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经济与道德

2009-07-05毛春友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期
关键词:财富诚信道德

毛春友

摘要眼下复杂的经济环境及经济与道德的“两极分化”,对国人的财富观念和道德意识造成了冲击,人们开始思考财富创造方式和分配格局是否道德等问题;本文审视并寻求当下财富观与道德观可以相互融通的领域,并提出了促成二者和谐发展的三个理念:创造财富光荣、追求财富应诚信的个体商业理念;还富于民、藏富于民的国家治理理念;鞭挞“为富不仁”,倡导回馈社会的社会慈善理念。

关键词经济与道德财富诚信藏富于民和谐

中图分类号:F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119-02

正如《新财富论》的作者滕泰博士所说,经济学的核心是对财富的创造、流动、分配和消费进行的研究;豍再如《中庸》所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因此我们要谈论经济与道德,其关键就在于解释财富之创造和分配是否诚信或是否道德的问题。笔者观察当下的财富观念和道德意识管中窥豹而作文,希望能有益于各界之视听。

一、国人的财富观所承受的压力

《史记》记载:“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佰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豎意思是说:世上的百姓,对财富比自己多出十倍的人就会低声下气,多出百倍的就会害怕,多出千倍的就会被人家使唤,多出万倍的就会被人奴仆,这是跌扑不破的真理。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历来重视财富,强调财富对于个人立世存身的根本性作用。而事实上,中国人也从来没有像眼下这样的重视经济财富。

从1905年康有为发表《物质救国论》,提倡“物质之学”开始,中国人对如何获取财富的探索和实践就没有停止过。豏新中国成立以后,仿效前苏联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模式,曾在短时期内创造了财富增长的奇迹。进入21世纪,中国制造工业迅速崛起,又一次创造了经济奇迹。与此同时,全球迎来数字经济时代,财富创造的方式和分配格局正面临着一次革命性变化,中国也在跃跃欲试。

经济财富上的这种趋势在2007年显得更加明显,持续贸易顺差、证券指数上涨、房价上升、人民币升值等诸多因素,带来了所有的行业的繁荣景象,国家和国民都着实领略了一番财富盛宴的感觉,似乎国家强盛与个人财富都在同步的完美实现;然而时至今日,伴随着天灾地震不断、证券市场不景气、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实体经济衰退等的接踵而来,顷刻之间,财富缩水、收入减少和失业增加等已将国人的美梦搅乱,国家开始动用财政,关注民生,扩大内需,而人们也开始重新思考眼下的财富创造方式和分配格局是否合理!

另外,对于刚刚向小康迈进的中国人来说,对改革开放三十年造就的先富一代尚处于怀疑和羡慕的阶段,随即却发现社会上又出现了一批又一批仅靠腐败或继承就可以实现富裕的“合法富人”。“富二代”的出现,意味着“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中国人,需要不断调整对于财富不均的心理承受力。

二、国人的道德观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强调以诚信为本。纵观古今,无论是士大夫还是市井游侠都重诚重信。到了关羽的时候,更是将道德诚信提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成为后世的典范。然而,当下的中国,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违背道德准则的现象却越来越多,甚至一度甚嚣尘上,假冒伪劣屡禁不止,借款不还理直气壮,歹徒施暴无人制止,考试作弊一度成风等,尤其是最近的三鹿奶粉事件所反映出的行业潜规则和对公众知情权的侵犯,极大损害了一些企业的形象。虽然上述事件深层原因诸多,但其足以说明当下国人的诚信观念和意识正遭受冲击和挑战。

于此同时,美国的次贷危机和金融救市方案也正在引发着国人对虚拟经济中财富创造是否诚信的思考。向那些并无持续还款能力的人提供零首付按揭贷款本身就是违背经济常理的事情,前两年收取较低利息,随后再提高利息率,更是无异于变相的欺骗和敲诈,同时将各种贷款捆绑然后以证券形式销售,看上去风险不大,但实际上在各金融机构追逐利益的过程中,证券风险通过杠杆金融工具几经放大,各金融机构玩起了吹泡泡的游戏。一旦泡泡破裂,损人害己的同时“华尔街”的错误却要政府拿纳税人的钱来买单,于是遭到纳税人的反对。那么此类损人又害己并转嫁责任的事情在中国是否存在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当然,我们也不缺乏因重诚信而信誉卓著的企业、品牌和个人,成为社会发展的无形财富。尤其是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每个国人和企业都经受了一次道德的洗礼。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同舟共济,安置千万群众,未发生饥荒,未出现流民,没有爆发疫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展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国人优秀的品质和人性光辉。

三、追求财富与恪守道德的融通

关于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关系,学界一直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商品经济必然产生个体和私有意识的膨胀,经济发展注定阻碍道德进步;豐有人则认为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可以自然协调,经济发展推动道德进步是历史的基本趋势,自由竞争和价值规律促成了平等与合作精神的产生;豑还有人认为商品经济对道德进步有双重影响。它在推动道德进步的基本趋势下,也会诱发出某些消极的道德现象。

本文认为片面强调经济的决定作用或夸大道德的独立性都是不可取的,可以肯定的是二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所以重要的是我们要寻求财富观与道德观相互融通的领域,并在实践中充分促成二者和谐发展。

首先,从财富创造过程看,商品经济与道德诚信二者本是“孪生兄弟”,可以并行不悖。亚当·斯密在他的《富国论》中描绘了商品经济的道德基础——自私性或曰利己主义。他说“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它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的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的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它们有利”。豓而且似乎在亚当·斯密看来,自私性才是财富增加的唯一动力。而事实上,亚当.斯密在出版《国富论》之前就已出版过另一部著作——《道德情感论》,他说“人不应当认为自己是与世隔绝或超脱的某种东西,而应当认为自己是一个世界公民,一个世界共同体的成员”,因此“为了这个大的共同体的利益,它应当在所有场合都愿意牺牲其个人利益”。豔这难道不就是我们一直在倡导的集体主义吗?遗憾的是,一直以来我国的经济学界对商品经济可以实现“国富”的一面倾注了极大热情,而对其道德基础与传统道德理念的融通漠不关心或刻意回避,进而导致了经济发展与传统道德的“两极分化”。

所以财富的创造与道德诚信的恪守本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只有诚信地去创造和追求财富才会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如果为了一己私利而破坏更大的社会“公利”的话,那么他的个人私利也将难以得到保障,也就是说商品经济要求每个人或企业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其次,从财富分配过程看,国家也应当恪守道德,要关注民生,避免与民争利。国者,民之利也。我们成立一个国家,通过交出一部分税收由政府进行管理,目的是为了保障民众权利和利益的更好实现。然而,从我国的财税制度等方面来看,“国重民轻”的意识依然浓重,“大河有水小河满”的观念更是难以撼动。“中国30年的高速发展,积累了大量财富。中国开始富了,那么究竟是谁富了?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分析:从1995年到2007年,去掉通涨成分后,政府财政收入增加5.7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加1.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才增1.2倍。在中国,超过76%的资产是政府拥有的,民间只有不到25%的资产”。豖

善经国者,不与民争利。国家对于民众也应恪守道德,尤其要关注民生。然而当下各地与民争利、过度占有社会财富的现象非常严重,已然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比如个别地方的乱征地和楼市经济现象。但庆幸的是,政府认识到了关注民生的重要性,从去年以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用非常大的篇幅介绍政府大力改善民生问题的措施,涉及到教育、医疗、住房、环保、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各方面,其主旨就是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第三,从财富分配的结果看,经济个体需要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追逐更多的财富就意味着占用了更多社会资源,而占有越多社会资源就应当承担越多社会责任。因此,个体的经济行为是否符合道德的标准还应体现在他对社会的贡献,在他正当合法追求自身利益时不忘他人及社会的利益,能够扶危济困,助人为乐,帮助他人共同发展。汶川地震中各行各业慷慨解囊,团结一心抗震救灾的义举就充分体现了他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但是如何将慈善融入到每个人的血液里,让承担社会责任成为一种常态,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四、当下经济与道德和谐发展的三种理念

通过上面的分析,本文总结认为要实现当下经济与道德和谐发展,有三种理念非常重要,应当充分强化和实践。

首先,从个体角度,需要每个个人或企业形成创造财富光荣、追求财富诚信的商业理念。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说:“商人意识到自己充分受到上帝的恩宠,实实在在受到上帝的祝福。他们觉得,只要他们注意外表上正确得体,只要他们的道德行为没有污点,只要财产的使用不至遭到非议,他们就尽可以随心所欲地听从自己金钱利益的支配,同时还感到自己这么做是在尽一种责任”。豗是的,通过敬业而获利是现代职业精神的基石,最大限度的创造财富不仅是在尽一种责任,是在履行自己的天职,也必然会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同时,追求财富的过程应当恪守道德,信守诚信。因为这不仅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也应该是个人信仰的题中之义。当代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在《论道德》一文中指出:“道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精神性的,旨在追求个人完善,此种追求若赋予神圣的名义,便进入了宗教的领域。一是实用性的,旨在维护社会秩序,此种维护若赋予暴力的手段,便进入法律的领域”。豘所以对于违背实用层面道德的行为,理应依法严厉处罚;而对于精神层面的道德更应大力弘扬,因为它既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次,从国家角度,需要政府形成还富于民、藏富于民的人本理念。亚当·斯密的在《国富论》讲到:“一个社会只有放手让每个人富裕起来,它本身的繁荣才有保证”。豙事实上,对于我国政府来说,近几年来财政收入屡创新高,财政收入增长远超个人收入增长,社会财富大量聚集到政府手上,而普通民众收入和公共福利等方面却严重滞后,导致了内需不足,消费不振,进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从我国香港地区的“民生经济”政策,还富于民、藏富于民理念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所谓“民生经济”即通过财政预算让民众分享到整个社会的经济成果。当政府的财政收入不理想时,将个人及企业相关的税收保持在原有水平,让社会与民众一起与政府来渡过难关;而当政府财政收入好转时,就采取减免税、社会福利等各种方式让社会民众从经济成长中直接获益。这样蕴藏在民众中的财富就成为经济发展的缓冲垫和强大支持。

第三,从社会角度,需要每个个人或企业形成鞭挞“为富不仁”,倡导回馈社会的慈善理念。“道德的原则是幸福,但幸福不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幸福,而是分布在各个人身上的……幸福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或是各个方面的”。豛一个社会趋于成熟的标志是,人们逐渐摆脱了单纯对物质的追逐,而是去发掘生命中另一些精神的价值。而慈善事业的发达,慈善精神的养成和传承便是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更深层次的标示。

这里的慈善理念首先是一种社会责任,是对社会的贡献;而且慈善还是一种心境,是一种内生的精神需求。并非做做好事,施以怜悯那么简单。慈善精神的弘扬与一个国家和人民的道德精神状态密切相关,也是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和谐统一的重要体现。

猜你喜欢

财富诚信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