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的再认识

2009-06-29颜丹平

考试周刊 2009年39期
关键词:口语院校教材

颜丹平

摘要: 近年来,英语视听说课程在高职院校广泛开设,大大强化了高职英语教学的成效,然而由于高职英语视听说开展时间较短,在理论基础、教材使用及课堂运作等方面都缺乏有效支撑。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英语视听说课中存在的问题,探析了相应的发展对策,进而促进和提升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英语视听说高职院校问题对策

英语视听说教学在我国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初在本科院校的高级阶段开设,近些年来,随着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视听说课愈来愈显示出自身的优越性,在专科院校及高职院校不断广泛地开设。英语视听说课程通过视、听、说的结合,以直观画面和情节内容为为基础展开针对性的口语训练,运用复述、总结、对话、口头概述、即席演讲等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加强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但高职院校的英语视听说课教学中诸多问题日益凸显,亟待解决。

一、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虽转变,但在教学实践中并未真正落实。

2007年国家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一文中,提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指明了方向。广大教师从理论学习该文件,基本认同这样的教学理念,力求教学观念也从教师主宰课堂渐渐转变为教师为主导。但由于高职院校的绝大部分教师是从普通高校毕业或转调过来的,在视听说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提供一定的视频材料并进行大量的讲解,同时播放一段段音频材料进行练习,而在口语操练方面,往往介入较少,学生真正参与体验的机会并不多。

(二)专任教师缺乏相关技能,课堂成效低。

新世纪以来,随着IT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影视素材、图像素材、录音素材、软件平台等视听说媒介变得日趋复杂。我国高职院校从上个世纪末兴起,在过去十年里逐渐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建设与教学设备都是相当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多功能语音室、网络型自主学习教室和实训室等陆续建成,而且设备配置齐全,但是大部分英语视听说任课教师对录音设备、多媒体设施、网络资源、课件制作、视频剪辑等技术的应用能力欠缺,同时在教学设计中参考先前的听力课堂,依然过度强调能力训练,不能兼顾其他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三)适应性教材缺乏,视听说课不能兼顾三者的实施。

随着英语视听说课在高等院校广泛开设,相关的教材也不断问世,如《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英语视听说试点课程探索》、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世纪商务英语听说教程》和《世纪商务英语口语教程》等,虽然在内容与形式上不断更新,充分考虑听、说的重要性,但缺乏对应的“视听”材料。一些院校为此自行选择了纯粹的影视作品,如《走遍美国》(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Dashans Adventure in Canada”等,作为视听教程。目前,能将视听说三者整合出来的教材还是空白,教师只能就目前手头仅有的材料交叉使用,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英语视听说课成了英语听说课和英语视听课的简单叠加,并没有真正在教学课堂中实现以“视听”为途径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缺少有效的评价机制,学习效果无法得以全面评价。

目前,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测试一般采用以笔试为主、形式多为由学生听录音,完成听力选择、听力理解或补全材料等类型。这一考试形式操作简单、评分也较容易,但只停留在测试学生对音频材料的理解能力层面。从而导致学生的口语能力无法进行测定,进而使英语视听说课的学习效果难以作出科学、全面和客观的评价。同时,近阶段许多教师尝试使用口语考试形式进行评价,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评分客观性差、实施复杂等原因,导致实际收效较差。

二、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的发展对策

(一)优化教学设计,真正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换言之,离开了教师的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其实只是一句空话。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高职院校的英语视听说课教学中尤其重要,直接影响并决定学生学习效果。任课教师是设计者、引导者、管理者、监督者,一方面要精于课堂内容、教学形式等设计,积极借助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灵活、丰富等优势,在课堂中引入主题明晰的视频、音频及图片的学习材料,通过小组式、主题式、辩论式等互动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信息输入和习得环境,进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英语实践运用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需提供一定的素材与媒介,分配视听说任务到学生单元组,回到课堂上检查、归纳、评价,真正在课内外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成为学习过程中真正的实践者。

(二)加强教师专业素质建设,提升课堂效果。

英语视听说教师要摒弃传统听说英语呆板的教学观念,树立多维度的现代视听说教学理念,对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特点规律、教学技能、课堂策略、效果评价等进行深入研究和精细把握,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努力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和推动者。另外,视听说教师必须要充分熟悉和掌握IT技能和网络数据库知识,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并对幻灯片、电影和电视等多种视听介质进行有机整合,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最大功效,进而提高教学的靶向性。

(三)精选教材,利用网络资源补充教材,鼓励校本教材开发。

教师应该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水平与特点,选用相应的视听说教材。面对当今涵盖视、听、说三个层面的综合性教材短缺的事实,教师应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利用手头的影视材料或网络等平台删选内容,重新整合教材。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应就视听说的纸质和电子文本、有声影像材料进行大量的收集与删选,以本院学生的需求为导向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此外,教师应推荐网络这一媒介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要求学生将自主学习的材料上交整理,在学生中创建一个资源库,以供大家一起享用与参考。

(四)口、笔试形式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性评价机制。

笔试与口试考试形式是与传统的英语听力课和口语课相适应而采用的最直接的考核方式,而鉴于视听说课程在课堂形式和内容兼顾听、说的功能,单一的口语或笔头考试形式都不能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因此将口、笔试有机结合不外乎是可行且有效的方式。但两种考核形式的切实落实并不是简单的尝试。由于时间及学生人数的限制,若在学期结束时同时采用这两种考核方式,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欠妥当。因此,视听说课的评价机制不妨采用形成性与终结性两种,从而实现对学生听力理解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测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视听说教学中进行频繁性的评估,即课堂或课后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进行口语方面的评估,长此以来,不仅学生的口语能力可以得到跟踪性的检测,同时口语的形成性评估也可相应实现。而在学期末,教师大可采用笔试的方式监测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这样,结合平时与期末两项不同的评估方式,实现了对学生视听说能力的较综合性评价。

综上所述,英语视听说教学是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是一个新兴领域,课程的优势在目前的教学中日渐明显,但对于存在的问题却不能回避。我们应客观地总结与分析视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院校的学生与人才培养特点,采取相对可行的对策得以解决,优化视听说教学,促进高职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李伯芳.英语视听说试点课程探索[J].北京:外语电化教学,2007,(6).

[2]李伯芳.谈专科英语视听说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5).

[3]张雪梅.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教学及测试方法测试[J].江苏:煤炭高等教育,2005,(5).

[4]邓杰,邓颖玲.网络环境下英语视听说任务型教学研究[J].北京:外语教学,2007,(9).

基金项目:2009—2010年度浙江省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年度研究课题,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建设》。(课题编号:G95010)

猜你喜欢

口语院校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