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2009-06-18单丽君

考试周刊 2009年33期
关键词:化学信息技术探究

单丽君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活动应该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新教学理念的关键。笔者就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谈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强调师生交流,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

为了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会交流合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自觉地转变角色,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与学生互动,求得共同发展。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差异性,作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引领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注重学生学的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发展性。

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对既有的问题提出质疑,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获得结论、交流反思等环节中,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三、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教学

教师要能够自觉地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论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组织课堂教学,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观察方法、实验方法、资料和事实的处理方法、科学抽象方法、模型方法、假说方法等。运用科学方法论的一般过程设计的教学模式主要为: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和化学实验事实—整理加工资料和事实—科学抽象—得出结论,形成化学概念、定律、原理和理论体系—应用;还可用假说的方法进行设计;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和化学实验事实—提出假说—推理判断—实验检验—得出结论—应用。

四、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定位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全面改革。信息化课程的优势是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与同伴交流合作、研讨问题的能力,以及加强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理论教学一直是困扰许多化学教师的难题。例如:在物质结构部分的教学中,由于微观粒子及其结合、运动和排列的不可感知性,多数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如果利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话,学生通过观摩一些模拟动画,就能够得到直观、感性的认识和体会,进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如果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对事物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有更进一步的加深,学生的思想和情绪会自觉融入到问题中,从而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化学学科中,它比较适合以下课程类型的教学,如: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模型、难以实现的化工实验模拟(如危险系数高的实验、温室效应实验等)、化学工程模拟(如化学平衡过程、化学反应历程、化工生产过程)、对化学原理理论解释的模拟等。

有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如果没有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应用(尤其是公开课),该课堂就是不完整的,不能体现现代教育的特色,从而在课堂评价中将是否有信息技术的应用列作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只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为用媒体而用媒体,在课堂教学中难以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去分析、解析的知识时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突破难点,但并不是说每一节课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有些教师出于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将一些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录像甚至多媒体模拟动画课件来替代展示,这也是十分不可取的。这样做不但没有真正体现化学实验教学的本质意义,而且使学生没有实际观察、思考、判断和分析实验的机会,进而使学生因为缺乏了现场感而没有学习兴趣,反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定位,让信息技术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五、改变备课方式,加强集体备课

一些教师备课大多数自己的课自己备,把自己关在教研室里一人一本教材一本教参,自己讲的自己知道,可谓“关门教书”“闭门批改”。备课、上课主要凭自己的经验,备课内容、形式、方法没有多大的改进。新课程下的备课就是教研,备课本身就是一种教研活动,从备课起就应该改革。教师的合作备课特别重要,靠集体的智慧可以大大提高备课质量。教师应集体备课,集中说说议议,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统一教学理念,统一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一起分析哪儿是重点、难点,分析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评议出教案框架,定出大体的方案。然后每位教师对照课标,研究学生,钻研教材,研究学法,发挥创造性,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本班学生情况,进行补充修改,写出每节的个性化的以学定教的教案。写教案的过程恰是对课堂教学筹划的过程、整理教学思路的过程。集体备课就是把“个人自备”“集体交流”“个人整理”等几项工作结合起来。老师互相听课、评课,进行教研活动,以老带新,骨干教师跟踪指导新教师,取长补短,就可以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集体备课备什么呢?教师要把让学生“专心听讲”的内容设计成学生“多动多讲多问”的有意义的问题,也就是把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操作、例题等基本知识中的句号变成问号,改编成学生探究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旧的课堂状态,用有思维容量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把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用问题解决重点、难点。

猜你喜欢

化学信息技术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