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放飞思想

2009-06-18

考试周刊 2009年33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课堂

周 英

庄稼的成长需要肥沃的土壤;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宽松的环境。一位哲人说:“民主的有无,民主的程度,在一定程度内决定着受教育者的品格,专制的教育培养不了健全的人格。”但是,有的教师在上课时十分注重教学纪律,要求学生始终规规矩矩地“看、听、记”,教师问一个问题,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极少有学生自由提问,学生的一些创新意识和参与意识在不知不觉中被这种“学习纪律”所扼杀。与西方国家的生动活泼、自由随意的课堂教学相比,我国学生的灵气,在我们刻板的教学模式中被抹杀得几乎荡然无存。

为了追求升学率,许多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把学生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活动。“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孰不知,这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也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刘国正语)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消失了,语文课怎会受学生喜欢?因此,让学生从束缚中走出,让学生放飞思想,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实施语文新课标,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那么如何放飞学生的思想?

一、更新教学理念,变授业者为合作者

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必须首先加强学习,在转变教育观念上下功夫”。的确,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只有切实转变观念,才能带来课程改革中教育教学行为的变化,促进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要转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构建充满活力的开放的课堂教学,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从传统的授业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是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发展的合作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新型教师。课堂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习的场所,而是教师能量释放,学生生命闪光的基地。如果教师能真正认识到这些,并在课堂教学的实际中加以实践,那肯定会出现教师教得高兴,学生学得开心的喜人局面。

如果说“旧”课程基本理念是以“知识学习”为中心,进而是以教师的“教”为重心而展开课堂教学过程的话,那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进而是以学生自主地、体验地、快乐地学习为重心而展开课堂教学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放下架子,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一起研读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师生合作,共同研究,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探究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思想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放飞。

总之,教师应摒弃“唯师独尊”、“唯师是从”等专制的师生观,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地沟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对话,是一个生命与许多生命的一种心灵的交流与沟通。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垃底说的:“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

二、开设灵动课堂,放飞学生思想

高中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和文本研习,这就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良好条件。因此,开设灵动课堂,营造和谐氛围是完成新课改学习任务的一个重要途径。具体做法是:

1.合理设计,启迪智慧。

“课堂是智慧教学的主阵地,精心设计好课堂的智慧生长点是语文教学的灵魂”。①因此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根据新课程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设计不同的教案。目前新课改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新课程的设置更体现了“人文性”。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应从“人文性”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情感上的熏陶、智慧的启迪。笔者在执教余光中《假如我有九条命》时,巧妙设计了五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高潮,在进行能力拓展时,学生撰写的人生感悟,异彩纷呈,获得听课老师的赞许、喝彩。

2.讲究民主,尊重个性。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有思想,有追求,有个性。高中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应“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学时,应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与学生一起探讨,一改过去被教材、教案牵着走的被动局面,主动迎合学生的思路,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权利,尊重学生提出的意见,建立一种宽松、民主、融洽的学习氛围。试想,在宽松的环境中,谁不愿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才华?

3.方法多样,激发兴趣。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采用“小组讨论法”、“主题探究法”、“师生合作法”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阅读教学中,针对必修课、选修课及课外自读课等不同课型,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精读、研读、略读、浏览、速读等方法,圈画点注,提高阅读效率。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可以把作文课上成辩论赛,可以把诗歌教学变成诗歌朗诵比赛,可以把小说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可以让严肃的人生问题变成别具一格的实验游戏(如毕淑敏的《人生五样》),可以欣赏由小说改编的电影,比较小说与电影在刻画人物方面的异同(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还可以把《百家讲坛》带入课堂(如《史记》选读,《唐诗宋词》选读)。

4.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刘国正先生也说:“在课外的天地里,学生得到语文训练的机会很多很多,是课内不能比的。”所以,让学生收看电视,体会广告词的精妙;让学生参观南通的蓝印花馆,了解蓝印花布复杂的工艺;让学生走进自然,感受春的律动,品味冬的静谧。

总之,开设灵动的课堂,不让语文成为预设的静态的教案,而让语文变成动态的生成过程,时时充满未知和新奇,处处蕴藏感染和活力。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条件,让学生自己学,树立主体意识,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也可让学生合作学,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倾听与沟通,学会协作与分享,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自由、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三、重视爱心教育,健全学生人格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禅院里有一个老禅师,一天晚上在院子里散步,发现墙角边有一把椅子,一看就知道是有出家人越墙出去溜达了。这位老禅师便走过去把椅子移开,自己就地蹲在那里。过了一会儿,果然有一位小和尚踩着老禅师的背翻墙跳进了院子。当小和尚看到自己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时,吓得惊慌失措,张口结舌。这时,老禅师没有严厉训斥,而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从此,再没有人越墙到外边闲逛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也是一种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真正的教育说到底是爱心教育。爱的种子需要爱的土壤,爱的阳光和雨露。如果说新课改为学生的健全人格提供了爱的土壤,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阳光和雨露。让老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它会是冬日里的阳光,温暖学生求知的心房;让老师把激励送给学生,它会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让老师把赏识赐给学生,它会是和风,是船儿前行的力量;让老师把尊重赋予后进生,它会是天平,能承托起同样高贵的人格。

正如陶行知的一首诗中写道:“风来了,雨来了,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了。”这是教师爱心教育的最高境界,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抬起头来走路,才能让学生在爱的阳光和雨露中健康成长。

总之,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科学定位好教师的角色与地位,认真贯彻“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最高宗旨与核心理念,关爱学生,放飞学生思想,张扬学生个性,才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注释:

①用智慧诠释教育人生.江苏教育研究,2009.1.

参考文献:

[1]课改:教育新视角.

[2]给教师的建议.

[3]高中语文新课程——理念与实施.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