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一)

2009-06-20

高中生·天天向上 2009年7期
关键词:朵夫罗曼罗兰

佚 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罗曼·罗兰的文学生涯从他个性中的矛盾体逐渐发展而成,他从父亲那里吸收的爱自由、爱挑剔的高卢人精神和从母亲那里得到的艺术感受力,使他具有了以下常被描绘得奇怪的特征:一个宗教社会主义者,一位反神权的神秘主义者,一位革命的理想主义者,一名非教条主义的基督徒。他还是一位在充满巨大国际竞争的世纪坚持国际合作主义者。罗兰爱法国,但他拒绝承认一个国家能够成为理性和必要的统一体。这样看来,他身上似乎具备一系列的悖论,而他又不断地在他的小说和随笔作品中将这些表现出来。

热切参与那个时代的知识界活动的罗兰探求着将信仰、希望、爱情以及勇气等品质带给他的社会,这种信念解释了他最初为舞台写作的原因——重新激发英雄主义和对他的祖国的信仰。这里最好的例子是他1898年的剧作《狼群》。

因为受挫于舞台条件的过分苛刻,罗兰转向对著名人物的研究,他写下关于贝多芬的抒情生活的文章,以及关于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研究。这些对他心目中的英雄的纪念并非评论性传记,而是为获取这些伟人精神而作的充满诗意的努力。罗兰在描绘贝多芬肖像的同时,试图画出20世纪的肖像及其梦想。

罗曼·罗兰对传记的兴趣充分体现在他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之中。这部小说为20世纪力求捕获整个生命经历的伟大传记小说开辟了道路。罗兰否认这部作品是小说,作品松散的结构和问题也很自然地显示出他对形式的拙劣掌握。不过,在罗兰眼里,一个人的生活不能被关闭进文学形式的狭隘领地中。《约翰·克里斯朵夫》写的是一位音乐天才与自身、艺术及社会之间的斗争。罗兰刻画了一个充满矛盾和不协调的性格,一位满怀生命热情却又遭到敌对世界误解的极其诚恳的艺术家。它被称为20世纪的最高贵的小说作品。另一方面。现代评论家对罗兰的这部最著名作品挑剔得最多,一些人认为它过于零碎、冗长。对另一些评论家来说,它缺乏文体感:语调方面有一定的跳跃性,语言也总在狂欢式和严肃式之间变化不已。即便在有生之年。罗兰也经常遭到这些批评,他的辩护是:《约翰·克里斯朵夫》恰似生活本身一样充满插曲和偶然。对他来说,作品的意义在于生命的延续,从一个灵魂到另一个灵魂的火花。

《约翰·克里斯朵夫》牢固地奠定了罗曼·罗兰在20世纪早期文坛的声望。有趣的是。他在这部作品中预见了一场毁灭欧洲的战争的来临,作品完成不久,这样的战争就爆发了。此时他写了一系列文章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呼吁作战国的知识分子们去争取和平。这引起了一些人对他的文学地位的强烈愤怒。有法国评论家认为他只是个智商高的骂街文人,这成为他和法国年轻人之间的也许永难愈合的一道裂痕。

(节选自斯蒂芬·茨威格的《罗曼·罗兰》,有改动)

1、请从精神和作品方面对罗曼·罗兰作出精要的概括。

2、根据文中的表述,请你对《约翰·克里斯朵夫》作出评价。

3、请结合文中画线的句子,另举一例(本文之外),谈一下你对“作品的意义”的理解。

本刊责任编校曾向宇

猜你喜欢

朵夫罗曼罗兰
曼罗兰中国有限公司
聂赫留朵夫羞愧中的利他性与利己性
——《复活(节选)》中的人性理想寻找
李斯特与贝森朵夫
罗曼·罗兰为敬隐渔译《约翰·克里斯朵夫》在中国发表的题词:《若望·克里斯朵夫向中国的弟兄们宣言》
《罗兰·巴尔特自述》:“反自传”的自写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