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做寂寞书香人

2009-07-01徐一丹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卡尔维诺泰戈尔钱钟书

徐一丹

一直觉得,阅读,就是认识一个个无缘谋面的朋友。每翻开一本书,就像翻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许多人,许多事,随着时光流逝,早已消失不见,著书立说,流传后世,也许是最好的方式。

已经在中学语文教师的岗位上度过了四年时光的我,突然发现时代在悄然变化,纸质阅读被迅捷的网络阅读冲击,我所教的孩子们迷恋上了网络小说,他们流连在封面精美的王子公主的爱情故事里,或是墓穴探险挖宝的奇遇中,或是在网游的虚拟世界里,担任着英雄的角色。我时常有种惶恐,更感觉到无力,我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走进文学的世界。这种心情,无异于一个虔诚的教徒,急于把博大精深的文化瑰宝留存下去,却苦于没有好的方法。这个时代,谈论精神气韵,实在是件奢侈的事。

好在阅读仍旧伴随我的工作生活,我阅读,我思考。可是这远远不够。我要让更多的孩子走进这个美妙的世界。

于是,我开始了“预谋式”的努力。一边,在语文的课堂上,我看似漫不经心地“引诱”着学生走出灵异、言情、恐怖的世界,去掬一泉文学的清流,去嗅一脉人文的馨香。另一边,我也努力去了解他们的阅读兴趣。我对文学的不胜向往,也促使我要让学生去触摸文学的脉搏,而不只是了解一个个死板冰冷的名字,一串串毫无生气的解释说明。

剑走偏锋,这是我自己的方式。

讲到《老王》时,我想到了钱钟书、杨绛这对文学伉俪。钱钟书去世后,杨绛出版了不少回忆录,我很爱读。我安排学生去读《我们仨》,去读《围城》。学生们对我每年必读一遍《围城》不以为然,可是方鸿渐、苏文纨们到底还是吸引了他们。在他们上交的读书心得中,我读到了这样的描述:“这不是几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而是一代人的写照。谁能说,自己的身上,没有方鸿渐的一点点影子。”我给他们讲钱钟书的轶闻,他们的脸上显出惊讶的神色,当说到钱钟书进入清华,立志把清华图书馆的书都看一遍的时候,大家都发出了不可置信的声音。我对他们说,这种虔诚的追求,一如你们爱周杰伦,大家都笑了。孩子们喜欢我的天马行空,而我也不能停止喋喋不休,我爱上了这种唠叨的方式,好像恨不得把所有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他们。

读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要读经典》的时候,我正在给学生上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我曾经痛苦地写过这样的文字:“学生睁着迷惘的眼睛,他们心目中的经典也许是郭妮的《天使街23号》,也许是萧鼎的《诛仙》,但我在长长的书单里看不到一个熟悉的名字,那些镌刻在世界文化长廊上闪亮的名字。”“你不觉得现在这样的书已经过时了吗?”孩子在底下好奇地问。

是啊,过时,多么可怕的字眼,提醒着我这份对书的痴心和傻,还有那巨大的鸿沟,就在我和学生们之间横亘着。可是我不甘心,我一直坚信,我们在读书,书也在审视我们的变化,每一次的阅读都带来改变,见证着读书人的成长,也许人的一生是很有限的,我们却在阅读中经历了别人几世的人生。现在的学生,所缺乏的,正是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敏锐细致的触感。要知道,湖畔诗社的汪静之,20岁就写出了美丽的诗句,这些句子充满了年轻的活力。可是现在的学生们不懂,他们懂得电视里的卿卿我我,却不能体会这份含蓄的忧伤。

我又开始了自己的唠叨。我告诉他们,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1923-1985)一直是我欣赏的作家,大学时读他的《分成两半的子爵》《命运的城堡》,我便已被深深折服。前几年,他还不是个热门的作家,作品也不怎么为中国读者所熟悉,可他的写作天分像沙子里的闪光,我悄无声息地受他蛊惑,跌进他的文学世界里出不来。我多么希望有更多人能欣赏喜欢他。所以,我在语文课堂上呼唤孩子们阅读卡尔维诺的作品,我们读,我们思,我们哭,我们笑,我常常对孩子们说:“大胆地去阅读,不要去想主题思想,不要去想哪个词语用得好,就是单纯的阅读,欢喜的阅读胜过一切。”渐渐地,孩子们变得放松起来。阅读没什么大不了的,阅读也没有什么限制,只是阅读,去感动愤怒喜悦悲伤,一次次丰富自己的感受。他们敢质疑,敢反对,也会推荐些好的段落,放到自己QQ的个性签名里。要知道,在这之前,那里充满了各种奇怪的火星文。

于是乎,讲泰戈尔的时候,“有一次,我们梦见大家都是不相识的。我们醒了,却知道我们原是相亲爱的”成了很多女孩迷恋的句子。她们会把打动人心的话记录在精致的本子上。“忧思在我的心里平静下去,正如黄昏在寂静的林中”“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天空”,孩子们说“原来泰戈尔是那么浪漫的一个诗人呀,哈,以前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个大胡子的老头”。他们甚至在考试作文里也不自觉地用上了泰戈尔的诗句,不是为了博得批卷老师的好感,只是喜欢。谁让他们是讲感觉的90后呢!我还和他们掰民国的八卦故事,泰戈尔曾和中国的徐志摩、林徽因被称为“岁寒三友”。林徽因刚好又祖籍杭州,杭州西湖边如今还矗立着她的“倩影”,这个民国的沙龙女王有着多么令人神往的才情,拿来照片,孩子们惊叹于那时知识女性的恬静与优雅,纷纷去找她的诗来读,然后是徐志摩,一时间,“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成了全班的口头禅。孩子们去阅读《爱眉小札》《翡冷翠的一夜》,我还有意识地提醒他们,去读读同时代一些名人的回忆录,加深对这些文人的了解。慢慢的,许多原本陌生的名字变得熟悉,也奇怪,孩子们本来最讨厌读诗了,现在却不仅读来十分顺口,还挖出了拜伦、雪莱、济慈、哈代。这实在不能不说是一种快乐的意外。

海子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个诗人,我在课堂上读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底下一片寂静,我从他们的眼睛里读到了向往;说到意识流小说,说到弗吉尼亚·伍尔芙,我建议他们去读读《丽莉·布瑞斯可的中国眼睛》,也可以看看几年前妮可基德曼主演的《时时刻刻》,更多地了解这位传奇式的英国女作家。孩子们虽然还不能很好地理解意识流,却不再烦躁不安,也能静静地阅读起来,甚至班上有人开始挑战《追忆似水年华》。慢慢的,林清玄、痖弦、余光中、朱天文朱天心姐妹等人的书,也悄悄地出现在他们的桌子上。

有的学生抗议了:“老师,我们喜欢的网络小说也有好的,你为什么不去看看?”我承认他们说的对,我也读他们喜欢的小说。说实话,网络文学中也有优秀的作品,我鼓励他们写书评,用选择的眼光去阅读。阅读不仅仅是消遣,更是一种经验的获得。

从教四年,我没有迷失在对自己的定位中,我的脚步异常坚定,阅读帮助了我,指引了我,让我的知识体系更为完整,文化底蕴更为深厚,我可以在课堂上自由而舒畅地介绍作家作品,它逼迫我去不断地的思考问题,对教材,对作品进行深一度的了解,不依赖教辅资料,在自己独立备课的工程中时时给我灵感,开拓了我的思路。

我变得“狡猾”,变得不走寻常路,变得很“90”。

2008年诺贝尔文学获得者,法国作家勒可莱奇奥曾说过,当代文学是一种绝望的文学,可我要说,有时绝望中会出现奇迹。与其孤独地独守一片文学的寂地,不如拉更多的孩子走进文学。拉进他们的同时,我也在一步步真正走进语文。

我要以卡尔维诺的话来结束自己的唠叨:“经典是这样一种东西,它很容易将时下的兴趣所在降格为背景噪音,但同时我们又无法离开这种背景噪音。也就是说,经典从不孤独,它有众多噪音的陪伴。”

“为书消得人憔悴,不做寂寞书香人”,这是我的一点点痴想。

猜你喜欢

卡尔维诺泰戈尔钱钟书
看不见的城市
最短的情书
[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卡尔维诺名言五则
伊塔洛·卡尔维诺
一次“遗忘”
流着泪写作的泰戈尔
如此理解
欠一杯不醉
钱钟书三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