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精品的音乐课堂

2009-06-29刘卫云

考试周刊 2009年39期
关键词:音乐课公开课音乐

刘卫云

在应试教育的旗帜下,整天被埋在书堆里的学生越发显得疲惫不堪,他们渴望能上一节音乐课,放松一下筋骨,因为,在他们心目中,音乐课是美丽的、是愉悦的、是温馨的,音乐教师应该充分理解这些学生的苦衷,竭尽全力打造出高质量的精品音乐课,让他们欣享。

一、精心备课,追求完美课堂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只有在领悟新课标基础上,课前真正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才能科学高效地选择教法,安排教程。苏少版音乐教材每一册都有一个主要的编写意图,教师吃不准编写意图,就无法驾驭文本,准确把握整体思路的安排。同样,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再完美的教授,也是为了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首先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文化基础、学习习惯、个性差异,事实表明,教师对学生了解和认识得越多越深,备课的内容就越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效果往往就越好。本学期我开了一节公开课《雨花石》,为了让课堂教学精彩些,我设计了二声部,在自己所带的班级试上了一遍,效果很好,等到公开课那天,教科室临时安排借班上课,结果因难度太大,花了半节课时间,学生就是掌握不了,下课铃响了,我没有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带着遗憾结束了这节公开课。回到办公室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我很快明白:课前没有对施教班级的学生情况进行细致了解,课堂教学设计不切合学生实际,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教师除了深入了解学生外,教法的选择也很有讲究,不同班级的学生适用的教法是有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班级,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种教法的适应、喜好程度也不尽相同。此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应有所区别,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都应该全盘考虑、疏而不漏,为上课提供一个好的前提。

二、锤炼语言,力求生动感人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主要通过语言来实现。语言是传递思想、表达情感的信号,列宁说:“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首先,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做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引人入胜,要做到这些,教师的课堂语言就首先要具有启发性,不断给学生以“悬念感”,诱发学生在思维王国里驰骋。其次,要注意语言的过渡性,因为它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桥梁,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的纽带。再次,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给学生一种说话缜密、严谨的感觉,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答案的佐证,都要做到一环紧扣一环。最后,课堂教学语言还应该清晰、洪亮、具有感染力,像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学生,能让学生的表情、情感随着教师的语言而发生丰富的变化,引起学生的共鸣。当然,教师讲课的语速、节奏也应该充分符合听课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一般说来,给低年级的学生上课,语速往往要慢一些。纵观我们的音乐课,大多数音乐教师却远远没有做到这些,他们大多有一副好嗓子,能精彩地弹奏一种或数种乐器,在他们看来,这已经是很优秀的音乐教师了。其实不然,现实中,音乐教师所缺失的正是渊博的理论知识和犀利生动的语言表达,他们不知道:再优美的歌声替代不了感人肺腑的对话,再精美的演奏替代不了学生对文本、对艺术的透彻的感悟,其实,在音乐课上,教师对歌词来一段神采飞扬、声情并茂的朗诵又何尝不是精彩的亮

点?

三、借助活动,全面提升水准

很多教师都不愿意开公开课,更不愿意走出校门参加赛课,原因很明显:他们怕麻烦、怕出丑,因为一节公开课的确要花费很多心血,付出诸多艰辛劳动,牵动一片同行帮忙。难怪有人把家常课比作生态的石头,而把公开课誉为精心雕琢的美玉。

一节优质的公开课最起码要耗费家常课十倍的功夫,凝聚授课教师多年所积累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即使是不太成功的公开课,也会让开课者接受一次洗礼和检验。为了上好这节公开课,授课者肯定会使出浑身解数不遗余力地熟悉课标、钻研大纲、解读文本、了解学生、研究教法、选择学法、分析重点、突破难点,忙得不亦乐乎。除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外,本备课组的同仁们也都忙着帮助他们修改教案、整理教具、制作课件,在经历了诸多的准备,试上了一节、两节后,还要群策群力地提出实施课堂教学的修改方案,几轮演练、几番修正,这节课也基本上上了档次,授课者学到了很多新鲜的东西。其实,正是通过这一次次锻炼,年轻教师才得到了一次次的提升,才大开眼界、水平陡升,成长的脚步迈得快起来。

可见,上公开课,特别是青年教师多上公开课,不愧为培养他们日趋进步的快速直通车,加速他们迅速成长的快捷方式。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训练,他们才能尽快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尽快地找到上课的窍门,把握上课的技巧。我回想自己成长的经历,每一次公开课都让我提升了几个台阶,可以说,没有同仁们的无私的帮助、没有师生的密切协作,就不会有精彩的音乐课堂诞生。

四、剔除浮华,保持朴实本色

朴实就是纯朴无华,就是原生态,就是要剔除浮华,摒弃浮躁,返璞归真,就是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如今,课堂教学的手段越来越先进,网络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让许多青年教师都把课堂的精彩集中在多媒体上,他们挖空心思把课件做得尽可能的精致、色彩斑斓、图片堆砌,细细咀嚼,总觉得这与新课标所倡导的以音乐为本体的理念背道而驰了,真正的课堂教学是靠其科学艺术本身的魅力去照耀课堂、吸引学生。教师用心去挖掘文本内在的潜质,要挤干水分,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干货”,因为“干货”越多,课堂的容量越大,课堂的含金量就越高,反之,花架子越多,程序越复杂,学生学到的东西越少,受害越深,这是对新课标的一种亵渎,对渴望求知的孩子的一种犯罪,对诸多听课教师的一种不尊重甚或是一种戏弄。这样说来,朴实是一种品德,是一种高尚,是一种美丽,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乃至是一种真实的生命态度,我们的课堂教学所呼唤的所缺失的正是这种朴实。

著名的柯达伊课堂体系中往往一个音叉、一套音响就是全部的教具,教师使用的则是最朴实的教学手段,如运用手势与自己声情并茂的演唱。每一位教师站在讲台上,都充满了魅力,这魅力来自他们良好的音乐修养,他们是用自身的音乐魅力感染着学生。这种“扫除腻粉存风骨,脱却江衣学淡妆”的教学,正是柯达伊取之自然用之自然的原生态教学理念的体现,简朴而不简陋,每节课却令人回味无穷,教学环节设置很精心,给人水到渠成之感,他的这种教学法能在世界各地盛行,也正是因其朴实的课堂魅力。

另外,打造精品的音乐课堂还要靠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整教学思路。教师如果能再把反思的内容随手记下来,形成教学随笔,不失为一种提高教学水平、快速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手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一个善于反思、勤于写作的教育家,他就是从点滴的反思笔记着手,一步一个脚印取得成功的。

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特别是年轻的音乐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精心备课、锤炼语言,踊跃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脚踏实地保持朴实的教风,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多写教学随笔,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打造出更多更美的精品音乐课。

猜你喜欢

音乐课公开课音乐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音乐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