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小儿患胃病等二则

2009-06-15林湘艳

家庭医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胃病残疾人婴儿

林湘艳

现在小儿患胃病的比较多见,除了一般的胃炎,消化性溃疡、出血等疾病也有所增多,其中因饮食不合理或不卫生引起者占了很大比例。据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统计表明,从2008年1月至今,共检查小儿胃镜2230例,检出病变率达80%左右,约占小儿消化专科门诊的70%左右。与成人一样,小儿胃病种类多样,包括消化不良、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等。但常常被误诊为肠痉挛、生长痛、肠淋巴结炎等。一位3岁的胃溃疡患儿,胃窦里竟有3处溃疡病灶,而家长一直以为孩子是“消化不良”。

小儿胃病主要表现为上腹(或脐周)疼痛、不适、饱胀或早饱、呕吐、食欲下降、反酸等症状,部分患儿可表现呕血、黑便、体重下降、贫血等。医生提醒,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腹痛部位、程度、发作时间和持续时间,及时到医院检查。

不良饮食习惯是引起小儿胃病(尤其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如不吃早饭、睡前吃宵夜、暴饮暴食、三餐不均匀、经常吃辛辣或冰冷食物等。有些家长经常给小儿吃不易消化食物,如早餐吃糯米饭、年糕;空腹喝冷饮,整天零食不断,等,均可使胃液及胃肠激素分泌失调,影响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和胃肠正常排空功能。婴幼儿患胃病的主要原因是家长添加辅食不当造成的。不少家长都知道食物要多样化,却容易走入一个误区:食物过于杂乱。由于小孩子的消化功能还不完善,对食物的质与量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建议家长给孩子添加辅食时,应循序渐进,从单一到多样。

精神因素也是小儿胃病一大病因。在临近大考时,出现呕血或大便呈黑色而住院的中小学生就会增多。其实,这些孩子大部分平时就有恶心、肚子隐隐作痛等消化道溃疡的症状,但家长和孩子往往不在意。临考时因为学习紧张、睡眠不足、压力太大等,加重了病情。

预防小儿胃病,关键是进行饮食干预。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少量多餐;常吃护胃食物,如小米红枣粥、软米饭、细面条等;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家禽、乳类、鱼虾、肉类、豆制品、绿叶蔬菜;尽量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保太松、消炎痛、强的松等,如必须用,也宜在饭后服。

高危婴儿群切勿忽视听力检查

魏妍平

常言道:一聋半傻。如果自婴儿时期就没有听力,丧失语言能力、反应迟钝等一系列问题会随之而来。遗憾的是,我国现有人口中,有6000多万残疾人;而在这6000多万残疾人中,首当其冲就是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高达2000万之多,占全国残疾人总数的34%。我国现有0~7岁聋儿80万人,每年还以3万人的速度递增。对这样的孩子要及早发现,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治疗措施,进行语言训练。

据河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马崧介绍,1~6岁是儿童听力的发育期,如果此间感受不到声音的刺激,孩子负责听力的大脑皮层就会被其他功能所占据,永远失去听力功能。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抢救听力的有效办法。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耳聋的重要手段。尤其对高危新生儿(出生28天内)和高危婴幼儿(出生后29天至2周岁)的听力筛查更为重要。哪些孩子属于高危新生儿和高危婴幼儿呢?

1母亲怀孕期间患感染性疾病,如风疹、流感、梅毒等病毒,病原体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在生产过程中经产道传染给新生儿,使内耳发生病变;母亲妊娠期使用耳毒性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利尿剂等,可引起胎儿中毒;妊娠期患糖尿病,或遭受放射性损伤,可以引起胎儿听力损伤。

2分娩时胎儿或新生儿发生窒息、头部外伤或早产等,可导致感音性聋。

3婴儿有先天迟发性的小儿期听损伤家族史;出生后有过长的机械给氧,在9天以上;与感音——神经性听损伤同时存在的异常综合征,上口唇垂直沟消失或发际低下等;出生时体重低于1500克;高胆红素血症,其胆红素水平超过换血要求;婴儿曾使用耳毒性药物5天以上;曾患细菌性脑膜炎;出生时表现严重的功能低下。上述有一项或一项以上者,必须做听力检查。

由于听力检查只是对一个频率的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孩子的听力在1岁之内还有继续发育完善的可能。临床上也见到不少听力检查异常的婴儿,10个月后听力达到正常水平的例子。因此,家长的观察对婴儿听力的判断更为准确。要认真观察孩子对各种声音的反应,如果确有听力异常,应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

猜你喜欢

胃病残疾人婴儿
婴儿为何睡得多
别把胃病当小病!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走路治好老胃病
老胃病:三分治,七分养
婴儿房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