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土地利用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09-06-24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09年11期

何 佳 彭 娜

摘 要 本文通过介绍生态脆弱性的相关概念、影响因素和指标选取原则等,并依托崇阳县作为实例,建立了一套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目的在于为县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提供现参考。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生态脆弱性 土地利用生态脆弱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近年来,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类生存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人口的急剧增加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生态系统自身的协调能力不断下降,人类生存的环境呈现出越来越脆弱的趋势。到目前为止,有关脆弱性的研究不少,但至今仍缺少完整的理论体系。尤其在指标体系选取方面有待加强。

二、 生态脆弱性基本概念

1988年,国际科联环境问题委员会(SCOPE)会议提出Ecotone(生态交错带)一词。生态脆弱性便由此演变而来。

对于生态脆弱性的概念,生态脆弱性是一个涉及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灾害学、气象学等学科的综合性概念。它包括三方面内容:

1、脆弱性是特定区域条件下,生态自身所具有的属性,这种性质的存在具有区域性和客观性。

2、脆弱性只有种”外力干扰”的驱动下才表现出来,外力干扰包括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自然力的作用,驱动的机制、过程、结果与研究尺度以及干扰类型、特征、强度等动态相关,扰动可能是生态系统产生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结果。

3、脆弱性的大小是通过敏感性和稳定性等指标量化评价的。

三、生态脆弱性影响因素

一般而言,脆弱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地形地貌、降水水、植被、自然灾害等;人为因素包括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改造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等。

四、生态脆弱性指标选取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指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全面反映出生态环境基本状况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指标内容划分清晰合理,涵盖全面无重复,同时指标体系中数量性指标和结构性指标要相互结合,既能反映整体状况,又能反映区域间的差异。

(二)主导因素原则。

在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时,要因地制宜的选取起主导作用的、具有区域代表性的评价指标。

(三)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的关键在于评价方法是否可以操作,理论是否实际可行,指标能否量化,资料是否可以获取。

(四)科学性原则。

要选取能反映生态环境基本状况特征以及其变化状况的指标,使评价结果能客观反映出评价区域生态系统内部结构特征。

(五)动态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具有时间概念,要能反映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趋势,并且在不同区域内反映程度不同。

(六)因地制宜原则。

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充分考虑区域生态的特点,结合评价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选取相应的指标。

五、崇阳县基本概况

崇阳县隶属于咸宁市,位于湖北省南陲,居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处于北纬29度12分至29度41分,东经113度43分至114度21分之间。东界通山县,南邻通城县和江西省修水县,西接通城县和湖南省临湘市,北连赤壁市、咸安区。县境东西最长61公里,南北最宽52公里。地处大幕山、大湖山、大药姑山之间。境内四周环山,峰峦叠嶂,愈远愈高,古喻“天城之乡”。县城总面积1959.83平方公里,具有“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格局。

六、生态环境脆弱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自然环境。

1、地貌:崇阳县四面环山,中部平缓,南高北低,千山万壑,为稍向北倾斜的地堑式断块盆地。县境内最低点壶头峡,高程39.0米,与最高点大湖山主峰相对高差1199.9米,构成境内特异的三环地貌景观,即内环平原,中环丘陵,外环山区。

2、地质:崇阳县地质构造处于江南古陆与淮阳古陆交错之间,属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的西南缘,地层分属大冶小区。境内新华厦系与华厦系构造为主,发育有不同方向,不同规模和不同时代的褶皱及断裂。境内广泛出露沉积岩,约占全县总面积的90%,主,次为变质岩和侵入岩。

3、土壤:境内土壤的形成和发展,受自然成土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差异明显,种类繁多,土壤分布既呈水平地带性,又有垂直分布规律,同时区域分布规律也很明显.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全县土壤划分为红壤、黄棕壤、石灰(岩)性土、紫色土、潮土、草甸土、小稻土、等7个土类、14个亚类、39个土属、125个土种。全县土壤按地力的优劣共分8级,耕地土壤有1-4级,林荒山地土壤5-8级。

4、气候:崇阳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温和多雨,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由于境内地貌复杂,山区、丘陵、平畈、气候差异明显,常常同季不同温,形成特异的区域性小气候。据气象部门提供,全县平均日照时数1700-1850小时,日照率为39%,年均总辐射量101-106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气温16.7℃;年均无霜期244天;年均降水量1460-1570毫米。

5、水文:崇阳县地处长江一级支流陆水河流域中段,境内陆水河主干上有大小支流50条,除金沙镇板坑港向北流入赤壁市境外,其余支流均在本境内汇入陆水河。全县河流总长531.6公里,流域面积1937.56平方公里,降水总量31.22亿立方米,年均泾流深808毫米,泾流总量16.1亿立方米,接纳客水7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约3亿立方米。全县工农业生产及生活总需水量约2亿立方米,在本省属富水县之一。

6、阔叶林与落叶针叶阔叶混交林,野生灌木林和芭茅荒草等。人工植被为四季农作物,人工森林,四旁植树和园林绿化等。境内有林面积9.92万公顷,草场(含草丛、田埂及零星草地等)面积3.21万公顷,四季农作物覆盖面积4.79万公顷,植被总面积17.92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91.43%。

(二) 社会经济。

据统计年报,2005年全县总人口45314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0612人。人口出生率为11.95‰;死亡率为5.8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2‰.全县国民收入总产值28.4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6025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10元。

七、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县域生态基本状况是自然过程与社会经济过程相互交织并与特定地域条件结合而成的一类地域综合体,进行县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要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状态为基础,又要以县域潜在自然条件、人口压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具体的指标的差异为依据,选取最能反映其脆弱性分级本质的若干具体指标。

根据层次分析法,并结合崇阳县的实地情况,该评价指标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目标层,即生态脆弱度;第二层次为准则层,包括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内部特征、承载力、生产力、人口压力、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第三层次为指标层,包括地形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破碎度、土地利用类型集聚度和生态承载力等表现指标。具体指标见下表。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资源学院)

参考文献:

[1]赵红兵.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以沂蒙山为例.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7

[2]乔青,高吉喜,王维等.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环境科学研究.200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