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本”为本,读写双赢

2009-06-18

考试周刊 2009年33期
关键词:尊重人才云雀刘备

曹 霞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我认为,语文教学就应该把教材上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语文技能,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促使他们的语文能力不断发展,即达到以“本”为本,读写双赢的目的。

中国著名哲学家周国平指出:“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仅是吸收和接受,同时也是投入和创造。”不难看出,语文教学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激活自己的灵感,从而写出独抒己见的作文来,即真正实现语文教学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的目标。那么,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该如何依托“文本”,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让阅读更好地服务于写作,同时,让写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走进人物,塑造典型的形象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写东西要靠平时积累,接触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可用的语句也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了;读到一定程度时,就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就可以做到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明白。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写人的文章。我们在教学时,就要带领学生“走进人物”,特别是走进人物的语言,走进人物的动作,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用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体会人物的特点,并学会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

例如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三顾茅庐》一课,是由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历史故事,主要表现刘备尊重人才的特点。在教学时,我紧扣文章第一节的“诚心诚意”一词,首先引导学生到文中去找表现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诚心诚意”的句子。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人说:“文中有一处刘备与张飞的对话——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这一内容足以表现刘备的尊重人才。”于是,我让学生再次自读,思考:这一段话主要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学生不难看出,这是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其次,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思考:张飞、刘备二人的对话,重点是表现谁的呢?讨论得出:本处抓住人物语言,运用对比反衬手法,表现刘备是一个“尊重人才”的人。一步步下来,学生理解了本节内容,同时还学到了相应的表达方法。随后,又有学生找到一处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句子:“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继而,我让学生默读思考:这一段文字主要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并让学生拿笔画出最能表现刘备“尊重人才”的关键词语。最后,我让学生抓住关键词“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快步走进”进行感情朗读,读出对刘备的敬重之情。如此设计,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此段文字是借助人物的动作和细节描写,从而表现主人公的美好品质。

在课堂上,我相机安排了一个片段练习:学习本文写法,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一会儿,不同的典型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学生有的写“工作负责的老师”,有的写“乐于助人的同学”,有的写“关心子女的妈妈”,有的写“生活节俭的奶奶”,等等,虽然所写人物不同,但每篇习作都能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细致描写,将其塑造得栩栩如生。这一练笔无疑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很好反馈,同时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理解与运用可谓是相得益彰。

这样的课例很多,如果教师一直做到积极“疏导”,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采集到零琼碎玉,学生就一定会有不菲的收获。

二、理清脉络,记叙鲜活的事例

课文是最好的阅读和写作例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一篇文章在手,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脉络(特别是记事的文章),既要能“读进去”,又要能“写出来”。我时常采用改写或仿写文本的方法,深化理解,加强运用,取得“读写双赢”的效果。

例如小学语文第八册的《春日偶成》一诗,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诗人郊游时的愉快心情。在学生初读全诗的基础上,我提问:“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作答。我又让学生再读古诗,接着问:“结合插图,你发现图中还有哪些景物诗中没写到,你准备如何来帮助他补充呢?”学生自由发言,我随后又问:“如此美妙的景致,诗人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可用诗中句子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说说。)如此的问与答,帮助学生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即借助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快乐之情。于是,我留下一道课堂作业:改写《春日偶成》。这样的课堂设计,既深刻地理解了诗文,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一篇篇有血有肉的“大作”应运而生,真是一举多得。

再如小学语文第八册《云雀的心愿》一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看到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故事用拟人化的手法,以描写人物对话为主线,先讲云雀妈妈带小云雀到外面看看世界,这是事情的起因;再写小云雀分别来到沙漠、大河上空所看到的,这是事情的经过;最后是妈妈告诉他森林的重要,他决心让“沙漠变绿洲”。文章层次清楚,揭示了一个环保的中心。教学时,我层层引导,让学生走进文本:小云雀随妈妈分别来到哪些地方?他们都看到了什么?小云雀有什么心愿呢?步步展开,学生理清了脉络,明确了中心。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以“××的心愿”为题写一作文。学生纷纷动笔,有写“青蛙的心愿”,号召人们要保护益虫;有写“馒头的心愿”,告诉人们要珍惜粮食;还有写“地球的心愿”,警示人们要爱护地球……选材各不相同,学生从文本中走出,走到了现实生活中来,记叙了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揭示了一个个深刻的主题。通过仿写,学生既培养了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又真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抓住特点,描写优美的景物

较之于写人、记事的文章来说,小学语文教材中写景、状物的课文相对少些,但每一篇都是可学性极强的好例文。我们不妨以其为拐棍,让学生走进文本,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写出此类的好作文来。

例如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九寨沟》一文,通过对九寨沟雪峰、古木、湖泊及禽兽的描写,表现了九寨沟的美,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你觉得九寨沟美在哪些方面?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呢?作者是怎样来表达这些美的呢?学生或自找,或讨论,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到了答案:作者分别介绍了九寨沟雪峰的高、树木的多、湖泊的清及禽兽的奇,抓住各种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描写生动具体。走进文本,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写景状物类作文的习作要领。继而我布置练笔作业:以《我们的校园》为题写一两段话。学生触类旁通,写作兴趣浓厚,通过描写校园里的花草美、树木多、河水清、操场宽、阅览室大等景物,抒发了自己的爱校之情。在语言表达上,不少学生还学会了比喻、拟人等手法,语句优美流畅,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的“活学活用”。

纵观小学阶段,学习的课文上百篇,教师如果能活用手头的教材,何愁学生的阅读怕烦、作文怕难?教师如果注重了语文课堂上的理解与运用,何愁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无法提高?我坚信:以“本”为本,让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定能取得读写双赢的好效果。

猜你喜欢

尊重人才云雀刘备
云雀叫了一整天
读懂刘备
从如皋实践看如何打造一流县级融媒体中心
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
灵感的云雀
云雀
刘备与徐州
197恢7复—高2考017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
浅谈班主任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刘备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