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奖”出来的问题

2009-07-01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冰激凌爸爸妈妈事情

刘 川

儿子虎头虎脑,聪明可爱,就是太淘气。太太洗衣服,他会一个箭步冲到水池旁,大打水仗,常常淋得太太成落汤鸡;我做饭时,他会跑过来添乱,又是抢勺又是拎菜刀,吓得我魂飞魄散、直冒冷汗,他却笑嘻嘻地说:“爸爸是大当家,我是小当家。”后来太太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奖励。当儿子再淘气时,告诉他:“如果你安静地待上一会儿,就给你一个可口的蛋挞。”没想到,效果立竿见影,一刻钟过去了,儿子还乖乖地在椅子上坐着呢。

从这以后,奖励就成了我们对儿子进行各种教育的常用办法,屡试不爽。一天,儿子看《蓝猫淘气3000问》又入了迷,全然忘记每天看电视不能超过一个小时的规定。这时,我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警告道:“赶紧关了,明天要是再这样,三天不让你吃冰激凌。”第二天,他果真不到一小时就把电视关了。一天一个冰激凌自然下肚。有一次超时了,我们说到做到,任他怎么苦苦哀求,就是不给吃。相反,如果能按时吃饭,则奖励一本图书。时间久了,儿子形成了条件反射,知道只要做了正确的事,就能得到相应的奖赏,否则就得挨罚。

前段时间,儿子上学前班了。每天回到家里,总是先宣布老师布置的一些小任务。我和太太当然明白这点“小聪明”,就会说:“快点去做吧,到时检查一下,做得好就奖励一元零花钱。”大家都习惯了这种方式,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事情会产生一个比较极端的结果。

那是一个周末,因为父亲摔了一跤,我和太太必须回一趟老家,于是请邻居帮忙照看孩子。小家伙懂事地说:“爸爸妈妈,你们去吧,我会听话的。”邻居也宽慰道:“放心吧,我们会照顾好他。”

两天后,出人意料的是,儿子一见到我们,就啜泣不止。

“怎么了?”我们不由得紧张起来,“哪儿不舒服?”

儿子摇摇头。

“在张爷爷家吃住不习惯?”

还是低头不语。过了一会,他抬头瞧了瞧,委屈地说道:“没完成作业挨老师批评了。”

“啊?”我和太太异口同声,有点不敢相信。

“张爷爷根本就不奖励我。”儿子撅起嘴巴,一副很委屈的样子。我们面面相觑,无言以对。原来,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在为别人做事情啊!那天晚上我们彻夜难眠,下定决心趁孩子还有重新塑造的可能,马上改变教育方法。

又过了几天,儿子拿回来一张奖状:“爸爸,我在班级的朗诵比赛中得了第二名。”然后,他用期待的眼神望着我们。我知道他又来“讨奖”了,于是不动声色地说:“能够得到第二名,证明你确实很优秀。”

“爸爸,那——”儿子正想邀赏,我话锋一转:“你得了这么好的成绩,跟爸爸妈妈平时对你的关心分不开吧?打算怎样谢我们呢?”

“啊?”儿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这个问题感到很意外。不过让我们颇感欣慰的是,儿子马上理清了思绪,自豪地说:“我做两张卡片送给你们吧。”

此后,我们基本抛弃了以前无原则的奖励方法。儿子也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成长途中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这些努力不是做给别人看,也不能为了某些奖励才去做,一切都是为了对自己负责。

专家点评

这篇文章中让人最感意外的是要求孩子感谢父母的那部分。虽然现在许多年轻父母逐渐认识到物质奖励并非激励孩子的最好方式,但究竟怎样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如关爱、赏识、表扬、激励等,仍然是许多父母相当头痛的事情。之所以欣赏该文中父母的这一做法,是因为转移了孩子关注的中心——从只希望周围人关注自己,转移到了关注他人和周围人之间的关系,孩子也许从此开始认识到还有比奖励更重要的价值值得自己去追求。

猜你喜欢

冰激凌爸爸妈妈事情
哇!甜甜的冰激凌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的爸爸妈妈
出海捕鱼啦
冰激凌
我眼中的爸爸妈妈
夏日冰激凌大作战
把事情写具体
爸爸妈妈,我能行
一级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