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阳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2009-06-26双阳区新农办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入社农民农村

双阳区新农办

2008年,我区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县区。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区在学习和借鉴各兄弟县(市)区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牢牢抓住“政府、社会、农民”这三个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重点在调动和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主体”这三个方面作用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到了一定的成效,并涌现出齐家镇曙光村、奢岭街道办事处九三村等一些新农村建设典型。

走合作经营之路的齐家镇曙光村

曙光村位于双阳区齐家镇西南部,幅员面积1.4平方公里,有3个自然屯,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33人,劳动力474人,耕地面积133公顷,为朝鲜族专业村,民俗旅游、劳务经济和水稻生产三大支柱产业发展迅速,是双阳区幅员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收入最高的村之一,2008年人均收入7500元。

曙光村在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企业+基地+农户,自愿联合,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经济联合体。2008年3月10日,注册成立了农民合作社,合作社主要进行绿色水稻的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

合作社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目标,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基地为目标,按照“强龙头、优基地、重特色、创品牌”的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项目为载体,创新机制、体制和技术为动力,按照自愿参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区域优势,实施农业科学化、标准化、产业化、机械化、安全化、品牌化和市场化的生产和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水平的大提高、品牌带动能力的大提升和农村经济的大发展,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对于加强农民间的合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2008年入社农民人均收入突破10000元,实现了农民增收,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目前,合作社已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设立了生产技术部、市场营销部和财务管理部,建立了各项工作职责、规章制度,入社社员达到500人,入社资金200万元,入社土地350公顷,基本建设投入资金690万元,完成土地平整130公顷,农机示范基地管理房300平方米和农机库900平方米,修筑水渠1.3公里,水泥路面的机耕路1.6公里,正在进行育苗生产基地建筑面积4980平方米现代化温室大棚基础建设和49套农机具订购。2008年,合作社各个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实现了合作社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水稻垧产超过18000斤,实现利润69万元,为入社农民分红20万元,入社农民人均收入8000元,比2007年增收12%。

合作社的总体建设目标是建设吉林省最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将绿色优质稻米做成双阳优势产业,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都培育壮大,建成初具规模具有区域特色和品牌优势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和水稻生产全程设施化、机械化、标准化的示范区,创立和培养品牌产品,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到2010年,全面完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入社土地350公顷,社员发展到500人,实施全程机械化作业,公顷增收5700元,合作社年收入300万元以上,入社社员通过入股分红年人均增收4000元,实现人均纯收入10000元以上,高出当地人均收入平均数67%,推动农业经济的大发展。

在实现增收的基础上,曙光村把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来抓,在环境建设中,突出朝鲜族专业村的特点,加大了民俗新村建设力度。重点建设了“四项工程”和实现“四到农户”,四项工程即村屯道路工程、民俗广场工程、民居改造工程和绿化、美化工程。曙光村把这四个重点工程建设牢牢的把握在手里,2008年全年投入200余万元,进一步完善了民俗广场和民俗馆等硬件设施建设,改造民居12所,道路硬化4.3公里,边沟硬化8.6公里,同时投入23万元对环境进行了美化。洁净、小桥、流水、人家的民俗村现已初具雏形,年接待游人5000人以上,实现经济收入50余万元。四到农户即 “自来水到户、洁净厕所到户、有线电视到户和清洁能源到户”。目前,全村60户村民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有线电视全部入户,改造洁净厕所75个,清洁能源到户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几年来,曙光村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今后将继续团结全村上下,顽强拼搏,开拓奋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再做新的贡献。

以环境建设为突破口的奢岭街道办事处九三村

九三村位于奢岭的北部,有丰富的林木和砂石资源,与净月潭旅游开发区相连。全村幅员面积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00公顷,山林地580公顷,河流及水面30公顷,全村1546口人,分布在五个自然屯,七个居民小组。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经济为主,人均收入6500元。全村水泥路达到了户户通。2008年,九三村被确定为双阳区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典型示范村,九三村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区新农村建设“五三六六”的发展战略,突出经济建设,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屯务理事会的作用,调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九三村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扎实成效,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的认可,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九三村是接受参观检验的典型村之一,接待来自外市县区的参观考察6次。

九三村把发展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并取得了扎实的成效。一是积极招商引资,实现借势发展。2007年,引进了东源商贸有限公司,主要以生产型煤为主。通过公司带动,实行家庭式作坊生产,解决了剩余劳动力80多人。该公司又新建了占地面积2公顷的牧业小区一个,将各家各户的牲畜集中到小区饲养,既增加了收入,又净化了居住环境。二是针对村实际,科学调整产业结构。聘请农大的教授到村对种植业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和调整,根据九三村地形南北狭长,南部为平原,北部为山林地带的特点,确定南部的3、4、5、6社主要种植玉米和大豆,北部的1、2社以制种和林下经济为主。在种植业上农大教授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高产的品种,通过科学的管理,2008年玉米总产量达到2000万斤,总收入约1000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增长了10%。在养殖业上,主要以养猪、养鸡、养牛、养鹿为主,现有养殖大户7户,猪存栏1200头,梅花鹿存栏280只,黄牛520头,养殖业年收入将达150万元以上,人均增收1000元。

在新农村建设中,九三村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群众摸得见、看得到,能够直接享受成果的建设项目上,注重规划先行,把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造、泥草房改造作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屯务理事会的作用,调动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农民主动投工、投劳,不计报酬,九三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工作和泥草房改造都取得了扎实的成效。

在建设过程中,九三村注重规划先行,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之前,协调省林业设计院无偿为九三村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使新农村建设目标明确、有章可循,确保各项建设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健康地向前发展。

在建设过程中,九三村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利用屯务理事会宣传、组织农民清理卫生。在上级资金没有拨付的情况下,积极协调企业老板,多方筹措资金,组织农民出工出劳,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农民积极主动出工、出劳、出物资,把新农村建设当作自己家的工程来建。

在绿化、美化上,九三村采取分段到户的方法,自己家的地段,自己栽花种树,自己管护,成材后收益归自己。这样充分的调动了群众绿化美化的积极性,解决了成活率低和管护难的问题。在建后的管理整治上,九三村以建立长效环卫管理机制为目的,制定了《九三村村屯环境整治方案》,成立了村屯环境整治小组。

在泥草房改造工作中,九三村切实将泥草房改造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作来抓,2008年全部完成22户泥草房改造任务。

2009年,九三村将继续认真贯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作到点面结合,立足本地实际,实行重点突破,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具有九三村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猜你喜欢

入社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浅论九三学社组织开展入社谈话的方法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通往宗教人的神圣死亡路
——浅评《入社礼的仪式与象征:关于生与再生的秘仪》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