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尸变》看游戏之作的消遣功能

2009-06-18

考试周刊 2009年33期
关键词:港台蒲松龄聊斋志异

黄 纲

摘要: 《聊斋志异》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但其中的《尸变》等章则是游戏之作,没有什么思想意义。尽管如此,这类作品是消遣性的文字,仍有其存在的价值。

关键词: 《尸变》游戏之作消遣功能

《聊斋志异》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是我国文言小说的精品。提到《聊斋志异》,有些人会想到该书只不过是蒲松龄编的一个个关于花妖狐魅和鬼怪的故事罢了。当前流行的一句口头禅“编聊斋”,便有说瞎话、编故事的意思。《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当然是编的,因为花妖狐魅和鬼怪本不存在。王渔洋赠蒲松龄诗云:“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但蒲松龄并不是“爱听秋坟鬼唱诗”,事实上,花妖狐魅也好,鬼怪也罢,都只不过是蒲松龄用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寄托之物罢了。他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这段话充分说明了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是有所寄托的。所以,田汉同志借王渔洋的诗歌也给蒲松龄题了四句诗:“岂爱秋坟鬼唱诗,呕心端为更当时。留翁倘使生今日,写尽工农战斗姿。”由此,阅读《聊斋志异》,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妄言妄听,记而存之”(袁枚《新齐谐序》)的作品。

《聊斋志异》虽然讲的是鬼狐的故事,但却具有非常深刻的思想内容。“《聊斋志异》中的优秀作品,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态度。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64年3月北京第一版,第四册220页)。但是,这段话强调的是《聊斋志异》中的优秀作品,因此,后面的评价自然也就不是针对《聊斋志异》中的所有作品而言的。那么,以此为标准,哪些作品是够不上优秀档次甚至完全与优秀二字不沾边的呢?《中国文学史》对此举例作了界定:“但由于作者思想的局限,也存在许多消极落后的东西。如《尸变》、《宅妖》等都纯粹是记录怪异,宣传迷信思想。《画壁》、《绩女》等则是宣扬佛教的色空观念。《珊瑚》中歌颂对凶暴婆婆逆来顺受的珊瑚,《邵女》中歌颂任嫡妻蹂躏的邵女……”等(《中国文学史》第四册,227页)。在这里,编者对以上作品在思想内容上是持批判态度的。确实,《尸变》、《宅妖》,还有《喷水》、《咬鬼》等作品,都谈不上什么思想性。这类作品,是《聊斋志异》中典型的游戏之作,尽管没有任何思想意义,但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可读性很强。如果仅把这些作品作为消遣性的文字加以阅读和理解,也未尝不可。

《尸变》讲述了一个女尸追人的故事。初读此文,确实令人毛骨悚然。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恐怖的画面。情节的惊险,让人喘不过气来,感到一种强烈的感官刺激。从思想内容上看,确实免不了“记录怪异,宣传迷信思想”之嫌。但从艺术成就上看,作品的形象刻画十分鲜明,细节描写非常细腻,特别是感觉的描写尤为突出。笔者认为这正是《尸变》这篇小说最大的成功之处。如果单就情节而言,这个故事与港台鬼片大同小异。一些人喜欢看鬼片,无非是消磨时间、寻求感官刺激罢了,但毋庸讳言,港台鬼片拥有一定的市场。然而,港台鬼片往往粗制滥造,《聊斋志异》则不然。另外,从创作动机上看,《尸变》、《宅妖》等作品与港台鬼片明显不同。港台鬼片拍摄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票房收入,而蒲松龄创作《尸变》、《宅妖》等作品,恐怕没有任何经济利益的驱动。因此,《聊斋志异》中《尸变》、《宅妖》之类的作品,作者明显带有游戏、自娱的特点。这些作品,虽然在思想内容上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同,但一方面,从研究的角度看,有助于人们了解蒲松龄作品的全貌;另一方面,作为消遣性的文字,也有一定的存在价值。

人们普遍认为:各种文学作品,包括小说,应该具有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应该具有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审美情趣的功能。但是,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供人消遣。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读小说,在主观上就是为了消遣,或者说,他们是把读小说作为一种自娱和放松的方式。以武侠小说为例,读者往往并不是因为武侠小说有多么积极的思想内容才去读它,而是被小说中离奇的情节、惊险的打斗、怪异的武功等所吸引。从这一点上看,武侠小说的消遣功能显得十分突出。另外,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还有取什么角度的问题。如果把《尸变》、《宅妖》之类的作品只是作为消遣性的文字而不是作为思想教育的材料,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摈弃其内容上的消极成分,吸收其艺术上的成就,也是可以的。

当然,《尸变》之类的作品,不适宜青少年读。而对于有鉴别力的成年人和无神论者来说,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去读,则未尝不可。因此,不论蒲松龄是不是“姑妄言之”,读者都不妨姑妄读之,以作为劳累之余的一种放松方式。

参考文献:

[1]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64.3,北京第一版.

猜你喜欢

港台蒲松龄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蒲松龄
香港成立「港台青年創意聯盟」
CEM之经济分析与管制模式——港台引进复数表决权股之介绍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