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之于文,悟之于心,会之于神

2009-06-18丘伟文

考试周刊 2009年33期
关键词:情感性梨花感情

丘伟文

摘要: 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具有一致性。形象性、情感性与愉悦性是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三大特点。美读、寻线、入境与悟文是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四大法宝。

关键词: 阅读教学审美教育特点方法

一、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的一致性

1.《中学语文大纲》中明确地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自然世界美不胜收,人类社会美不尽言,宇宙是美的空间,生活是美的世界。对美的揭示、领悟、创造,离不开语言文字——阅读材料。因此,我们阅读的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学世界。美的根本意义在于培养人、美化人。我们阅读材料,几乎都与人的美化有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顺理成章的事。

2.寓教于乐是语文教学的优选手段,而它正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首先,美育和阅读都有感性形式的吸引力,其形声色味等因素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而成;其次,都具有感情的感染力,以情动人,理见其中。情感的感染是精神愉悦的重要内容,只要有感情的共鸣就能达到陶冶品行的目的;再次,对人的态度是充分自由的,不强迫,不枯燥,教者生动活泼,听者轻松愉快;最后,所产生的作用是情不自禁的,感情共鸣,褒贬随成,美便情不自禁化入心灵。

二、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特点

1.形象性。这是由阅读对象决定的。形象性首先来自于语言文字本身,其次来自于语言文字所展现和塑造的形象,再次来自于作品整体呈现的意象。审美活动实际上是对艺术形象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不是抽象的概念的认识,而是具体形象的认识,是通过艺术形象的感受、联想、想象进行的。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一段描写百草园的文字,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了生气盎然的童年乐园,与三味书屋的死气沉沉、枯燥乏味形成对比,读者在这种形象化的对照中体味到了文章的意蕴。

2.情感性。阅读审美的情感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审美主体的情感性。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无不充满着感情。“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刘勰《文心雕龙》)说的就是由于感知到自然景色的变化而引起人的情绪活动。在文学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没有感情的参与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欣赏。

(2)审美对象的情感性。审美对象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阅读中大量文章无不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从作家的创作实践来看,情感在创作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早已有过深刻而全面的论述。他把文学称之为“情文”,认为创作必须抒发作者强烈真挚的感情,“为情而造文”(《情采》);认为“情”是作家创作的前提,“情动而辞发”(《知音》)。

3.愉悦性。人们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时,往往为其所感动、所倾倒,感到整个心理功能的活动都处于自由、和谐的状态,全身心都沉浸到一种无比愉悦的精神境界中,这就是审美的愉悦性。审美的最终结局或效果就是为了获得这种特殊的快乐。列夫·托尔斯泰认为,一件艺术品,当人们看它的时候真正地能够唤起人们的愉悦,才能算是一件美的作品。宋代欧阳修说他读梅尧臣的诗时感到“陶畅酣达,不知手足之将鼓舞也”。阅读教学就是要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对文中的思想情操美、理想境界美、艺术形象美、文章的结构美、语言形式美、谋篇布局美、风格情调美等探幽访胜,采珠撷宝,从而受到感动,得到启示。

三、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方法

1.美读——领受情境美

叶圣陶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

美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美感的基本途径。它把无声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储存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传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直接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美读像一根神奇的指挥棒,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多方面地感知作品的内容,获得初步的审美享受。

2.寻线——体察文思美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课文作者在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提炼加工、著笔成文时,需要精心地构思,合理、巧妙地剪裁、组材,纵横捭阖,各极其度。作者总是顺着一定的思路布局谋篇的,学生只有遵循这条路,才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美学趣味及艺术匠心。

例如《驿路梨花》所写的山间茅屋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十余年,作者构思时以小茅屋的主人为红线,选择了最佳的表现角度——“我”在驿路的所见所闻;截取了最佳的时间阶段——夜行投宿不定期一晚一晨;设计了最佳的组合序列——借瑶族老猎人之口引出梨花姑娘的传闻,又借梨花妹之口引出解悬念和误会的消释,读者享受到一种柳暗花明的美感和豁然开朗的快意。小说的标题托梨花显旨,主人公借梨花命名,景物描写多以洁白无瑕、馨香四溢的梨花为衬托,结尾引陆游的梨花诗点睛,将风物美、人情美、仪容美、心灵美和谐统一于“梨花”的艺术形象之中,突出了雷锋精神处处开花、代代相传的主题。

3.入境——理解意蕴美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作者写文章,胸中必定有一个境,即一定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生活图景:作品写出来总饱蘸着作者的主观感情。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来。

4.悟文——明悟语言美

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文章写了些什么,还要让他们明悟作者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会这样写。

例如《荷塘月色》以“一粒粒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和“笼着轻纱的梦”,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所独具的明艳、亮丽的风采和薄雾中的荷花所特有的朦胧、迷离的神韵。文中运用了“亭亭”“脉脉”“蓊蓊郁郁”等20余个叠词和“袅娜”“参差”“苍茫”等十来个双声叠韵词,其韵律感赋予散文以音乐美,其摹状性又增强了作品的形象美。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旧中国一个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企望从月夜荷塘清丽幽雅的景色中寻求解脱的淡淡的喜悦和哀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品味炼字的贴切和用语的精妙,可以使学生既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又从作家文笔之长中吸取语言滋养,逐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钱威,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元庆.中学语文教育心理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语文出版社.

猜你喜欢

情感性梨花感情
梨花美
梨花艳清明
梨花之歌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梨花里的白》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后现代椅子设计中的情感性语义表达
浅谈语文课情感性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