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思考

2009-06-17毛可洪

文教资料 2009年36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政治

毛可洪

摘要: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提出了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特点成因措施

贫困生问题是近年来高校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其普遍存在性和再生性给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目前,针对贫困生问题,国家先后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政策措施,诸如助学贷款、困难补助、社会捐助等,这些措施主要在于调动社会各种力量进行物质上的资助,但往往忽视了贫困生的精神需要和心理贫困,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准确把握贫困生各方面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心理状况,切脉入理,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贫困生树立信心,挑战自我,完善自我。

一、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比较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浓厚而坚定的向上、奋进意识。

贫困生大多来自下岗职工、农民工、城乡贫困居民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家庭,深知考上大学的艰难而加倍珍惜学习机会、奋发图强。虽然他们不得不舍弃宝贵的学习时间去打工兼职,但他们大部分能够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不怕困难,表现出较强的吃苦精神。

2.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和资助依赖性,但有较强的自尊心。

贫困生的自卑主要是来源于经济上的窘迫。在校园集体生活中,贫困生与其他生活相对富裕的学生朝夕相处,日常生活消费的反差巨大,会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者同学间不经意的玩笑都会让他们觉得伤害了心灵。强烈的自尊渴望与脆弱的情绪情感交织,无形中就加大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从而感到自卑、压抑。大部分贫困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既尊重自己、尊敬别人,又不容忍别人刺伤自己的自尊心和污辱自己的人格,也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过分夸奖,因为他会以为是对自己的讽刺。长此以往,因为害怕受到伤害,他们容易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城堡里面,不愿意融入集体生活。

一些长期贫困、多次得到资助的学生形成了一种“我贫困我得到资助理所当然”的依赖心理。有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有贫困证明就一定可以获得助学金,可以获得勤工助学的机会;也有的贫困生不会主动考虑以自己的力量解决一部分学习、生活费用的问题;还有的学生不愿意参加勤工助学和申请贷款,只想得到无偿的资助,这在高校贫困生中有一定的比例。

3.贫困生的交往心理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大多数贫困生都能够认识到交往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交往中过分谦卑,缺乏自信心,害怕失败,不能积极地、大胆地与同学相处,总是处于被动地位。于是,总会给人以缺乏热情和自我清高的印象。还有一部分贫困生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与人交往,只和少数几个朋友接触,而极少同其他人来往,这样很容易导致对身边事物过于敏感,常常人为地触及自己内心的痛处,自卑感较强,往往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同时,处理问题也缺乏自信和应变能力,还可能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严重的自我封闭的心理疾病。

4.贫困生就业心理压力比较大。

当前高校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政策,在新旧体制转型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的改革给就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社会机制的不完善及人才市场的择业竞争存在一些不公正现象也给贫困生就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贫困生在经济上不可以依赖父母,自身可能在风度、言语、气质等方面有某些不足之处,甚至抱着传统观念,认为找工作要有钱、有关系,而自己家庭又比较困难,因而怕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好工作,于是产生消极心理。有少数贫困生因此而产生不努力培养自己的能力,缺乏主动的择业意识、竞争意识,以至于毕业后错过很好的就业机会。

二、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应措施

高校学生工作者应把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化解贫困生的心理危机,丰富贫困生的精神世界,以高度的责任心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加强和改进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1.高校要增强对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重视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大学生扶贫解困的精神力量和思想通道,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体现。首先,高校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因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动力所在,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加强对贫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自尊心、自信心教育,帮助他们从自卑中解脱出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能自强自立、努力学习、发奋图强。其次,要加强对贫困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教育与帮助他们正确对待人生与金钱、道德与利益、奉献与索取和顺境与逆境、真善美与假恶丑、荣与辱、苦与乐、生与死等人生的重大课题,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2.做到人文关怀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息,鼓励贫困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组织,在活动中与社团成员积极互动,融入集体生活中,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在班级和宿舍环境中倡导团结互助、平等相待的风尚,反对歧视贫困大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一定要倡导建立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主动地找贫困生谈心交心,及时了解他们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另外,应点面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活动,如在贫困生中开展“受助者助人”、“爱心传递”等活动,号召他们资助自己周围的困难对象,多参加到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的公益活动,让贫困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得到资助,但还有一些和自己一样困难甚至比自己更困难的人没有得到资助,从而在公益活动中奉献社会、升华自己。要注意选拔贫困生的优秀代表、抓典型,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设立贫困生奖励项目,如可设立“优秀贫困生自强自立奖”、“勤工助学先进个人”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组织成立各种贫困生学生社团,如特困生协会等,有助于贫困生找到自己的群体,找到一种归属感,可以互相鼓励、相互支持,从而缓解心理压力,找到自信。

3.充分挖掘高校内部潜力,积极争取社会支持,真正为贫困生排忧解难。

高校应竭尽所能为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帮助贫困生渡过难关。如笔者从教的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想了很多办法,成立了创业园、公寓值班、计算机房值班、书报亭、图书管理员、教室清洁等诸多勤工助学岗位,使贫困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通过劳动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从而保证其能安心学习。高校要针对具体情况对贫困生实行减、缓、免缴学杂费;政府对贫困生专款资助,加大对贫困大学生无息贷款力度,疏通贷款渠道;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及校友资源资助贫困大学生;充分利用和挖掘社会资源,建立校外勤工助学基地,特别是加大对智力型勤工助学的比例,集中各方力量关注及帮助贫困生,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4.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学习竞争性的不断增强,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心理不健康的问题,这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相对于一般大学生而言,贫困生更容易出现心理不健康的问题。他们不仅要承受就业学习的压力,而且要承受经济上的压力,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压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针对贫困生在学习、生活、交往、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应在学习、就业上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注意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遇到困难要勇敢地面对,虽不能盲目乐观,但也不要轻易地向生活低头。

5.建立合理、完善的贫困生毕业就业机制。

在就业的问题上,大多数贫困生能正确认识现实及当前的就业形势。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对毕业时没有交学费的毕业生采取暂扣毕业证、学位证的做法,如果学生自己找工作,就由院系开具证明,证明该生已毕业,但因某些手续没有办理而缓发毕业证,这是许多贫困毕业生在就业时遇到的尴尬问题。有的用人单位明确表示,在应聘学生条件、能力相同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有学历证件的学生,这就造成了一些优秀的贫困生不能就业而加剧了他们的困难。面对这样的问题,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需要社会、学校、学生与就业单位的共同努力,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贫困生毕业就业机制。

总之,高校学生工作者在调动各种力量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的同时,还要密切地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充分了解他们的方方面面,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症下药,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自我解困的主体能量,从而与社会解困行动相辅相成,以达到全面帮助贫困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连军.高职贫困生“心理贫困“成因分析及克服对策[J].职教论坛,2004,(5):49.

[2]沈国助.特困生自卑心理的成因与调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3):45.

[3]咎玉林.高校德育与贫困生的精神需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4):51.

[4]李永婕,洪志敏,宁丹.新时期如何做好高等院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6):61-62.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政治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