学生自己交流讨论。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入、广泛地思考,同时也能将自己的语言表达得更有条理。从这一点来看,教师提问后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对于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都是颇有益处的。

(三)要合理地设置矛盾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矛盾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的提问可以设置对立的设想,使之产生选择的困难,吸引学生认真思考,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例如《伟大的悲剧》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我启发性地问同学们:“家是人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是我们受伤之后避风的温巢,那为什么他们害怕回家?老师不大明白,谁来解释一下,说说自己的看法?”原本不起眼的一句话,经我这样一问,学生便发现了其中蕴含的深意,于是许多学生认真阅读上下文,借助于自己对于上下文的理解,认真思考,很快地回答了我提出的问题。

(四)提问要提供给学生想象的余地

教师可以在讲授课文之后提出的一些问题,应当能使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展开充分的想象。想象是孩子的天性,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完《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你认为两小儿的“笑”是什么样的笑,他们的笑又各自有什么涵义?学生们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积极地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同时,提问要提供给学生想象的余地,并不是要难倒学生,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即可。

三、教给学生方法,提供思维工具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一些方法,提供一定的思维模式,对于提高学生们思维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将方法教授给学生,才能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例如,教会学生如何注意段与段的联系,可以采用下列方法:一是内容上,启发学生注意文章的各部分内容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二是形式上,启发学生注意文章的表达顺序有一定的联系;三是文章各个段落开头的过渡句使得各段落的联系更加自然、紧密等等。

阅读和思维发展结合起来是提高阅读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倘若想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充分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将阅读和思维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养成阅读思考兼顾的好习惯。总之,阅读与思维紧密联系起来,才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认真思考三味书屋思维能力
Board Game
三味书屋
认真思考 化难为易
培养思维能力
积累经验,认真思考,提升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切蛋糕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