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成语法角度看被动句

2009-06-25

科教导刊 2009年28期
关键词:被动宾语主语

徐 羽

摘要本文旨在从生成语法角度分析被动句的形成,并且探求在管约模式下的格理论及其他相关理论背景下其生成的理论解释。

关键词英语被动句生成语法移动

中图分类号:H04文献标识码:A

1 模组理论与被动句

模组语法习惯上被称为“管制与约束理论”(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管约论”)。“管约论”的核心思想有两条:一是“原则与参数理论”,二是“模组理论”。生成语法是一种普遍语法理论,它描述的规律理论上对所有的自然语言都适用。而人类各种不同的语言间不仅有“同”,还有“异”。生成语法中的“原则与参数”思想就是要用普遍原则去概不同语言的共同规则,而把它们的“异”解释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套“参数”系统在不同语言中的不同赋值而造成的结果。

“模组”的概念在语言学和其它学科中其实早已存在。新语法理论的“新颖”之处在于它在句法范围内进一步模组化,把一部句法规则系统分解为几个具有普遍适用性并且相互独立的子系统,其中主要有“格位理论”“论旨角色理论”约束理论、X阶理论、管制理论”等。人类的各种语言现象都可以解释为在某种表达功能的驱动下,这些子系统相互作用和限制而造成自然结果。此外,这几个子系统个个都包含一套适用与各种语言的“普遍原则”和可以解释语言间之不同的“参数赋值域”。在这一理论体系下,先前的“被动式转换规则”就被肢解和重新归位,它们不再是“语法的规则本身”,而是形式语法的普遍原则在这种具体句法结构上运用的结果。英语被动式的生成过程表现为名词移位,而移位不是随意的,是要受语法规则约束的。这种规则不是只限于构造被动式的,它们是约束为任何目的而进行的各类名词移位的普遍规则。

2 英语被动句中的移动

管辖与约束理论假定生成模式(derivational model)由四个层面组成。词库(lexicon)列出了组成句法最小单位———词汇的特殊性质,其中包括每一词条充当什么论元等。词汇在句子的深层结构结合在一起,深层结构又映射到表层结构。表层结构是句子的表面顺序的句法表达式。表层结构虽无法诠释自身,但可转化成语音形式(PF)和逻辑形式(LF)。语音形式是词汇与声音、形态等的接口,逻辑形式是词汇与语义的接口。述谓关系、量词的范围及各种操作词都在逻辑形式的词组结构中清楚地表现出来。这些层面凭借一定的规则相互关联。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依靠基本的句法计算操作手段——移动相互关联,换句话说,表层结构是通过深层结构的移动而实现的。被动句怎样从深层结构转换到表层结构?在被动句的深层结构中,内部论元NP(宾语)在动词的后面,然后移到了动词的前面主语的位置,这样被动句的表层结构就产生了。如例句:

例(1) The Norman defeated the Saxons.

例(2) The Saxons were defeated by the Norman.

似乎被动句变成主动句只需交换the Saxons 和the Norman的位置,添加were,- ed,和by 就可以了。在被动句的深层结构中,外部论元the Saxons出现在动词defeated 之后,如例(3)所示:

例(3) e were defeated the Saxons by the Norman.

外部论元the Saxons 在功能语法宾语论元位置上,且有受事者论旨角色。主语空语类e 由于受到被动形态的阻止,没有施事者论旨角色。施事者论旨角色由被动形态传递,赋给了介词词组by the Norman。被动形态拉动了宾语移动到句子开头的空论元位置,从而产生了句子的表层结构:The Saxons were defeated by the Norman。通过移动the Saxons 到表示呼应的中心语和相应的词组(AGRP)的空指示语的位置,被动句就产生了,随后在表层结构中留下语迹,如例(4)所示:

例(4) the Saxons were defeated t by the Norman.

众所周知,NP 的移动局限在论元位置之间。Cook & Newson 认为NP 的移动可以把NP 移动到没有词汇意义、没有论旨色的位置。被动词素拉动了宾语移动到主语的位置,并且吸收了主语的论旨角色,使得宾语可以自由地移动到主语的位置。Jaeggli(1986)也认为被动词素就像赋予了论旨角色的论元一样必须赋予论旨角色。只要动词有次范畴化补语,就必须带宾语。因此,被动词素所带有的论旨角色宾语的论旨角色就是主语的论旨角色。

3 拓展投射理论与被动句

乔姆斯基申称句法是建立在词库的基础上的,词汇的具体细则被映射到句法上而不是细化为规则,因此,被动句可以在词汇层面上进行分析。在词库中被动句中的动词是作为被动词列出来的:

例(1) I write a passage.

例(2) A passage is written by me.

write 和written 是不同的词条,具有不同的词范畴框架和论旨(theta- grids):

Write[v'- - NP](Agent, patient);

Written [v'[v'- NP]([pp by NPi])]< (Agenti)patient> Written 和write 都有内部论元,都被赋予了受事者的论旨角色,但Written 可以跟一个可省略的by 引导的名词词组(此名词词组实现动词的实施者的论旨角色)。

(3) e is written a passage by me.

根据延伸投射理论和x- bar 树形图,这两个句子都是从词条映射而来,在被动句的深层结构中没有充当主语的NP, 这是因为在树形图中,无法插入没有论旨角色的词条,由被动词written 引导的动词词组无法将论旨角色赋给外部论元。在主动句的生成过程中,曲折语素INFL 将主格赋给了I, 而及物动词将宾格赋给了内部论元a passage。

4 格理论与被动句

除了原则和参数理论,造成名物性短语移动的还有其它原因,以被动句式为例,是以被动形态作为触机,而更好的一个解释则是在模组语法中的格理论。但是原则和参数理论中的格理论不仅仅局限于表层结构中名词或名词短语显性的格,它还赋予抽象格以意义。抽象格是并不出现在表层结构的一个在句法中重要的成分,然而不管是通过形态体现格还不通过形态体现格,格都是通过一个统一的方式进行赋予。格理论就是通过把抽像格赋予给名词短语,从而为各种移动提供一种原则性的解释。例如:

She likes him.

主语 she(不同于her或是hers) 是一个主格,宾语him(不同于he或者his)是一个宾格。在英语中,名物性短语所处的结构性位置决定了它的格:主语通常是主格,宾语则是宾格。格理论如次看起来与角色理论某些方面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角色是通过角色赋予者即谓词在结构关系的限制下赋予给相关的谓语,那么格也是以相同的方式得到赋予。

那么假如宾语是一个物体的受施者,那么就说明一个处于宾格的宾语不可能单独存在,它必需由一个动词或介词带起。如此我们可以得出:动词或介词把宾格赋予给其管辖的NP.但是这个结论又仅限于定式短语的句子中,所以我们不难发现" I think she likes him" 语法正确,而" I try she to like him" 却是错误的。

猜你喜欢

被动宾语主语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用法精练
蔓延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宾语从句及练习
掌握八大考点玩转非谓语动词(二)
小议宾语补足语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