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09-06-25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优势产业产业转移产业升级

尹 磊

[摘要]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负面影响。西部地区应该通过改善投资条件、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措施,并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承接产业转移。

[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升级;优势产业

近年来,由于市场、成本以及国家政策变化等多方面原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能源密集型及部分资金密集型产业正在加快向西部地区转移。

产业西移是大趋势,但是否转移到自己省份却非必然,在东部地区腾笼换鸟的过程中,如何抓住機遇,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是摆在西部省区面前的重要问题。然而,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也有风险,必须积极应对。

一、历史上的三次产业转移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上先后大致经历了三轮产业转移:

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联邦德国等国转移,集中力量发展计算机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第二次是20世纪60、70年代,日本、德国等国转向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等获得了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良机,实现了由进口替代型向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转变;

第三次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和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向中国转移的趋势。

二、第四次产业转移——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利用率先开放的区位优势,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发展了大量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工业,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资本相对饱和,本地市场已难以满足资本增值的需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成为必然。东部地区加工工业和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日趋明显。

三、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

1、西部现有的资源优势不是经济优势,比较优势不是竞争优势

西部地区与东部区相比,低成本优势非常明显,土地价格较低,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投资的理想地区。但是,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不是竞争优势。一个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比较容易形成较强的产业竞争力,而且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内在因素,但是并不意味着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就强。西部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较弱,在全国的省份中,西部各省区的得分和排名均相对靠后。产业承接能力强弱与否,不仅仅决定于资源优势与比较优势,经济优势与竞争优势更是决定产业承接能力的重要要素。

2、西部地区产业承接的宏观环境有待改善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的服务能力较弱;二是当地政府宏观布局规划能力较弱;三是西部基础设施相对较落后,限制了部分产业的转移。

3、产业配套不足

产业配套的严重不足,无疑是影响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体现在工业基础薄弱,发展水平仍较低,产业特点不突出,未能形成完备齐全的产业链,无法实现高效率配送等方面,种种时效性差造成成本和消耗的增加,制约了产业转移的类型,影响了产业转移的进程。

4、产业技术含量问题

伴随着产业转移而来的是技术的转移,西部产业开发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环节,积极承接较高层次产业。

四、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

市场经济规律决定了产业转移是要寻求更有利的生存、发展空间,产业转移的落地选择与当地投资环境息息相关。西部地区在吸引产业转移时要注重提高地区竞争力和吸引力,由简单地提供优惠政策向完善产业配套环境转变,大力发展产业链。

1、培育、发展优势产业,提供更多合资合作可能,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国内外工业合作经验表明,同行强优企业合作,特别是异地合作,是做大做强工业,实现工业大型化、重型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工业园区有一定的产业聚集基础,可以进一步通过做大骨干企业、做强优势产业,来创造和提供更多、更快捷的合资合作可能及条件,提高承接和合作的成功率。

2、通过整体规划、分工协作、共同发展来尽快搭建产业链平台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大会指出,产业集聚优势已经超越其他因素而成为吸引外资投向的主导力量。可以说,没有由众多的中小型企业构成的产业群,没有良好的综合环境,强调引进大型跨国企业来发展经济和科技是不现实的。同样,西部地区如果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环境,发达地区转出的产业也不会从天而降,即使来了也留不住。因此,要有加快产业链培育,加快配套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创造更多条件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链整体转移。

(1)产业链培育。通过整体规划,安排部署不同功能区的建设,来实现产业的梯度承接和地区的分工协作,尽快解决限制规模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问题。

(2)龙头企业拉动。西部地区应争取通过承接龙头企业来促进承接一套产业链,使一个产业逐步发展成熟。龙头企业有很强的产业带动能力,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要设法争取安排一些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落户。

3、不断完善公共配套,提高综合竞争力

完善的公共配套可以从综合利用和规模经济角度降低产业进入和运营的成本,从而提高地区竞争力和吸引力。

(1)不断完善现代物流及保税仓配套。现代物流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支持,特别是在当前情况下,大多数产品还需要通过广东口岸出境,转移前后的流转时效性差别较大。因此,要尽快形成立足当地,便捷、合理、经济的现代物流体系,尽量避免物流成本大幅增加和产品积压。

(2)产业工人质量和数量的准备。工人是工厂财富的创造者,对企业生产来说,人是决定性的因素。产业的转移落地,必然对产业工人产生大量的需求。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资源相对富余,要针对承接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储备相对稳定的劳动力资源,并进行必要的培训,普遍提升其生产技能。

(3)建立完善的投资服务体系。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深入实施,政府投资不断向基础设施领域倾斜,与沿海地区相比,以基础设施为主的投资硬环境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西部地区应该通过行政管理与执法水平的提高,建立起在公平竞争条件下务实创新、运转高效、完善成熟的投资服务体系,才能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产业转移的要求。

(4)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转移。从全国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基本上走的是低成本、高增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之路。这种模式带来全国的制造业还有沿海企业大都是低端产业,比较粗放,大量消耗资源,同时造成环境的污染。

西部地区要迎接这次产业转移,就要避免这种生产模式。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来考虑,利用自己的科技优势和资源优势来承接转移;并在承接转移中,把这个科技优势和承接的产业相结合,按照产业升级的新要求来承接。

五、结语

在新一轮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大历史机遇面前,西部地区要充分利用好地方比较优势,积极转化发挥“后发展”优势,加快建设产业发展环境,全方位地做好准备工作,以顺利实现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达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赵守国.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转移[J].西部大开发,2009(1).

[3]陈建军.中国现阶段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2(6).

[4]陈建军.中国现阶段的产业转移及其动力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8).

猜你喜欢

优势产业产业转移产业升级
加快水稻技术创新 促进优势产业发展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企业生态视角下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一个文献综述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文化产业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优势产业
商贸流通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