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像站等

2009-06-25

文史天地 2009年6期
关键词:圣火跳槽

食色站

古代的“冰箱”

夏日炎炎,我们有冰箱和空调制冷,古人就把冬季的冰块存放到夏季使用。寒冬时节,在河湖卜凿下厚厚的冰块,然后藏进深人地面几米的冰窖,为了不让冰冻在一起,冰块之间用干草隔开,顶上覆盖泥土,窖的上面再搭个凉棚。到了夏天,就取出来降温、保鲜或制冷饮。

西周时,专门负责藏冰的官员叫“凌人”,当时还有一种盛食物的“冰鉴”,有夹层,夏季时夹层中放入冰块,里层放肉类,可保新鲜。唐时,出现了营利性的藏冰业,藏冰走入了老百姓的生活。南宋时,有人把冰块制成冷饮出售。藏冰业代代延续,现在,西安有一条叫冰窖巷的街道,北京有一条冰窖口胡同,并有多处清代冰窖的遗址。到了民同,从两方传人了制冰机器,藏冰业才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张大龙荐稿)

古代的交谊舞

汉唐时代,十大夫在饮宴时,除了即兴歌舞外,还有一种颇重礼仪的社交舞蹈,这便是史书上多有记载的“以舞相属”。这种舞要求前一人舞罢,顺邀另一人起舞,即为属。属者,邀请之意也。当时,宴会中一般是主人先舞相属,客人再舞回报。这种交谊舞,有严格的礼仪规矩,姿态仪容都很有讲究,否则就是失礼。

《后汉书·蔡邕传》记载了一个“以舞相属”的故事:蔡邕被贬,五原太守王智为他举行告别宴会。席间,王智起舞属蔡邕,邕不应属回报,王智怒,蔡邕拂袖而去。这位五原太守本是中常侍王甫之弟,蔡邕有意轻侮他,得罪了权贵,当然不能再回京城了。古代士大夫之间心存歧见,往往在交谊舞中互示爱憎。

《三国志·魏书·陶谦传》也有类似的记载。陶谦任舒县令时,郡守恰是他的同乡、父亲的朋友张磐。张磐对陶谦十分亲热,愿引为亲信,陶谦却深知其人,总觉得在他管辖下委屈。有一次,张磐设宴请他,并跳起舞来属他,陶谦勉为其舞,到该转身时,陶谦却不转,张磐问他为何不转,陶谦曰:“不可转,转则胜人。”陶谦言外之意是我若一转,就会升迁,不再屈居你之下了。张磐自然会意,甚怒。陶谦不得不弃官出走。

宴会中“以舞相属”之风到唐代仍很兴盛,唐太宗经常在宴会上邀请群臣同乐,还说跳舞是抒情怡乐,不须过分循规蹈矩。

(徐美云荐稿)

财经站

西汉官员的奖金值多少

功勋赏赐是针对有卓越功绩的官员的个别赏赐,西汉时期的功勋赏赐十分丰厚,动辄数十斤、上百斤甚至上千斤的黄金。据《汉书·食货志》载:一斤黄金相当于五铢钱一万钱。大将军霍光因为废黜昌邑王刘贺拥立汉宣帝刘病已有功,受赐“黄金七千斤,钱六千万,杂缯三万匹,奴婢百七十人,马两下匹,甲第一区。”当时,两汉大将军每月的俸禄是6万钱,霍光因功勋受到的仅黄金和钱的赏赐就相当于一个大将军180年的官俸。汉宣帝时期,地方长官政绩突出的也常被赏赐黄金。颍州太守黄霸因治理地方有功,赐“黄金百斤”,100斤的黄金相当于郡太守5年的官俸。南阳太守召信臣兴修水利,郡内百姓富足,皇帝赐“黄金四十斤”。召信臣后来迁任河南太守,也多次因政绩优异而赏赐黄金。可见,两汉时期的功勋赏赐按功绩大小而定,具体数额没有定制,但相对官员的官俸来说也是一笔巨额财富。

东汉县级官员的收支情况

东汉后期的政论家崔寔在《政论》中记载了东汉一个县级官员合法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南此可窥见当时低级官吏的经济生活状况。收入:“一月之禄,得粟二十斛,钱二下。”日常开销如下:家里如果没有奴婢就需要雇佣一个雇工,雇主除了给雇工提供饮食外,还要支付他一个月一千钱的工资,那就用去了官员月俸钱的一半。另外,两人一个月的饮食需要五百钱,食粟六斛,其余的只够喂马,只剩下五百钱,还需要侍奉父母、供养妻儿、置办四季衣被、接待宾客等等,是远远小够的。可见,东汉的低级官吏如果仅靠俸禄生活是十分窘迫的,更不用说那些斗食小吏了,当时一个雇工一个月的工钱比一个斗食小吏的月俸还多。如此微薄的俸禄,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如此一来,必然促使他们非法地加重对劳动人民的搜刮,巧取豪夺。

不流通的货币——厌胜钱

中国古代有一种独特的不参与流通,只供佩戴、赏玩的钱币——厌胜钱,也称为押胜钱、压胜钱。厌胜钱最早起源于汉代,明清时期其铸造技术和流通范围达到鼎盛。“厌胜”即“厌而胜之”,指川法术、巫术祈祷以达到压邪攘灾、喜庆祈福的目的。因为官方和民间都允许铸造厌胜钱,所以它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用途也越来越多,诸如开炉、镇库、馈赠、赏赐、祝福、辟邪、占卜、配饰、生肖等等,都铸厌胜钱。也正闪为这样,压胜钱的铸造工艺多样、材质各异、质量良莠不齐。历代的厌胜钱材质有金、银、铜、锡、铁、铅等;钱币的图案纹饰繁多,有植物、动物、人物,还有生肖、八卦,祝寿、科举类的吉祥祝福话语,几乎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生动展示了当时的风尚礼俗、文化特色,由此演变为中国古代具有独特文化韵味的“纪念币”,历经沧桑、经久小衰。

(本期财经站内容由杨艳丽撰稿)

人事站

甲骨文是这样发现的

一八九九年(光绪25年),山东福山人王懿荣在北京清政府担任国子监祭酒(最高学官),一次服中药时,他突然发现“龙骨”药上刻有奇怪的类似篆文的东西,大为惊讶。王懿荣本是金石专家,精通铜器铭文之学,知道这东西一定有名堂。于是追究到药铺,查问“龙骨”的来历,并选了一些进行研究。一九○○年(光绪26年),山东潍县古董商范雄卿携带“龙骨”八百多片到北京,王懿荣付以重金,予以收购。王成为鉴定收藏甲骨的第一人。一九○三年,王懿荣死后不久,他所收藏的甲骨大部分被《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刘铁云)收买,刘把这些甲骨连同自己所藏,选了一千多片,石印出版了《铁云藏龟》,这是第一本专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从此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一九一○年,学者罗振玉几经周折,寻到了甲骨的发现地——河南安阳小屯村。甲骨文的研究从此便更加深入了。

(刘欣淑华荐稿)

神秘枪声吓掉总理职位

1912年,中华民同成立,唐绍仪成为民国首任总理,他的民主作风却与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格格不入,掌握实权的袁氏大为恼火,二人矛盾渐渐激化。

6月14日晚上9时后,国务院内听到若远若近的枪声,每隔约15分钟一响,到半夜都没有停止。东交民巷还打开了探照灯,以为发生了兵变。唐绍仪坐卧不安,院内有一卫兵,酒醉误放一枪,唐绍仪更加惊恐。到次日早上4时,天刚蒙蒙亮,就驾车逃到煤渣胡同的新宅里,5时,搭火车避往天津。后来,再也不肯回北京任职了。

8时,警察厅查明,放枪人是齐安门外一个守麦田的,怀疑有人偷麦子,点燃火绳枪吓人而已。可就是这些枪声,结束了唐绍仪

的总理生涯。

(佚名荐稿)

丘吉尔与的哥

邱吉尔下野后,有一次打的去演讲。当他在下议院前走出那部出租车时,便对那出租车夫说:“我在这里大约耽搁一个小钟头,你等我一下吧。”“那不可能呀!”那车夫回答说,“我一定要赶回家去,好在收音机上听邱吉尔的演说。”那位下台的首相一听这话大为惊喜,便重重地赏了他一笔可观的小费,“我想了一下,”那车夫见钱眼开,便改口说道,“还是在这里等着送你回去吧,管他妈的邱吉尔!”

(佚名荐稿)

奇趣站

打火机点燃奥运圣火

蒙特利尔奥运会奥林匹克圣火的传递方式非常具有创意,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做法,利用卫星进行传送,并且在最后点燃主体育场奥林匹克圣火。

本届大会关于圣火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还有一件比较有趣的事情:蒙特利尔奥运会期间,离大会闭幕还有5天的时候,比赛仍在激烈地进行着。这时,蒙特利尔市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雨,虽然只持续了20多分钟,却不幸浇灭了圣火台上的圣火。按国际奥委会的规定,火炬熄灭即意味着奥运会闭幕,因此,此次意外事件可就非同小可了。好在当天主体育场没有比赛,空旷的体育场上只有少数的几位工作人员。一位名叫布歇尔的场地监督见圣火被大雨浇灭了,随即冲上圣火台,从口袋里掏出打火机,点燃了圣火。事后,当组委会的官员们知道这件事后,深感震惊。经过时论,他们宣布,用打火机点燃的圣火无效。随后,用体育场中央的安全灯采集火种,再一次点燃了圣火。而用打火机点燃圣火的布歇尔被确认为无知而免于追究其责任。

(麻连飞荐稿)

美女旁伺的豪华厕所

西晋贪官石崇做刺史时,公然抢劫过往客商,成为巨富。他奢靡无度,喜欢与人斗富,单是他家的豪华厕所,《语林》《世说新语》《晋书》等文献都有记载。厕所里有一张纱帐大床,铺陈考究,室内放着沉香等昂贵的香料,香气四溢。还有一些衣着华丽的婢女,拿着香囊伺候,宾客们可拿着香囊排队如厕。客人完事后,脱下旧衣再换上新衣。

多数客人都不好意思当作美女的面进去方便。太傅刘实进了一回,以为误入卧室,慌忙退出。大将军王敦旁若无人,坦然入之,众婢女见他丝毫不知羞耻,笑他“必能做贼”。后来王敦真的“做贼”(叛乱)身死,石崇则先于他二十多年被抄家灭族。

(张大龙撰稿)

姓氏出状元

唐玄宗先天元年依例举行科举考试,有个考生姓“常”名叫“无名”,因姓名奇特而引起了考官们的兴趣。唐代对道教比较重视,而道教经典《老子》一书,开篇第一句便是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所以,虽然他的文章不可能取为状元,但“常无名”这个名字的道教味儿很浓,被信崇道教、尊崇老子的主考官们看中,常无名也就阴差阳错地被取为状元。

(佚名荐稿)

本源站

“干部”原来是“方框”

“干部”一词是个地道的外来词,一般认为来源于俄语,而俄语中的“干部”一词又来源于法语Cadre。它在1539年第一次在法国大作家拉伯雷的作品中出现,借用意大利语的含义,指方框,后转义为一定的场所、环境;后转为指作品的各部分安排;后又指领导一个军团的军官。之后,又指官方或企业中的高级人员。再指青年干部和所有干部。直至今日,Cadre一词在法语当中仍旧有十几个词义。这个词后来传到十月革命后的俄同,再传到我们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干部”,已被许多国家采用,其涵义是指在国家机关和公共团体中起骨干作用的人员。“干”的开头辅音是g,和c字母的法语读音十分接近。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党章中,首次使用了“干部”一词。从此以后,在党和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科学、文化等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中担任一定公职的人员都称为干部。

(阎泽川荐稿)

座右铭本来是酒具

座右铭最初并非是置于座右的铭文,而是一种称为欹器的酒具。

齐桓公生前非常喜欢这种欹器,座位右边总是放着一个用以警戒自己。后来孔子曾以齐桓公置欹器于座右警戒自己的故事教育弟子,读书学习也是这样,骄傲自满必然会招来损失。欹器空着的时候往一边斜,装了大半罐酒时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欹器给人以不能自满,自满就要翻跟头的启迪。

可能是后来这种欹器失传了,也可能是后人感到用文字更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改用铭文代替欹器放在座右了。这就是名副其实的警戒鞭策自己的座右铭了。

(佚名荐稿)

“跳槽”本是青楼语

你“跳槽”了吗?这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但在明清时期,这句问话相当不雅。

徐珂的《清稗类钞》对“跳槽”给出了非常确定的解释:“指妓女而言,谓其琵琶别抱也,譬以马之就饮食,移就别槽耳。后则以言狎客,谓其去此适彼。”意思说得很明白,最早这个词是说妓女的。一个妓女和一个嫖客缠绵了一段之后,又发现了更有钱的主,于是丢弃旧爱,另就新欢,如同马从一个槽换到了另外一个槽吃草,因此,这种另攀高枝的做法被形象地称为“跳槽”。后来这个同也被用到了嫖客身上。一个嫖客对一个妓女厌倦了,又另外找了一个,这种行为也可称为“跳槽”。明代冯梦龙编的民歌集《挂枝儿》里就有一首名叫《跳槽》的歌,歌中的青楼女子哀婉地唱道:“你风流,我俊雅,和你同年少,两情深,罚下愿,再不去跳槽。”

不知从何时起,“跳槽”这个充满狎邪意味的词被大家拿来当成变换工作的代语。也许是因为人们已经忘了这个词本来的用法。

(佚名荐稿)

猜你喜欢

圣火跳槽
跳槽
分享圣火
分享圣火
岛内九成上班族想节后跳槽
我该辞职吗?
分享圣火
忙着跳槽的人
“跳早族”莫要迷失自我
圣火传递
看我的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