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致力“ 社会阅读”推广的逻辑起点

2009-06-25胡庆连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服务意识

胡庆连

关键词:社会阅读;服务意识;生长空间

摘 要:社会阅读推广,就是让本地区每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加入到阅读行列,让读书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而构建学习型社会。公共图书馆在社会阅读推广中有其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一旦转换服务意识、拓展生长空间,发展、巩固、提高就有了符合发展逻辑的最佳起点。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2-0083-02

中国当代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城市规模也在迅速扩大。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还在以经营中小城市的理念配套各项公共设施的时候,我们的城市已经向大城市或特大城市(至少是人口)的规模迈进,这样,我们的公共设置时时捉襟见肘,盛名之下,其实难符。这是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时代。一切都在按照超越常规的方式发展着。可是,现在又是知识经济时代,城市的竞争力决定了国家的竞争力。城市的竞争力除了资源优势以外,说到底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城市人口的综合素质。这已经被人类发展的历史无数次的证明过。因此,提升城市人口素质,增强城市竞争力,是各级政府和学术界探讨的重要课题。

在现阶段,提高城市人口素质的最有效途径是:构建学习型城市文化,进而构建起学习型社会。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提供了政策保证。公共图书馆担负着普及市民终身教育的使命,是重要的公共设施和极佳的社会性学习研究场所。公共图书馆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象征。2005年底,美国公布的“最有文化的城市”排名,赫然将“图书馆馆藏”作为六大标准之一。因此,对城市居民来说,除了享受绿色环保的休闲娱乐空间,更应该享受平等、畅通的公共信息服务和知识的获取。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规定:“公共图书馆应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向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服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只有我国的香港地区社会阅读十分发达,据香港公共图书馆的资料统计,约有360多万香港市民申请了借书证。香港中央图书馆自2006年5月正式开放的半年间,访客已达360万人次。公共图书馆这座“城市记忆的宝库”真正成了城市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度旅游”资源。

1 公共图书馆引导社会阅读的紧迫性

公共图书馆在我国始建于20世纪初,刚刚迈过百年历程,是在封建社会的大内密阁和散布于民间的藏书楼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封建社会的这些藏书根本不具有公共性,不说皇宫密笈常人难以企见,就连民间藏书楼也不会让常人轻易涉足。余秋雨在他的《风雨天一阁》中这样写道:“1673年成为天一阁历史上特别有光彩的一年。黄宗羲在天一阁翻阅了全部藏书,把其中流通未广者编为书目,并另撰《天一阁藏书记》留世。……在此后近200年的时间内,获准登楼的大学者也仅有10余名。”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人口的进一步增多,我们的公共图书馆设置与人口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又进一步拉大了。更有甚者,中国当代的学习群体主要是各级各类学生,一旦走出校门基本意味着系统学习的时期告一段落。虽有“艺多不压身”的古训,但多是集中在动手能力的加强和提高熟练程度的层面上,人们习惯于定向思维和守成处世。知识更新、技术进步似乎只是少数研究人员的专利,密集型的劳动方式使人们更依赖于熟练工人的大批成长。学习——特别是全民的知识更新意识,在时光的消磨下似乎有些迟钝。2004年中国大陆的一项调查表明:每年阅读一本书的人不到全国总人口的一半。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不能不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好在这种现象正随着近年图书馆(室)的超常规建设和图书下社区、图书下农村——推广社会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有了很大的改观。公共图书事业的发展正以强劲的发展势态引导着社会阅读的加强和推广。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使公众觉得一段时间不去图书馆就觉得生活和精神极其空虚,使走进图书馆成为市民普遍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正在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也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2 公共图书馆引导“社会阅读”的策略

构建学习型城市文化,促进学习型社会风气的形成,是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的事业。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知识、文化的作用日益凸现,对人的知识水平、文化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反复充电成为终身的事业。据美国工程教育学会估计,大学毕业的科技人员,其科技知识只有12.5%来自大学课程,其余87.5%都必须从工作后的再学习中获得。既然社会性的再学习在所难免,人们不管选择哪种学习的方法和方式,但都与图书馆关系密切。公共图书馆工作是社会性的服务工作,它服务的触角可以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影响的范围也是最大的。正如北京大学吴蔚慈教授所言:“直到今天,我们可以比较社会中各类型组织,很难找出一个能像公共图书馆这样贴近群众、体系完备、基本免费的机构。”公共图书馆在隐性资源上有先天优势,它的潜在号召力和吸引力,对引导“社会阅读”有引领群伦、开风气之先的表率作用。首先,将有限的图书资源发挥最大的功效。可以视读者群结构统筹图书资源,根据需要合理调配,将服务的专业化变为社会化和系统化,将分馆和图书室开进社区、军营、学校、企业、乡镇,通过调查建立“社会阅读”的特色社区,以社区的地理位置、居民结构、阅读兴趣和学习需要为指归,相应建立有阅读取向和半专业性质的“管理社区”、“文艺社区”、“科技社区”、“军事社区”、“教育社区”、“兴农社区”和“经贸社区”等,突出服务的超前性。第二,与社区内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建立阅读导向性服务。如企业的科技小组,学校的课外兴趣小组,文艺爱好者等。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召开读书经验交流会,请专家答疑解难,聘请社区内的专家学者作读书顾问,“推荐一本好书”开展智力竞赛,开展读书评优活动等,呼吁居民关注本社区内考取的重点大学学生,激励子女好学上进。第三,不断关注知识领域的最新变化,科技发展动向,培育社会阅读兴趣,增加阅读兴奋点,提倡快乐学

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突出服务的前瞻性。

3 公共图书馆“社会阅读”推广的保持与巩固

英国剧作家萧伯拉说过:图书馆是人类的头颅。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甚至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存续和精神健康。社会阅读是一项惠及子孙万代的大事业。公共图书馆在实行其功能转换过程中,有了相对固定的读者群,这种服务空间一旦培育成功,社会阅读在一定的范围内会不断扩大,进而形成全民读书的氛围。但是社会是在不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阅读群体始终维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结构相对松散。不断有人退出,不断有人加入,要使这种平衡永远保持、并形成新的增长态势,就必须尽快培养全民的“图书馆意识”。要做到社会阅读的保持与巩固,必须从小抓起,从孩子懂事起。除了满足孩子的物质、娱乐要求外,将图书馆作为必去的娱乐场所,定期让孩子去感受图书馆的气氛,领略知识宝库的神秘和博大,感受人类精神财富的多样化和丰富性。有目的地培育孩子对知识向往的意识。在中小学设立分馆,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将课本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作合理的延伸。结合中小学的课外活动和第二课堂,教会学生合理利用图书资源进行小制作、小发明,提高兴趣,发展长处。培养开拓型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彻底改变现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从小就有了良好的研究型素质和行为习惯,社会阅读、全民学习的社区文化才能真正形成,且能长期稳固的保持着。目前,构建学习型社会,建立和谐社会的方案正在稳步实施,公共图书馆在引导社会阅读,提高全民素质中的巨大作用正在凸现。

参考文献:

[1] 王世伟.世界著名图书馆述略[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6.

[2] 程宏.美国公共图书馆一瞥[J].中外文化交流,2005,(7).

[3] 程亚南.“图书馆之城”解读[J].图书馆论坛,2003,(6).

[4] 朱永新.关于在我国城市设立社区图书馆的建议[EB/OL].http://www2.mj.org.cn/mjzt/115gc/detail.asp?EssayID=4183&subid;=137.

猜你喜欢

服务意识
关于高校学生会干部提高服务意识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问题与探究
创新意识下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
儿童自我服务意识培养探究
新时期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思路探究
物业管理人员的职业精神与素质要求
对树立政工网服务意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