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好健康长寿的生物钟

2009-06-25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09年6期
关键词:相适应生物钟节律

人类在几十万年漫长的进化中,为了适应自然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光照以及宇宙辐射等变化,逐渐形成了与太阳运行相适应的“日钟”,与月球盈亏相适应的“月钟”,与四季变换相适应的“季钟”,与地球公转相适应的“年钟”。同时又因遗传、环境及时间诸多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生物节律。

科学家研究了生物节律与疾病及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诞生了一门新学科——时间生物学。依据人体内生物钟节律进行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息时间应顺应生物钟

古代医学家早就认识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生死之根本也。逆之则招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道也。”这真是至理名言。生活在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无视生物钟的存在,作息无规律,长时间熬夜,连连超负荷工作,似乎是再正常不过了。日久累积,就会使人体生物钟紊乱,大脑兴奋与抑制节律失调,各种激素分泌失衡,易引起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溃疡病等,使健康受到损害。因此,每个人在生活中应学会利用生物钟养生,顺应生物钟节律,安排好作息时间,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动静结合,缓解身心疲劳,使生物钟正常运行。

让阳光来调节生物钟

科学家们发现,人体大脑中的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受阳光的控制,白天抑制,夜晚分泌,使人保持着睡眠与觉醒的节律。在冬季,因光照时间缩短,大部分老年人不常外出活动,精神萎靡,情绪低沉,倦息乏力,嗜睡,这就是“冬季抑郁症”的体现。如果让患者在室外多活动,晒晒太阳,或对卧病在床的病人进行模拟日光照射,则会

改变褪黑激素的分泌,使生理节律恢复正常。上夜班的工作者或乘飞机越过好几个时区的人,会因生理节奏紊乱

而患上慢性疲劳症或时差病,对付这种不适应症,可以尝试情绪放松,多晒太阳,渐渐就恢复正常了。

人体生物钟优化用药

美国时间生物学创始人之一的奥列·列波尔教授认为,如果人们每天都能在特定的时间内服药,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疗效。人体的生命活动是有昼夜节律的,药物的时间节律则以生物钟为基础,同时又受外部环境影响及机体内部因素的制约,这么一来,人体在各个时间段对药物的敏感程度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依据人体的生物钟来设计最佳用药方案,则可减少毒副作用,提高治愈率。例如,肺结核病人在凌晨3时服利福平,可使病人痰菌转阴率高于平时服药的25%。冠心病患者,往往易在早晨6时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甚至心跳骤停导致猝死,上午10~11时达到高峰,所以心血管病患者应注意在此时间段服药或提前用药。心力衰竭病人对洋地黄等强心药的敏感性,在凌晨4时比其他时间高40倍,在这个时间用药应减少剂量,以免发生副作用。糖尿病患者凌晨4时对胰岛素最为敏感,用小剂量可获良效。早晨7时服用消炎痛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与晚上7时服用相比,血液有效药浓度相差40%。早晨6时服肠溶阿斯匹林,药效高,可维持22小时。上午8时服用激素类药物疗效最佳,对体内肾上腺分泌功能影响最小。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早晨7时服用药效可维持15~17小时,晚上7时服用则只能维持6~8小时。用抗癌药阿糖苷治疗白血病,上午8时和11时给大剂量,晚上8时和11时给小剂量,比通常用法疗效好,患者生存率可提高50%。目前,医学家们已经发现了20多个药物治疗癌症的比较理想的时间。

生物钟的发现和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给医学科研的发展带来了依据。只要我们掌握了时间与疾病、健康之间的内在联系,顺应生物钟节律来进行养生保健,那么就可活得健康,过得自由,祛病延年。 ■

猜你喜欢

相适应生物钟节律
周末“补觉”是一个谎言
从计时钟到生物钟
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实践路径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与之相适应的培训模式的构建
蚬木扦插苗人工幼林生长节律
做与文化相适应的医生
慢性给予GHRP-6对小鼠跑轮运动日节律的影响
细菌装上生物钟
与独立学院VC++教学相适应的创新教学模式的思考
模拟微重力对NIH3T3细胞近日节律基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