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问题的“市场失灵”简论

2009-07-05密佳音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期
关键词:市场失灵市场机制失灵

密佳音

摘要环境问题关乎整个共同体的利益,它小到社区,大到国家,乃至全球,与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环境问题的社会性、公共性以及对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威胁性表明,它的实现已经完全超出个人行为可以达到的界限,也就意味着,对于现代环境问题,我们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来解决,由市场进行配置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失灵。

关键词环境市场失灵

中图分类号:D9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249-01

市场制度的基础是“经济人”假设,它认为每个市场竞争的主体都在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这种追求成为一切经济活动甚至所有社会行动的内在机制。不可否认,市场制度是人类的一大创举,它大力推动人类物质财富的增加,然而,在增加社会总福利的同时,市场制度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公地悲剧”和“外部性效应”就是典型的例子。

西方经济学领域,公共物品问题是与外部性问题密切相关的一个表现市场失灵的问题。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人们通过市场机制相互影响和制约彼此的经济利益,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经济主体某些收益的获得虽然直接影响和制约了他人的经济利益,但这些影响和制约并没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和价格,或者说被隔离在了市场机制之外,由此便产生了所谓的外部性问题。当然,外部性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通常,我们称有利的外部性为外部经济或正外部性,而不利的外部性为外部不经济或负外部性。最早从事外部性问题研究的是剑桥学派的两位奠基者亨利·西奇威克和阿弗里德·马歇尔,然而马歇尔在他1890年撰写的《经济学原理》中仅对外部经济进行了研究,1920年,马歇尔的学生庇古在其名著《福利经济学》中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了外部性问题,他不仅提出了内部不经济和外部不经济概念,还从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角度出发,运用边际分析方法,提出了边际社会净产值和边际私人净产值,最终系统地建立了外部性经济理论。二战以来,外部性问题的研究范围被西方经济学者不断拓展,而这其中便涉及到了作为公共物品的环境问题。

在环境资源领域,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使市场机制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存在着无市场、弱市场和市场竞争不足的缺陷:其一,很多资源的市场还没有发育起来或根本不存在,在这种背景下,这些资源的价格为零,进而导致它们因过度使用而日益稀缺;其二,有些资源市场虽然存在,但资源产品价格只体现了劳动和资本成本,没有反映出生产中资源的耗费而产生的机会成本,致使该价格不能正确的体现其价值。其三,环境资源的市场配置中存在着竞争不足现象。

由环境外部性问题引发的“市场失灵”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不难寻见,市场机制无法保证社会经济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协调,更难以实现环境正义,这是因为:其一,市场机制无法降低高昂的交易成本。环境问题中的比较棘手的情形之一是某一区域长期暴露于多风险源累积起来的风险。某一区域和不同企业间达成的市场协议的交易成本是相当惊人的,每个企业的责任各有不同,它们在某一区域内运营的时间长短不一,自然其生产经营带给区域的风险程度也不尽相同。与此相对应,区域内的成员对风险的认知和受影响的程度也各有不同,市场机制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微乎其微;其二,市场机制无力组织与实现环境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环境保护作为一种为社会提供集体利益的公共物品和劳务,既包括环境治理,也包括环境服务,它往往被集体加以消费,是正部性很强的公共产品。然而,这种物品和劳务一旦被生产出来,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被排除在利益之外,这样便产生了“搭便车”问题,即经济主体不主动为公共产品付费,却谋求免费享有。“搭便车”现象的存在,使市场机制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使得环境保护这种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严重不足,甚至出现供给为零的情况;其三,市场机制无法获取和提供对称的环境信息。环境问题中,通常是交易的一方占有的环境信息比其它各方要少得多。以影响健康的处理厂选址为例,处理厂这一主体往往比其它主体对该厂造成的周边地区的环境影响有着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知,区域内的成员对于信息则有着不同的需求,对潜在的风险程度也有不同的了解诉求,然而,无论是以个人的名义还是以集体的名义,他们都缺少获得交易成本和收益的信息资源,一方面,企业没有直接的动力来披露这些环境影响,或应采取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除了一些涉及范围广且影响深远的重大环境事故之外,潜在的环境风险通常很难在近期内有所察觉。也就是说,在环境领域,信息的不可获取性和其高昂性会引发不确定性的产生。当交易的一方,通常指企业,占有大量的环境信息,而另一方,通常是个人和某一区域,占有少量环境信息时,相对于弱势的那一方,不确定性就得以产生,而这种不确定性必然导致低效和不公平的加剧。总之,市场机制本身无法提供对称的环境信息,用以证明某一区域健康状况不如其它区域,当然这也必然很难让一方来承担环境责任。其四,市场机制无从补偿和纠正环境中的经济外部性。高度的不确定性会至使各方无法采取相应的行动,若无法对环境风险进行合理的分离或者量化,则补偿和赔偿措施也就是空中楼阁,给予环境弱势群体提供公正的保护也就变得不现实。

环境问题关乎整个共同体的利益,它小到社区,大到国家,乃至全球,与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环境问题的社会性、公共性以及对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威胁性表明,它的实现已经完全超出个人行为可以达到的界限,这也就意味着,对于现代环境问题,我们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来解决,由市场进行配置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失灵,这使得人们把目光投向国家,期待其委托的公共机构,在环境管理过程中,能通过强制力制定和实施公正的环境政策,对环境资源使用者进行规范,进而达到环境资源公正、合理、有序地开发和利用。

猜你喜欢

市场失灵市场机制失灵
失灵的指南针
以市场机制推动自愿减排 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2020年一汽奔腾T99智能钥匙失灵
“幸运拍”失灵了
政府干预对上市公司环保投资的影响
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动因
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本质
农村金融市场失灵及其应对
嵌入分部相关性的内部资本市场机制设计
我国排污权交易存在的的问题与完善市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