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设疑要效率

2009-06-18徐红慧

考试周刊 2009年33期
关键词:财政收入读图分配

徐红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没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于无疑处有疑,方为进矣”。可见,“设置疑问”对提高课堂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编人教版《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导入新课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是整体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精心准备导课设疑,能增强学生有意注意力,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新课教学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政府的职能”课始,我是这样导入的:在屏幕上打出常州市市长王伟成的照片,设问:“王市长在哪里上班?”学生回答:“常州市人民政府。”“同学们,你们知道市政府的职能有哪些吗?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P37,找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哪些方面。”这一导入既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迅速进入阅读状态,激发求知欲,又引出本课内容。

第二,跟踪文中的问题设疑,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学生学的知识已储存起来,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适当点拨,引起他们联想和回忆,达到举一反三、激活他们联想思维的目的,锻炼他们的归纳和综合能力。例如:在讲“政府的责任”一框时,课文中讲道:1944年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因公殉职,在追悼会上,毛主席号召政府工作人员要以自身行动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此,我设了一疑:请同学们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各地涌现出的“公仆”。学生踊跃发言,纷纷列举了孔繁森、焦裕禄、任长霞、牛玉儒、经大忠等先进人物,使“对人民负责”这一中心课题,在学生的联想中而深入人心,升华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质疑问难,启发学生思维。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造。”教学中,提问是常规教学法之一,只有提问艺术运用恰当,才能启迪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智力,活跃教学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进行教学课堂设计时,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有意创造悬念,启发学生质疑。例如,在学习“财政收入与支出”时,教材中提到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为了进一步分析国家收入与个人、企业之间的关系,我设置了这一疑问:“财政收入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进入了热烈的讨论和争辩之中,经过讨论得出:“国家应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采取质疑问难,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而且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

第四,巧用插图设疑,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插图是教材编写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往往一幅插图就是一个知识点,漫画专题也是中考题型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堂中几乎每节课都离不开插图,用插图设疑是我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在讲“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框时,有这样三幅插图:图一,“我靠劳动致富”;图二,“我靠科技发家”;图三,“我靠投资获利”。在让学生读完图后,我设疑:“以上三幅图属于何种分配方式?有哪些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通过对这一设疑的讨论,学生们弄懂了插图的本意,达到了“设疑”的目的。当然,插图中设疑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

第五,收课设疑,余音绕梁。采用设疑收课能给学生以想象和回味,收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在讲“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框时,评价了几种就业观后,我这样收课的:“同学们,国家现在鼓励青年人自主创业,你想创业吗?知道如何创业吗?请听下回讲解!”学生笑声一片,同时,也为下节开展综合探究课;“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打下了基础,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延伸。

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在教学,即教学生如何学。”教师设疑也是为了学生“学”得更好、更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设疑也是“教会学习,教会方法”,“授之以渔”。只要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猜你喜欢

财政收入读图分配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财政收入走势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