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

2009-06-24靳佳彬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09年11期

靳佳彬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学说体系大量引入。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西方经济学的做一次总体性的认识。

关键词 竞争神话 唯科学主义 数学形式主义

中图分类号:F091.3文献标识码:A

一、西方经济学在中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建设,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学说体系大量引入。长期以来,经济学界的主流学派,往往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不加批判的照搬,“套用”其基本理论来解释我国经济中的矛盾,指导我们的改革。这种唯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马首是瞻的做法,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方向的误导。为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改革。为此我们有必要对西方经济学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

二、对西方经济学的评析

目前的西方经济学已经建立起一个非常完整庞大的体系,其主体结构已经完成。但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各种各样的假设基础之上的。

(一)“竞争神话”的实质。

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这三大理论构成了市场竞争万能论的神话,认为市场机制能自动带来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但是,所谓“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其实质是把强者的利益普遍化为全体人的利益,其结果是加剧了贫富差距,激化了社会矛盾,其本质上是市场经济的宗教。

市场经济的逻辑即“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盲目引进的竞争机制,使得中国市场经济发育过程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或者说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关系的问题越来越突出。3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教育、医疗、住房三大领域已经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沉重负担;以“产权明晰”为导向的国企改制,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口号的市场模式,导致了中国社会分配机制的扭曲,绝大多数社会财富向极少数人集中 。

市场机制的引进使得我国贫富差距拉大,经济活动本来是人类赖以维持和改善生存状态的工具,是人类进化的手段。只有全社会全面的壮大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我们现在急需正确摆正对市场机制盲目的崇拜心理,在分析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兼顾经济发展速度与社会公平的问题。

(二)“唯科学主义”的盛行。

当今经济学界对西方经济学不顾一切的顶礼膜拜,导致了“唯科学主义”的盛行。一些学者认为,只有西方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最“科学”的科学 ,因此,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唯一重要标志是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数理推导是判断,而中国的现实国情、东西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差别等等因素,是无关紧要的,是不“科学”的。

马克思指出,经济学是不是科学,关键要看它承认不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不是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地研究经济问题,能不能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 。通过合理的抽象,来描述客观世界,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方,进而指导人类改造自然的种种活动。可是,如果通过一系列的抽象之后,得出的“理论中的世界”与“客观的世界”有明显的差距甚至完全相反,这种理论就有问题了。西方经济学是建立在一些根本不正确的假设前提下的,而且现实中的经济行为也不能无限细化。所以,将西经理论不加分析地直接运用到我国现实的经济分析中也是不科学的。

(三)滥用数学。

西方经济学滥用数学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这种滥用数学的结果导致数学形式主义的盛行。可是,西方经济学中正确的数学形式,决不能证明其经济理论的正确。现阶段的西方经济学已经陷入无用的数学符号迷阵,忽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相互依存性。其经济理论中装配数学公式,恰恰是给错误的内容以貌似科学的包装。

在经济理论研究中恰当地运用数学方法,可以使正确的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成果表达得更为准确和精确 。但是,在经济学中运用数学时,要结论正确,首先要求前提正确。数学本身不能创造任何经济理论,但是可以给错误的经济理论披上科学的外衣,使读者不易识别它的伪科学性。西方经济学家现在在他们的经济学论文、专著和高级教科书中相当广泛地运用数学,这本来是一个进步,但是,他们不考虑现实情况而滥用数学公式,无疑是不科学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不是建立在客观事实之上的一门科学,而是建立在虚幻假设基础上的理论。

三、如何对待西方经济学

我们学习西方经济学,不是为了更好地批评它,不是在理论上争个高低。唯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它,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改革。为此,对待西方经济学我们应当明确:

首先,对西方经济学进行评论乃至批评是必要的。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是高度数学化的经济学理论,如果不经过系统严格的专业训练,而只是从对该理论的介绍中了解它,评析它,是不可能击中其要害的。

其次,应对西方经济学加以应用。西方经济学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理论总结,应该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但是,在借鉴西方经济学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时,不应只是照搬其理论,而要利用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体系研究中国经济问题。

总之,我们应该明确,不管如何对待西方经济学,目的都是促进中国经济学研究的进步,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服务。中国的经济学需要改造,在改造中需要借鉴和利用西方经济学。因此,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体系,最后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建设中国的经济学,更好地为中国经济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系(研),对外经济关系方向)

注释:

蔡继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含义.学习论坛,2004(07).3-4页.

金鸿.西方经济学的陷阱.http://www.wyzxsx.com.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117页.

约翰·伊特韦尔等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第二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224页.

参考文献:

[1]李炳炎、江皓."科学经济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学术研究,2005.

[2]蔡继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含义.学习论坛,2004(07).

[3]金鸿.西方经济学的陷阱.http://www.wyzxsx.com.

[4]李正发.“效率优先”原则过时了吗——公平与效率关系新探.经济学动态,2006(04).

[5]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

[6]约翰·伊特韦尔等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第二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