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2009-06-24卢钱红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会计政策原则

卢钱红

摘 要 本文从会计政策的基本含义出发,同时引出了会计政策选择的概念,介绍了我国会计政策及其选择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指明了会计政策及其选择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接下来提出我国会计政策及其选择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会计政策选择的一些具体规范。

关键词 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选择 原则

中图分类号:F234.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由于经济业务的纷繁复杂,使会计工作自始至终都要进行分析和选择。但实质掌握会计政策选择权和实际操作人员都有各自的目的和利益趋向,这必然会导致会计政策的选择朝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进行,因此会计政策选择会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影响投资者的决策,最终将会影响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会计政策及其选择研究的内容

(一)会计政策的概念。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编报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实务。我国2006年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一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是这样定义会计政策的,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从定义中也可以看出,我国会计政策中包含的内容较全面,叫法也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这说明我国会计准则越来越规范化,国际化。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概念。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管理层为达到其特定经营管理目的,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对特定的会计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进行选择的过程。由此定义知,会计政策的选择主体是企业管理层,由于经营管理者管理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所有者更多的是监督经营者的行为,所以会计政策选择的任务和权利也就由经营管理者所承担和享有,这也将导致会计政策的最终利益偏向于经营者。

三、我国企业会计政策及其选择存在问题的原因

由于相关的会计法规体系不规范,经营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会计政策及其选择的错误认识等一些原因,导致我国企业会计政策及其选择存在一些问题,存在以下可能的原因:

(一)相关法律方面。

会计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笔者认为,由于我国类似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还未完全形成,这使得我国《会计准则》及其它相关的法规的制定没有完善的理论体系来指导,而且制定相关的法规体系要有一批具有很强专业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制定出前后逻辑一致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这些都需相当长的时间,这些原因是导致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的主要原因,致使会计政策及其选择随意性较大。

(二)企业高层领导方面。

企业高层领导有可能对财务专业知识不够深入,存在一些错误意识,他们没有认识到会计政策的重要性,因而造成对会计政策及其选择意识还不够强,才致使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缺乏统一性。其次,作为高层领导,物质利益对其诱惑性很大,这造成他们在会计政策选择上会有个人利益趋向。最后,高层领导不把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有可能没有做好规划,这样很可能碰到什么问题先尽可能解决再说,而不考虑后果,这样就出现了为了上市、配股等一些短期目标而操纵利润,增大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会计人员方面。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的实际操作者,如果专业理论知识不强,很难选择出整体优化的会计政策。由现实可知,我国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确实不够。由因此就不能通过综合推理分析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会计政策,而只能凭借多年的经验来选择会计政策,而企业的经济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样选择的会计政策很可能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其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还不够高,容易受高层领导的影响,自主意识很差,不能以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最后,虽然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提供财务报告要以有助于使用者决策为目标,但由于受以前思想的影响,有的会计人员还在以突出国家宏观管理为目标,所以可以看出,对会计人员的在职培训还不够,使他们的意识还没有转变过来。

(四)企业内部会计政策选择制度方面。

由于大部分大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方面是财务各部门相互分离,而且在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各个环节都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到目前为止,对会计政策选择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合理的选择程序,也缺乏一个评判优劣的体系;另一方面,高层领导把会计政策选择权下放到会计人员,而不同会计人员对会计有不同的观点。从这两方面来讲,这将导致会计政策是一个个拼凑出来的,无法形成一个系统,这就导致了会计政策整体不协调而相互冲突,将减弱会计政策应有的功能。

(五) 监督方面。

对于我国会计政策及其选择,许多部门的监督都是没有很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财政部门的监管。财政部门具有对会计信息监管的职能,但由于财政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导致没能很好的履行监督职能。(2)企业质量考评体系。单一的质量考核指标很容易导致企业扭曲该指标的本来目的,最终歪曲会计信息。(3)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审计监督,由最近发生的一些有关注册会计师的违规案例可知,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监督存在很大问题,是由于注册会计师不够独立,上有国家相关机关,下有审计客户关系及经济利益的诱惑,导致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保持客观、公正、独立的审计原则。(4)企业内部监督。由于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各利益相关方很难形成相互合作,相互制衡的机制,不能通过企业内部约束机制来监督同层领导人员和财务人员的行为。

四、完善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规范

上文分析了我国会计政策及其选择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下文将进一步讨论规范我国会计政策选择行为,以向信息使用者提供较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首先,尽快制定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规定一个合理的准则制定程序,完善会计准则,让企业及其它相关利益方积极参与到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来,从这两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会计准则的内容。其次,完善《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特别是对企业业绩的考核指标,要规定一个相互制衡的质量考核体系,使各指标间相互制约;同时还应加大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使以身试法者付出沉重代价。再次,对高层领导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性及选择危害公司长远利益会计政策的行为对自身也有不利,这里应该引入对管理层与企业相应的长期激励机制,这一问题将会很好的得到解决;同时还应加强对他们的监督,让他们的行为得到大大的改善。对财务人员,则应端正他们对会计政策选择的态度,应以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为目标;通过提高进入会计行业的门槛,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和后续教育来全面提高会计队伍的综合素质。最后,让企业职工积极参与到企业内部监督,同时进一步分散我国国有股份,让股东也积极参与对企业的管理层的监督,从而强化内部监督;财政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注册会计师通过改变收费机制增强其独立审计的监督作用。通过内外部的监督,可以很好的规范会计政策选择行为,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以上是从总的方面根据前面提出的会计政策及其选择存在的问题来提出的具体规范,下面通过论述会计政策中一个重要政策——计量基础的选择,进一步深化已提出的相关规范措施,也可展现会计政策选择的具体运用。

计量基础包括五种计量属性,但最常用的是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基础。针对此,列举两种方法选择较有代表性的例子。

作为长期资产的代表固定资产,在对其进行初始计量时,因为对它的持有是长期的,对市场价格的变动可以不予考虑,根据历史成本的特点及相关准则规定,此时应该采用历史成本。另一个例子,就是对金融资产(此处所讲的金融资产主要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账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下同)的会计计量基础的选择。对于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应采用公允价值基础,而不应采用历史成本,因为对金融资产特别是其中的衍生金融资产,由于利息率和汇率的频繁波动,其价值不断发生变化,现行价值与初始确认数常常相差极大,其它的金融资产也有相类似价值极不稳定的特点,显然采用传统的历史成本原则显然是不能够较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信息。而对于后续计量,企业首先应当正确划分各种金融资产的类型,对中间两种后续计量采用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在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基础,因为它们或持有的目的是短期内出售、回购,或是由于市场没有报价等于原因,采用历史成本不能做到真实公允,而采用公允价值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虽然对金融资产进行的会计计量基础的选择采用公允价值能更好的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有利于为投资者提供正确地导向。但其中也提到了运用公允价值也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公允价值的特点不像历史成本那样,有凭据可以查证,它毕竟带有很大的估计性,特别对于我国尚属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对公允价值许多规范还不够完善,对其操作技术还不够成熟,很容易造成人为操纵利润现象。这也是我国适度、谨慎采用公允价值的原因。对此应加快完善公允价值有关的准则,法律法规,同时对公允价值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加强监督,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全面规范对公允价值计量基础选择,从而提供高质量财务信息,也可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

五、小结

以上通过对前章提出的问题,提出了一个相应解决规范,接下来是针对重要会计政策——计量基础的选择提出具体的选择程序和相应的规范,虽然只针对其中的一种政策提出具体措施,但作为两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无疑对其他会计政策的选择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所以应用以上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会计学专业, 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田红.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经济师,2004年第11期.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4月.

[3]葛家澍,杜兴强.会计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4]康伟等.会计政策及其影响.商业研究,2002年7月(上半月版).

[5]郑京平.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不足及完善对策.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90期.

[6]刘峰.会计准则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

[7]南昌大学会计系.2006年最新会计准则.2006年9月.

[8]徐维兰.再论会计政策选择的产生原因及经济影响.财会通讯,学术版2004年第1期.

猜你喜欢

会计政策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新准则下境外子公司合并报表编制的研究
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选择对会计职业责任的影响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的比较研究
浅析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