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巴金《家》中觉慧的性格

2009-06-26赵玉萍

文教资料 2009年14期
关键词:矛盾性

赵玉萍

摘要: 巴金笔下的“家”从家族制度的血缘关系、伦理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交融中展现人的心态情感和命运。《家》中的觉慧,在这个封建大家庭成为吞噬人的个性抑制人的精神的地狱时,再也无法沉默,他大声呐喊,全力反抗,成为封建家族制度的叛逆者;然而他的反抗、叛逆却又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这就使他产生了极其矛盾的思想。

关键词: 觉慧 思想性格 矛盾性

巴金的《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庭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露了大家族与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与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家》中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其中高家三少爷“觉慧”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个开朗进步的新青年,有着大哥觉新的聪明和软弱,也有着二哥觉民的激情和冷静。在死气沉沉、乌云密布的高家,他如一道耀眼的光芒。他是一个幼稚单纯的叛逆者,更是一个情窦初开、向往美好爱情的理想主义者。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和社会的局限性,他的思想性格有着极其强烈的矛盾性。

一、爱的矛盾性

一提起觉慧,相信所有读过《家》的人都会刻骨铭心地记得他和美丽善良的鸣凤之间的纯真浪漫的爱情,这段爱情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觉慧的反叛。美好的爱情既是觉慧在这个毫无希望的家庭中唯一的留恋,又是造就他终生痛苦和遗憾的根本原因。他,一个风度翩翩的少爷,生活在一个腐朽糜烂,人与人之间相互倾轧、勾心斗角,没有温暖、没有爱、没有人情味的封建大家庭中,只有像鸣凤这样美丽、纯洁、善良的丫环才能让他的精神感到有所寄托,他认为鸣凤和他的地位是平等的、一样的,所以这个年轻的三少爷在高家梅园里第一次慷慨激昂地对鸣凤作出了爱的表白,那些表白是那样的振奋人心,仿佛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令受惯了别人歧视的鸣凤燃起了生命的希望,对生活有了新的向往。因而,鸣凤爱得是那么的无怨无悔、不求回报。觉慧呢,爱是真的,反抗也是真的,却还是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所爱。

“然而,他一旦走到外面进入到新的环境,跟新朋友接触,他的眼界就放宽了。他觉得在他的面前还有一个广大的世界,在那里他的青春的热血可以找到发泄的地方,在那里才有值得他献身的工作”。他对新生活、新社会的追求是真诚和热烈的,甚至超越了对一个美丽善良少女的爱,然而这只是暂时的。他在外面活动的时候的确是忘记了鸣凤,但是回到家里的时候,他又不能不想她,不能不因思念她而感到苦恼,“而这种思想在他的脑子里战斗,或者可以说是社会和鸣凤的战斗。鸣凤是孤立的、无助的,而且还有整个礼教和高家全体家族做他的敌人。所以在他脑子里的战斗中,鸣凤完全失败了”。从思想深处看,他摆脱不了阶级的意识,向封建礼教、封建家族表现了自己的软弱。虽然他以一个少爷的身份去爱一个丫头,并发誓要把她从悲惨的命运中拯救出来,但是他对于这样的爱情仍有所顾忌,即使在他爱得最热烈的时候,他仍时时感到这只是一种空想、白日梦,感到横在他们之间的鸿沟太深,阻力太大,凭他的力量根本无法跨越,更何况他从未彻底消除等级观念,对来自势力的阻力,从一开始就感到犹豫和胆怯,所以他注定要把鸣凤放弃。并且有两样东西在背后支持他的这个决定,那就是有进步思想的年轻人的献身热诚和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也正因为如此,他在听说鸣凤要送给冯乐山做小老婆时,经过一番激动之后,便很快就平静下来,第二天照常上自己的课,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也就是说他要把鸣凤给放弃了。似乎为了这两样东西,就可以把爱情牺牲,就可以把把诺言抛弃,把心里只有他的可爱少女推到绝路上去。他明明知道封建老朽冯乐山夺走了他的心爱的人,却处之泰然,还谈什么献身热诚和自尊心?这是自欺欺人,这是思想上的矛盾。实际上他畏惧了,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追求实在是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而眼前的对手太强大了,所以不得不退却让步,而且上面的借口只是为自己掩饰,这种内在的软弱也是他的不成熟和幼稚的表现。觉慧自己当然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当他得知鸣凤投湖自尽的消息后,简直是痛不欲生,在极度的悲痛中终于良心发现,丢掉了一切掩饰,痛悔自己把她抛弃了。

二、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觉慧的这种性格也是他憎恨科举制度的思想基础。在童年时代觉慧就常常躺在马房里或轿夫的床上听轿夫讲故事,他常常梦想将来长大以后做一个劫富济贫的剑客,没有一个家庭,一个人,一把剑,到处漂泊。这种与下人的接触,无形中打破了主仆之间森然的阶级界限,沟通了他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他给予鸣凤纯洁的爱情,他无视戒备森严的封建家规,大胆地向鸣凤提出要她做他的三少奶奶的想法。他对鸣凤说:“我想起你,总觉得很惭愧,我一天过得舒舒服服,你却在我家里受苦!”他认为自己跟鸣凤是一样的人,如果永远让鸣凤做自己的丫头那就是欺负她。事实上,他不仅仅对鸣凤一个人有深厚的感情,他认为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因此他从不呵斥打骂他的仆人,他追求的是丰实、充实的人道主义生命。

虽然他身为富贵少爷,他本来可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出门坐轿,但是他骨子里所具备的平等博爱自由的人道主义思想使他从来不坐轿子,认为“底下人”和主人一样应该受到平等的待遇。这充分体现了觉慧对人性的呼唤,可以说他是一个比较先进的英雄人物,具有强烈的同情心,是高公馆这个封建黑暗王国中的一颗明星。

觉慧的进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他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参加学生运动被祖父留家之后,在祖父的震慑下,在哥哥无抵抗主义的劝说下,他似乎也认为“没什么好处的事不必费力去做”。在万家欢庆的大年之夜,小孩的哭声引起了他感情的冲动,他施舍两个半银币给冻饿中的小孩。当然这些都是出于人道主义的思想,施舍本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觉慧施舍后“好像做了什么不可告人的事一样”,连忙逃进家里,自己对自己说:“你以为这样做就可以把世界的面貌改变吗?你以为你这样做就可以使哪个小孩一生忘掉冻饿吗?你,你这个伪善的人道主义者,你是多么愚蠢啊!”觉慧为什么要在施舍别人后而仓皇逃掉,因为他怕看见别人嘲笑的面孔,说他是个伪人道主义者,说他的行为不仅是一种可笑的逃避,更有思想上的迂腐和局限,他并没有深思何以导致这令人生怜的一幕,他看见觉新这般人面前横着深渊,却无法挽救。我们可以看到,觉慧正在摸索使穷人翻身解放的道路,然而,他当时还没有明确这条道路在哪里。所以,在痛苦的思索下,只以“世界这般大,只好自己就行了”的思想来安慰自己,这是他人道主义思想深处的狭隘性和社会局限性。

三、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觉慧是受“五四”思想冲击的新生的、民主力量的代表,是封建礼教的破坏者,是投进高家这个死气沉沉大家庭的一颗火种。大胆、幼稚是觉慧性格的主要特征。他积极参加“五四”爱国学生运动;反对封建家长压制青年,主张年轻人应该主宰自己的命运;反对大哥的作揖哲学,鄙视克安、无定荒淫无耻的生活,追求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反对把瑞珏搬到城外分娩;同情下层人,主张人格平等,爱仆人鸣凤。他最后离家出走揭示了他反抗的坚定性,他是一个反封建制度的代表人物。

觉慧虽然生活在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大家庭中,但是他憎恨封建的等级制度,厌恶封建家庭,他要求作为一个人就应该有自己的命运。在那没有自由没有活力的封建家庭中,他想到那时沙漠,是一个“狭的笼”,因此,他宣誓“要做一个旧礼教的叛徒”。因此,他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参加罢课、散发传单、创办刊物等,反对军阀的斗争。祖父知道后,对他严厉斥责,并下令他禁闭在家,不许他出去活动,他便诅咒“家,什么家!不过是个狭的笼!这种生活就跟关在监牢里当囚犯一样。简直就是浪费青春,浪费生命!”

高老太爷把他关在家里,让他读一本线装书《刘芷唐先生教奉戒淫线训》,他在日记上写道:“我把它拿在手里翻了几页,全篇的话不过教人怎样作一个奴隶罢了。说来说去总是‘君要臣死,不死不忠;父要子亡,不亡不孝以及‘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这类的话。我愈看愈气,后来忍不住就把这本薄薄的线装书撕破了,我想撕掉一本也可以少害几个人。”他敢于把封建家庭的“圣书”撕毁,这是对封建礼教的挑战。他对封建婚姻制度深恶痛绝,认为这种制度是在强迫青年人“为了现实可以改变的环境,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这样的牺牲“不过把旧家庭的寿命多延长几时罢了”,他认为梅可以重新再嫁,这连梅自己都没有想到,也不敢想到。他坚决支持觉民逃婚,并且喊出了这样的豪言壮语:“如果现在还有牺牲的必要,那么就让他们来做一次牺牲品吧。”他痛恨旧制度,他幻想有一天他的双手变大,能够把旧制度像捏碎花瓣一样毁掉,那是多么的痛快。他向旧制度的统治者宣告:“等着看吧,你们的末日就要到了。”

而在高家这个高深莫测的封建大家庭,觉慧的祖父高老太爷却扮演着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专制君主,他是高公馆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他的每一句话都是命令,全家上下没一个人敢顶撞他,祖父与觉慧在政治思想上是根本对立的。因此,觉慧感到祖父对自己不是慈爱,而是沉重的压迫,使他时刻都想进行反抗。但觉慧本身就不是一个反封建战士,他的性格中有很多复杂矛盾的因素,尽管他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与祖父尖锐对立,毫不让步,坚持斗争,但是在高老太爷垂危之际,觉慧一反常态对高老太爷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同情和怜悯,只见他“不顾一切的跪到祖父面前,摇着祖父的手,大声叫着‘爷爷!爷爷!”他深深地惋惜他和爷爷“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开了”。这表明觉慧对这个封建顽固派,这个平时被他视为“敌人”的人物在感情上还难以割舍,甚至还抱有某种幻想,这也是他反封建不彻底的表现。

四、性格的矛盾性

“五四”新思潮给了觉慧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这使他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与罪恶。他是高家大院所有人当中最清醒的一个,他第一个看出了封建家庭必然崩溃的趋势,并且渴望它尽早瓦解,于是在家庭反封建斗争中他总是站在最前列。尤其可贵的是他蔑视以高老太爷为首的专制家长的权威,并针锋相对地与他们进行斗争。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支持觉民抗婚,反对长辈的迷信行为,他劝说觉新为嫂嫂的生命安全而斗争……他是一个“大胆”的反封建的猛士,他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新鲜的空气。

但是,觉慧性格中除了有大胆叛逆的一面,还存在着单纯幼稚的一面。他的身上还存在着他出生的那个家庭和阶级的思想印记,他与鸣凤相爱是真诚的,但又常常处于矛盾中,下不了决心。他抱怨鸣凤只是一个丫头,不是出生在一个名门世家,当得知鸣凤要被送给冯乐山做小老婆后,决定放弃鸣凤,最后在不知道未来的路的情况下,就冲动地离家出走。这表现了觉慧单纯幼稚的一面。

在阶级社会中的任何人都既有阶级性的一面,又有非阶级性的一面,即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既有阶级性,又有人类真性,这两方面对立统一地存在于一个人身上。完全脱离共同人性的阶级性是不可能有的。当时高老太爷已经看清,自己最宠信的儿子克安、克定们竟是一个个腐化堕落的浪子,眼看他的“长宜子孙”的美好理想已成为泡影。此时此刻,这个高公馆的绝对权威也不免有一种谁也不理解他,谁也不亲他,谁也不真正听命于他的幻灭之感。于是,他对觉民的婚事妥协了,对觉慧开始有了一点温存和慈爱。这时,他们之间的政治利益冲突出现了缓和,在这种不损害双方利益的情况下,他们祖孙之间那种潜在的人类共同的情感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觉慧在叛逆的性格下,对祖父也是心怀关心,可见觉慧有着双重的矛盾性格。

总之,觉慧表现在行动上的犹豫和不果断,表现在亲情上同封建家庭的藕断丝连和理不清的情思,都表现了他简单、大胆、幼稚、不成熟的矛盾思想性格。

参考文献:

[1]巴金.巴金自传.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2]巴金.家(2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猜你喜欢

矛盾性
《大大方方的输家》:一部先锋性与矛盾性并存的小说
自尊在网络成瘾与矛盾性的家庭环境中的中介作用
公允价值与当代会计理论反思
谈罗伯特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浅析《当代英雄》中毕巧林的形象
英美法系对价原则的矛盾性及其解读
《黑暗的心》中康拉德生态意识的矛盾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