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音乐带进语文课堂

2009-06-18吴志方

考试周刊 2009年33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想象素养

吴志方

摘要: 构建新语文课堂,要找到构建的维度与支撑点。语文的课堂,闪耀着人文光辉。凡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心灵的产物和情感的结晶,它能给人美的享受、情的感染、意的激发。而运用音乐,把音乐带进语文课堂,则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音乐,学生获取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音乐,诗歌教学不再乏味;通过音乐,启发学生想象思维,促进学生新感悟;通过音乐,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作文生动起来。

关键词: 语文课堂音乐人文素养

传统的语文教育中往往比较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技能的学习,忽视人文素养的熏陶,忽视人文精神的培育。语文新课程性质定位在“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强调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尝试从歌、戏入手,注重发挥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努力为每个学生提升人文素养,或许就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一、引入民歌,给语文课堂带来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与地域文化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语文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之血肉,是指导人的行为的基本因素。语文素养的发展是以情感为基础的,积极的情感可以成为个体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的内驱力。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情文并茂的名品佳作,文章的字里行间与结构安排及意境渲染中倾注了作者浓浓的情,寄托着作者深深的爱,在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发掘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的精心设计与匠心独特的安排,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就将教师的心、学生的心、作者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在灵魂深处和作者的情怀融为一体,从而为情感教育的展开打下深厚的感情基础。那么学生心中的情弦,教师怎样才能为其调好弦,定好调呢?怎样才能将作者、教者、学生三者的心声变成美妙的交响乐呢?

语文教学要注意把学生放到一个完整的、立体的环境中去感受,由一条音乐文化主线贯穿,让学生进入生活中、情感中、文化中,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了解并从中有所感悟,从内容到形式都充分建立在丰富的文化层面上,表现浓郁的民风民情及人文品格,使语文出现整体状态,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例如进行《安塞腰鼓》的教学时,考虑到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是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若在朗读教学的基础上,辅之以音乐手段,选择《锦绣中华》来辅助教学,让曲子的气势、节奏、形式与文章紧紧共通,让生命和力量产生相通,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在上《安塞腰鼓》之前,可以先放全曲,以求引人入胜。这是以乐曲带入新课,并为学生理解作品作一个铺垫。然后在教师充满激情地范读文章后,学生配乐小声跟读。教师提出整体感悟文章内容的要求。(要求学生能用关键词来表达出感悟的内容)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了“热烈、豪放”等总体印象。接着教师再次播放《锦绣中华》,让学生边听边默读文章,思考文章在内容、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准备就这些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

通过讨论,学生能较准确地把握这些内容,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高原人跟文中恢宏气势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领会到黄土高原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领悟到黄土高原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豪迈气概。

课堂小结时再次播放《锦绣中华》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现音乐的独特的美,也以音乐的力量来体现文章排山倒海的气势,宏伟壮阔的场面,快速跃动的节奏,展示出强大的力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黄土高原上的主人也正是用这种震天动地的鼓点展示了自己伟大的力量,也宣泄了长期闭塞的郁闷和痛苦,向人们庄严宣告:那隆隆的鼓声就是进军的号角,他们要向建设现代化新中国的目标出发。

二、引入音乐,唤醒沉睡的诗歌教学,给语文课堂带来新活力

江泽民同志在接见“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的演创人员时说:“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但是怎样引导青少年学生发现诗歌的美,欣赏它的美,并且走进欣赏领会诗歌的王国里,享受诗的美感体验呢?

如教学《化石吟》这样一首科学抒情诗时,尝试用音乐导入,播放音乐《木鱼石的传说》,教师解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学生们听了歌曲,也会想象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得到提高了。

三、引入音乐,开启学生想象思维,给语文课堂带来新领悟

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不会明确地写出所有的思想,常常会让读者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即在“无”中又暗暗地渗透丰富的“有”。以音乐为媒介,引导学生创立新的审美视野,把作者有意无意忽略的地方,通过再造想象弥补,使之具体化、深刻化。然而这种弥补需要心灵的自然放松,在压抑的环境下,学生只会封闭自己的心灵,根本谈不上想象、创造。巧用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互相交流,对事物产生新的更深入的看法,从而再进行课文再创作。

音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让想象插上翅膀飞起来,让语文课堂借助音乐语言,把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所倾吐的情和意,叩击学生的心灵,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

四、引入音乐,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作文生动起来

我把美妙的音乐引进作文教学中。如一次想象作文训练,我先让学生欣赏乐曲《荫中鸟》,听不同乐器的音色,感受乐曲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然后自由想象,描述心中形象,再叫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谈谈自己在音乐中感受到的内容,最后让学生作文。通过有趣的音乐刺激学生感官,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孩子们产生如闻其声、如视其物、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并且十分愉快,把学生的写作训练与情感体验充分协调起来,培养形象思维、发展语言功能,拓宽孩子们的写作思路。要求学生运用已学到的旋律、节奏等音乐知识感知、理解音乐,在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进而成文,也促进了音乐学科的学习。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所以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心理机制得到愉快,就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而且,以乐传情,能使学生得到文学美学与音乐美学的双重熏陶,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精彩。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想象素养
快乐的想象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