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能力培养必须以重视母语为前提

2009-06-18

考试周刊 2009年33期
关键词:荷尔德林母语外语

吴 丹

摘要: 本文从目前翻译理论和实践领域的现状,结合荷尔德林、冯象、别宫贞德等知名译者对翻译与母语相关性的认识,从翻译的标准、翻译的过程两个层面探讨了母语水平对翻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得出翻译能力的培养必须以重视母语为前提的结论。

关键词: 母语翻译能力培养翻译标准翻译过程

一、引言

母语对外语学习造成的影响是语言学家绕不开的研究话题。在二语习得研究中,Bright和McGregor(1970)提出的母语的掌握对二语学习具有干扰的理论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回响。所谓“干扰”,是指一种语言对学习另一种语言所产生的负迁移作用,“是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适合的目的语形式”(Jack C.Richards,1992)。即使是在要求双语能力并重的翻译领域,人们也习惯性地将更多的目光投向母语对翻译的负面效应,而非正面效应。笔者统计了中国期刊网上标题内含有“翻译”和“母语”的30篇相关论文,其中20篇讨论的是母语负迁移。

让人不禁疑惑,是母语的正面作用不突出吗?还是国内译者母语水平已经高到无需重视的地步了呢?其实都不尽然。笔者所接触的译者、翻译专业研究生都不可避免遭遇到了英汉翻译无词可用或翻译腔的问题。报纸上也时有“学外语忽视母语,好翻译出不来”等文章。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奖、CASIO杯翻译竞赛等奖项名额空缺,无人可授,因为“我们国内的译者之所以没能在比赛中胜出,并不是因为外语水平,恰恰是在中文表达方面无法与人比肩。常常是他们的外语水平要远远超出母语,而在中文表述上出现了问题”(黄源深,2006)。这些都无不让人意识到我们有必要研究母语水平对翻译的正面作用。

二、译者对母语因素的思考

与理论界将侧重点放在翻译标准、技巧、主体性等本体论或双语对比研究不同,翻译家们直指母语在翻译活动中的重要性。德国诗人荷尔德林(1770—1843),被列为浪漫主义先驱,著有《给大地母亲》、《莱茵河》、《怀念》等。但比较不为人所知的是,荷尔德林还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他曾经翻译了索福克勒斯的两部悲剧《奥狄浦斯王》和《安提戈涅》,译本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对于语言与翻译,他自有一番独特的理解”(许均、袁筱一,2001)。可以发现荷尔德林对母语与翻译之间关系的认识对我们深具启发意义。荷尔德林认为,对于学习者来说,即使是属于本民族的东西也应该像异国文化一样来学习。“我们学习任何东西的难度都不会超过运用本民族的东西的难度”。曾翻译《圣经》的冯象先生也表示“翻译,是母语的竞赛”。无独有偶,日本翻译家别宫贞德也称日本人翻译外文时就像参加一场与日语的搏斗。要学好外语、学习外国文化无不与你对日语本身、日本文化的“重新认识”所下的功夫成正比。

三、母语对翻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从翻译的标准角度

自一百多年前严复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以来,虽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但总体来说,“信、达、雅”还是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如果说,“信”即“忠实于原文”强调的是对原文的理解,“达、雅”,尤其是“雅”则强调的是译文与原文文体上风格上的统一,而这必然要求译者具有相当的母语水平。

此外,从美学角度提出的翻译原则,以许渊冲的“三美说”为代表,更是要求译者在吃透原文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目的语潜心琢磨、精雕细刻。这要求译者在进行英汉翻译时,对母语的措词进行严格的把关。

例:原文:It is popular for the fine view from the summit of the mountain.

译文1:山顶的美丽风景很出名。

译文2:从山顶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这儿风景独好,遐迩闻名。

从字面意义传达的角度,两种译文都完成了任务。然而,译文1和译文2在读者心中留下的“美”的程度却大大不同。相信对于大部分中文读者来说,译文1传达的“美”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该译文没有完成传达原文读者在阅读时得到的美的感受。

2.从翻译的过程角度

翻译的过程可分为理解、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译者在理解母语时通常不会遇到太大的问题。而在表达阶段,如果没有对母语语言体系进行系统的梳理,对母语语言特征有深刻的了解,译者就不可能仅靠一些日常用语,将作品翻译到位。以杨必女士翻译的《名利场》为例,她不是仅仅将英文原文一一对应到中文,这是如今计算机可以轻易做到的。相反,她通常结合上下文语境,找到意义贴切又符合中文语言习惯的表达。

例1:原文:Well,then.

译文:好了,言归正传。

例2:原文:She had such a kindly,smiling,tender,gentle,generous heart of her own.

译文:她心底厚道,性格温柔可亲,气量又大,为人又乐观。

例1中语气词及小词的处理一向是翻译当中的难点,译者常常绞尽脑汁,还是找不到合适的表达。如果此时译者告诉自己:“没办法了,只能这样了。”好的译文就此流失。相反,如果译者不轻言放弃,辅以优异的国学修为,传世之作就可能由此产生。例2中原文用了五个形容词来修饰heart,这在英文里是合乎语言习惯的,但中文中却很少见到这样的例子,杨必女士将heart一词进行分化处理,译作中文中惯有的四字格,中文造诣可见一斑。

译者在进行翻译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时,文字润饰即去除翻译腔是不可或缺的任务。果戈里曾说,译者自己像一块透明的玻璃,透过它清晰地看到原作,但又注意不到玻璃的存在。英汉翻译时,去除翻译腔实则要求译者将从外语中迁移过来不符合母语表达习惯的表达进行修饰,从而使译文以地道的汉语呈现在译作读者面前。而这时,如果译者本身因为长期接触外语,忽视母语,以致于混淆了母语和外语的区别,他该怎样完成这项任务呢?

四、结语

假设现有一名翻译硕士,他在近20年学习生涯中,对母语的系统学习到高中截止,对英语的学习则从初中阶段开始持续了13年,而且这种学习还在继续,如何保证母语的纯净?如何保证他在双语转换时不会产生一些错乱?现如今,翻译专业学生的选拔主要建立在翻译实践能力的考查,是否有必要建立一定的汉语准入标准?即便在选拔时不宜以汉语作为考查标准,在培养翻译专业学生时,是否应当适当增加涉及母语语言体系的相关课程?仅占总学分十分之一甚至更少比率的母语课程是不是略显不够?

诚然,现有关于母语与翻译能力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也并未进行实证研究,而且研究方法不尽完善,但仍有一些先行者给我们指出了未来可进行研究的方向。合肥工业大学孙其标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汉语水平与翻译能力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关系;汉语水平能解释43.6%的外语翻译水平的变异。

参考文献:

[1]许均,袁筱一.当代法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2]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唐敏.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对翻译能力的影响[J].各界(科技与教育),2008,(12).

[4]武竞,康振国.浅析母语水平对英语翻译的影响[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8,(9).

[5]杨佳.母语是做好翻译工作的基础[J].中国西部科技,2008,(4).

[6]杨振宇.母语水平是翻译的钥匙:读杨必译《名利场》之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7]孙其标.母语水平与外语翻译能力的相关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8]张京鱼,薛常明.顺向翻译中二语对母语的影响:二语效应[J].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06,(2).

[9]乔平.从中式英语多余词汇翻译问题看母语的干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

[10]范万军.翻译要顾及母语的纯洁[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11]李长林.母语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1996,(4).

[12]孙周兴.海德格尔与荷尔德林[J].浙江学刊(双月刊),1993,(2).

[13]日本翻译老前辈.别宫贞德——谈翻译的母语问题.http://yeyu821.blog.hexun.com/2272302_d.html.2006.

猜你喜欢

荷尔德林母语外语
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进路
母语
诗人的诗人:荷尔德林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母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浮生的一半
大山教你学外语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诗人的使命
——关于荷尔德林的诗《在可爱的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