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加强青少年理想信仰的途径分析

2009-07-05王海英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期
关键词:信仰理想青少年

宋 琨 王海英

摘要当代青少年的理想信仰主流是好的、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但是,还是有一部分青少年在信仰上发生了偏差,呈现出了许多思想道德问题。本文指出当代青少年的理想信仰不高的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只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才能使青少年的政治信仰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关键词青少年信仰理想信仰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306-02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思潮的涌入以及多元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加上国内学校一直处于一种重视“应试教育”而将理想信仰置于一种停顿和呆板的说教的状态,导致我们倡导的信仰所体现的核心价值,在进入社会现实生活时,出现理论上无可辩驳,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常常为其他价值观念所影响。此外加上短期行为过重,功利意识过强等问题,导致了现实理想信仰教育效果很差。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青少年所肩负的责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上出现的信仰危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帮助青少年正确而坚定的理想信仰。

一、当前我国青少年理想信仰存在的问题

就总体而言,应该说当代青少年理想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青少年的思想。“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课题组调研发现豍:在少数大学生中存在着共产主义思想淡化、信仰多元化的倾向;一些大学生以非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和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及基本内容认识不清,甚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前途持怀疑态度;在少数大学生中存在着政治意识淡漠的倾向,在西方多党制、多元化等资产阶级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下,政治立场和政治意识不坚定、不明确。

(一)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

不同于以往理想信仰依附于政治信仰的社会状况,在现在多种经济成份并存、职业选择范围扩大、利益分配多元的环境下,青少年思想观念呈现出的选择性、差异性、自主性日益增强。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青少年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显著增强。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但同时青少年之中理想、价值、追求的多元化、实用性、功利化倾向也明显增强。面对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再加上应试教育中信仰教育的淡化,不同程度的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观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豎等现象与问题,继而引起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的道德失范。

(二)追求自我选择过程中心理深层上文化价值目标丧失

现代社会中网络信息技术是各种信息快速传播,青少年出于各种社会现象和各种信息的冲击之下。他们必须在多种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中进行比较、鉴别和选择,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念。但是“自我实现并不适用于青年人……他们还没学会如何变的有耐心;他们也还没有充分意识到他们自己和他人的罪恶……他们的学识和受教育程度也还没有使它们变得更聪明。”豏我们可看到一股消解、嘲弄一切崇高和美好的“无厘头”现象在青少年中悄然流行。在他们之中“哈韩族”“哈日族”比比皆是。迷信命运鬼神,甚至信奉“伪科学”,通过“星座文化”和“血型文化”这些流行文化来提前确定自己的性格、职业、爱情、婚姻,为失败和挫折寻找合理的理由等现象,在青少年中获得了得以生存的“合理”的土壤。

(三)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

当代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照顾过多的情况下长大。有很强的优越感。与过去我们用描绘一幅美丽的远景目标来激发人们为理想奋斗的社会环境不同,现在的青少年从小就生活在“理想”的环境,这是他们缺乏人际交往的训练和现实环境的磨练。也使他们片面追求自我价值、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从小生活环境的一帆风顺,与现实社会的竞争压力、学识压力、就业压力形成的反差,往往使他们不能以合适的心态去面对困难。一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就已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

二、加强青少年理想信仰教育的对策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就是说对教育事业全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青少年理想信仰教育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

(一)切实重视家庭教育,发挥好家庭启蒙教育和日常教育的基础与催化作用

1.全面、系统的实施教育,避免片面强调成绩,尤其是将分数看为一切的做法。家庭教育应推翻以往的模式,不仅要重视对孩子的文化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孩子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教育。可以针对孩子的实际年龄,让其了解一些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社会现实现象,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让孩子了解社会。

2.提高家长素质,做到言传与身教合一。青少年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想开放,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且易发生动摇。家长作为青少年的启蒙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吾日三省吾身”。这要求父母在对青少年进行说教的同时,更要注意自身的行为。在日常的生活中要以正确的行动向孩子传递信息,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为形成坚定的理想信仰奠定了基础。

(二)改进学校教育,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和学校教育中心环节作用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教育正式的、系统的、最有效的渠道,它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中心环节。

1.转变观念,落实“素质教育”的真正实质。各级各类学校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不只是喊喊口号,积极支持和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探索信仰教育的有效方法,加强理论灌输与组织参加社会实践统一,改进中小学政治科教学内容和方法。重视引导青少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帮助青少年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政治和人生,这是学校教育面临的刻不容缓的任务。青少年学习马列主义,学习政治理论,若脱离开沸腾的社会生活不仅是有悖于现实的做法,也是有悖于马列主义本身的实践理论的。将青少年放在社会中,让他们参与社会实践,从途径上来说,一是不断推动学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了解社会,增强其情感体验。二是把青少年放在社会工作和社会事务之中,让他们承担责任,培养责任感。三是支持青少年理论社团组织的活动,发挥青少年自身的积极性,引导青少年社团在学习和研究中逐渐成熟,培养学生政治上的分辨力,对正面信息的吸收能力和对负面信息的批判抵制能力以及对社会事物的分析、决策、解决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予人一杯水,必须自己有一桶水”,只有教师队伍是一支政治素养很高的队伍,才能培养出政治信仰坚定的青少年学生,。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该在建设一支以班主任、任课老师、少先队、共青团和学生管理干部为骨干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上下功夫。当前,特别要加大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建设教师管理的有效机制,狠抓师德建设,优化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使广大教师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好书,育好人,在各个方面为人师表。

3.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平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豐使人们面临的学习、生活环境不再被传统的模式所局限,给青少年的学习方式带来巨大变革,为我们开展网络教育和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了。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充分利用好网络教育这一平台,通过开展网络论坛、心理咨询等活动坚强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

(三)重视社会教育,发挥好社会教育的思想道德导向作用

社会风气、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中国,社会教育体系并不完善,全社会“教育社会化”的理念还没有真正形成,有些部门及社会有关方面对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力量分散,各行其事,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因此在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教育过程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加强对主流文化的宣传和普及,为青少年提供核心理念和价值选择标准。改革开放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地区、各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带到了青少年的面前。在商业动机和媒体效应合作不断推出的新形式中,青少年往往成为主要的参与者、承担者。但是这些形式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念往往不是我们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而青少年学生正是在这些娱乐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吸收了那些非主流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与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产生碰撞和冲突。当前加强主流价值关键的宣传,靠强制和说教来要求学生整齐划一的接收某种纯粹的理想信念并不现实也不可能,应当在实践中注意吸收各种价值观念的合理内核,不断丰富符合社会主义时代特色的价值判断标准,通过入情入理的教育,使青少年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

2.深入开展榜样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党历来重视先进典型的宣传。“非知之难,惟行之难”,在社会日益多样化的形势下开展榜样教育,必须考虑到青少年的实际状况和需求,避免榜样的高、大、全。一方面,榜样教育应当解决谁是模范典型、什么类型的模范和为什么要学及怎样学等认知问题。诸如近来湖北省高校的抗洪英雄李伟、舍己救人大学生萧栋栋,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优秀志愿者徐本禹,献身基层毕业生赵福兵、张国旗等,他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新时代青年人的精神风貌。他们来源于学生,青少年学生对其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易于理解,易于受到感动和激励,是启发青少年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对于现在青少年中存在的崇拜偶像的现象,应加以审慎的、合理的引导,鼓励他们对偶像作出理性判断,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偶像崇拜现象。

3.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大众媒体在青少年社会化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成为青少年思想观念、道德伦理、价值取向的重要影响力量。它所传播的某种倾向、某种时尚,很容易影响青少年脆弱而多变的价值观。因此以应当借助媒体的力量,在肯定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同时,引导他们摆正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引导他们清醒地认识和理解所要面临的社会现实。

用青少年喜爱的方式和载体,渗透到青少年的行为方式和表达方式中。在强化学校教育作为主要场所与主阵地的同时,重视家庭、社区、工会、工作场所,大众传媒等的作用,使这些所有的机构和场所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总体有序的教育网络体系,齐抓共管。

猜你喜欢

信仰理想青少年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青少年发明家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你是我的理想型
论信仰
铁的信仰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