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脑供血不足260例

2009-06-22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8期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疗效观察

罗 俊

[摘要]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260例患者中医辨证为心脾两虚型,260例脑供血不足者均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味中药汤剂口服治疗。结果:5年来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脑供血不足,中药汤剂口服治疗,1~2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2.7%。结论:中医辨证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脑供血不足,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脑供血不足;补中益气汤;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4(b)-079-02

脑供血不足属中医眩晕范畴,是脑血管病常见病,多发病,眩晕是由风阳上扰,痰火内阻等导致的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以头昏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表现。而心脾两虚型眩晕,多由于劳倦思虑、病久失调所致。头昏目眩、少气懒言、失眠健忘、心悸气短、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倦乏力、舌质淡嫩、苔薄白或腻、脉沉细弱为主要表现。现代医学可见于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及高血压、低血压、脑动脉硬化、贫血等病。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60例患者,均经彩色经颅多普勒(TCD)诊断证实。其中男性患者125例,女性患者135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5岁,平均45岁。双侧大脑前动脉30例,双侧大脑中动脉56例,双侧大脑后动脉65例,双侧椎动脉68例,椎-基底动脉41例。

1.2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及用法:党参25g、白术15g、陈皮15g、半夏15g、升麻5g、柴胡15g、黄芪30g、当归10g、生地25g、麦冬15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天麻15g、葛根30g、鸡血藤30g、白芥子10g、川芎10、牛膝15g。每日1剂,先煎药物先煮30min,其余药物用水泡30min,与先煎药物同煮两次,取汁300ml,早晚分服,7d为1个疗程。随证加减:头痛者加白僵蚕、元胡;失眠、多梦者加茯神、磁石;胸闷气短者加石菖蒲、薤白;面部发热者加浮小麦、大枣;大便溏稀者加薏苡仁、草豆蔻;血压偏高者加石决明、益母草。

1.3疗效标准

经1~3个疗程治疗,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为临床治愈。经1~3个疗程治疗,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劳累后无不适感为显效。经1~3个疗程治疗,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停药后仍有反复者为好转。服药1~3个疗程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者为无效。

2治疗结果

26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经1~3个疗程治疗,临床治愈106例,占40.8%,显效70例,占26.9%,好转65例,占25%,无效19例,占7.3%。总有效率为92.7%。

3典型病例

患者,女,46岁,某公司会计师。头昏头痛2年,经服多种脑血管药物,疗效欠佳,于2003年3月20日前来就诊。刻诊:头昏、头痛,闭目静卧稍轻,头部转动症状加重,伴失眠多梦、胸闷气短、少气懒言、神倦乏力、大便溏稀、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濡。

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80/min,呼吸20/min,血压120/75mmHg,神志清楚,诊查合作,面色不华,自动体位,语声低微,无异常气味,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经彩色经颅多普勒检查示:双侧椎动脉血管痉挛,双侧大脑中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左侧大脑前动脉均供血不足。

西医诊断为脑供血不足,中医诊断为眩晕,辨证属心脾两虚型,治宜益气活血、养阴安神、止痛。

方药:党参25g、白术15g、陈皮15g、半夏15g、升麻5g、柴胡15g、黄芪30g、当归10g、生地25g、麦冬15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天麻15g、葛根30g、鸡血藤30g、白芥子10g、川芎10、牛膝15g、白僵蚕15g、元胡20g、薤白20g、薏苡仁30g、草豆蔻20g。1d 1剂,早晚水煎服。

1个疗程后。头昏、头痛、失眠多梦、胸闷气短、少气懒言、神倦乏力症状明显减轻,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4体会

脑供血不足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素问·经脉别论》曰:“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损耗元气。张介宾有“无虚不作眩,当以治虚为主”的名言。脾居中土,升清降浊,驾驭上下,故眩晕无不涉及于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本病的发病多由于劳倦思虑、病久失调。导致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表现的证侯,见头昏目眩、少气懒言、失眠健忘、心悸气短、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倦乏力、舌质淡嫩、苔薄白或腻、脉沉细弱。

补中益气汤源出《脾胃论》,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现代药理作用:①增强免疫力,对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并可调节体液免疫功能,有诱生干扰素(INF)的作用。②抗溃疡,对消化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对抗乙酰胆碱、5-羟色胺、组织胺和氯化钡的作用,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③促进消化和吸收,本方十二指肠给药可促进大鼠胰液分泌,使胰蛋白酶浓度和排出量较给药前增加。④抗氧化,可使动物整体耗氧量减少,增强心肌、脑对缺氧的耐受力及降低脑组织的耗氧。⑤双向调节平滑肌,对平滑肌有双向调节作用,即当张力亢进时有抑制作用,张力下降时有兴奋作用,尤其对膀胱及子宫平滑肌有选择性兴奋作用。⑥抗肿瘤,可改善荷瘤机体的蛋白质代谢,防止贫血发展,增强体力,增强荷瘤机体抵抗力。还具有抗染色体损伤细胞突变的作用。其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时,具有明显协同作用,同时大大降低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⑦强心-升压,本方可温和地升高大鼠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血压,在强心升压的同时并不增加心肌耗氧量。⑧对精子的影响,能显著延缓精子在体外环境中运动能力的减弱,能使精子的活力保持得更久。⑨促进代谢,提高机体细胞活性。促进机体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血糖调节能力,达到消除虚证的效果。⑩抑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方中黄芪益气为君;党参、白术健脾益气为臣,共收补中益气之功。配陈皮理气,当归补血。均为佐药。升麻、柴胡升举下陷清阳,为补气方中的使药。全方大意,一是补气健脾以治气虚之本;一是升提下陷阳气,以求浊降清升,于是脾胃和调。水谷精气生化有源,脾胃气虚可除。方中黄芪与川芎同用,黄芪功长补气升阳,其气味俱轻,具升发性,对九窍不通者,黄芪实为上品。川芎功擅祛风活血,其性升浮,上行头巅,为治脑部瘀血之良药,惟其辛温香窜。多服每易耗气。二者合用活血而不伤正,补气而不留邪,有标本兼治之妙。升麻与黄芪同用,升麻味辛升发,体轻上浮,最善疏引清阳之气上升,《药鉴》谓升麻“盖阳气下陷者,可升提之,若元气不足者,升之则下益虚,而元气益不足矣”,故而必须配黄芪以补元气,则升阳而不伤气,益气而不壅滞,功善升阳益气,用于头昏目眩、清窍失聪者,最为合拍。生地、麦冬,养阴除烦,龙骨、牡蛎、天麻,平肝潜阳息风,葛根、鸡血藤、牛膝、白芥子,活血化瘀、舒筋化痰通络,现代药理研究,上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扩血管,改善循环,提高耐低氧能力。全方益气活血、养阴安神、平肝息风、化痰通络。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精神负担不断加重,是导致脑血管病发病增多的一个重要因素。5年来笔者在临床中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脑供血不足患者,均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补中益气汤疗效观察
补中益气汤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顽固性便秘55例
浅谈益气活血法在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中的应用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补中益气汤联合化疗治疗结肠癌手术后的远期效果分析
补中益气汤临床验案举隅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补中益气汤在肛肠疾病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