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想象的世界中沉思

2009-06-15周志雄

学理论·下 2009年5期
关键词:融合

周志雄

摘要:今何在创造了一个“九州狂想”的世界,这个世界成为承载作者幻想的舞台。今何在的玄幻小说广泛吸收了现代小说、西方玄幻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台港通俗小说的写法,在通俗的故事框架中,加入了现代小说的元素,让小说在轻松中蕴含着沉重,自觉追求一种雅俗融合的写作境界。今何在的小说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有着综合吸收创造的气象。

关键词:今何在;玄幻小说;融合

中图分类号:I247.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1—0130—04

2000年,今何在的小说《悟空传》获榕树下“第二届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奖”,成为年度最火爆的网络小说之一。今何在一战成名,此后相继创作了《若星汉天空》、《九州·羽传说》、《海上牧云记》等作品,和江南等人策划了“九州幻想”写作计划,成为一个玄幻小说作者。作为一个从网络中成长起来的小说作者,今何在的小说创作带有鲜明的网络文学的特点,如同众多的网络文学作者一样,今何在也没有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目前学术界对今何在的评说多集中在他早期的《悟空传》上,本文旨在通过对今何在小说的全面分析解读,回答今何在的小说为什么会受到读者的青睐,今何在网络玄幻小说的价值何在。

今何在的《悟空传》是受到电影《大话西游》影响的作品,受到了众多网友读者的追捧,网友们为什么会推崇这样的一篇小说呢?以下是网友们的评论:

“我们为什么会被感动,原来我们心目中的英雄跟我们一样无奈,一样的无知,追求又能有什么作用,在强力面前,只能去忍受。其实神也好,人也好,松鼠也好,一样的无依无靠,一样的不知所措。”(jinglings的评论)

“随着年纪的增长,少年时素怀的‘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情壮志早已经烟消云散,只剩下一个行尸走肉的家伙还在苟延残喘。自己何尝不是一只因为知道自己身份而在午夜对月痛哭的猪啊!但他们最终战胜了命运,而我呢?是否会永远伴随着小人物的悲哀?这是我近年来看过后最想哭的作品,真诚感谢作者!”(古侯瓜的评论)

“日常的生活太容易让人浮躁、迷失,感谢网络留给了我们一片思考的天空。”(婉儿的评论)

“《悟空传》构思巧妙而独特,文笔优雅而精彩,但最令人感动的或许并不是这些,而是作者对青春和成长的困惑。”(绝对天下风云的评论)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更喜欢今何在那种迸发的激情,以及他赋予人物的那种无畏的勇气,那种对强权的叛逆……”(萧萧250万的评论)[1]

从以上网友读者的评论可以看出,《悟空传》受到青年网友读者的追捧,是因为小说所承载的青春气息,包含对青春成长的困惑与迷茫,以及个人对命运反抗的勇气,也包含个体对人生真相的思考与生存意义的追问。这一切通过对大家所熟知的西游故事的颠覆得到了体现。《悟空传》是写给青年人看的,他们从小接受了《西游记》的影响,然而这个佛教故事中归顺天庭、修得正果的命定安排所隐含的是对个性的蔑视,孙悟空不过是佛祖手中的一颗命定棋子。《悟空传》是对《西游记》的当代改写,是一个年轻人对童话世界的质疑与反思,因而得到了众多青年读者的认同。青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迷茫期,就业的竞争、情感的选择、个人价值的追求都伴随着犹豫和迷茫的情绪,这个时期也是对理想主义反抗最为强烈的时期。“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这段在网上流传甚广的话正好触动了众多青年读者反抗现实的叛逆情绪。在《大话西游》的启发下,《悟空传》以当代的观念重塑了唐僧师徒的形象,给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痛苦和思维,编造了他们生活中生动的生活细节,他们不再是被命定摆布的傀儡。由此作品嘲弄了一切神圣的天庭秩序,王母、玉帝、佛祖都被喜剧性嘲弄,玄奘从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变成一个冲破佛法规约的思考者。在语言上,也深受“大话”之风的影响,唐僧师徒之间,互相刻薄地讽刺、打趣,各自打着小算盘,还原了他们作为俗人的形象。诸如:“俺老妈把俺生下来时,也没告诉俺猪一生意义是什么?俺正在苦想,一看其它兄弟都先抢着把奶头占光了,才知道什么叫真他妈蠢!”;“俺老孙虽然有些青光眼外加散光,迎风流泪还见不得太阳,但也是在地下呆了太久退化了,你怎可拿俺生理缺陷取笑。”这些网络语言生动、有趣,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在结构上,《悟空传》与电影《大话西游》颇有相似之处,小说以孙悟空打死唐僧开篇,追叙五百年前、五百年后的前因后果,打乱整个故事的顺序,营造了一个时空自由穿越的“后现代式”结构,这种结构也为小说虚构主要人物的俗世情缘留下了空间。在内在意蕴上,《悟空传》超越了《大话西游》。如小说中孙悟空的内心有两面性,紧箍咒是自己给自己的,只要人心不死,天庭是杀不死孙悟空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早在大闹天宫时就死了,跳出炼丹炉的不过是那太强烈的欲望。再如唐僧师徒以及佛祖都认为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是自己,“每个人出生时都以为这天地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了。”在这些段落中,我们看到,作者不是在简单地重构西游故事,而是叙写着一代青年人痛苦的青春成长,引起青年读者的共鸣是自然的。还有一些读者为《悟空传》中凄美的爱情故事所打动:“这世上总有一个在等着你”,“原来一生一世那么短暂,原来当你发现所爱的,就应该不顾一切的去追求。”总之,这是一个包含着对人生意义思索的故事,在嬉笑的语言中,也包含着沉甸甸的对人生价值的追寻。

《西游记》是一部中国传统的儿童读物,它的流行不衰,在于其创造了一个天上、地下妖魔鬼怪、神仙佛祖与凡人共生的世界,影射了人间世界的秩序,其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简单好懂,符合儿童的心理想象。如上所述,今何在所写的《悟空传》是为那些20至30岁上下的年轻人写的,是在网络上首发的。它既有娱乐性的形式,又有着与青年生活相关的生命思索,《悟空传》对《西游记》的颠覆隐含着儿童时代向青年时代的过渡心态。

在《九州创作缘起》中作者说:“西方有知名的‘龙与地下城系统。在这个世界设定上产生了经典名著《龙枪编年史》、游戏《魔法门》及《英雄无敌》等著名系列、《魔法风云会》(万智牌)卡牌游戏,以及影视作品无数。这个系统已成为西方幻想文化的代表之一。但在东方,尤其是中国,却一直没有一个真正设定严谨共享的幻想世界,大家各自为战地创作了无数故事,却如雨落平湖,击出一点涟漪便消失无踪了。或者新新封神榜,新新西游记,新新八仙,新新哪吒闹海,把古代神话一遍遍翻炒,直到面目全非索然无味。我们失去想象力和创新力了么?总要有人来做些什么。为了东方幻想文化的尊严也好,为了孩童般天真的虚妄也好。九州是一个梦想。”[2]

在这样的创作思路下,今何在与江南等人一起创立了“九州幻想”网站及“九州志”杂志,志在创立一个中国版的“龙与地下城”世界。“九州”创立了一个幻想的世界,按照天空中九星阙的映射,大地被分为殇州、瀚州、宁洲、中洲、澜洲、宛州、越州、雷州、云州,苍茫世界中人、羽、夸父、河络、魅、鲛六大族共生,各族的特点各不相同。这个九州世界成为承载作者狂想的舞台。

玄幻小说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靠创造了一个玄想的世界,好的小说要打动读者,要有生命情感的投入,要能真正触动读者的心弦,要有价值承担,还要讲究艺术性,让读者读来有趣。在今何在的小说世界中,我们看到,他所有的小说,都是关于青春成长的。所有的小说无一例外地以少年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个少年自出生之日起,就注定了是不平凡的,他们天赋异秉,命运坎坷,但从来都是与命运抗争的人。《若星汉天空》中的康德,命定中要成为魔王再生的附体,但他却一心向往做一个圣骑士,历经种种外在的艰难险阻,也经历了激烈的内心痛苦与煎熬,演绎了一番不平凡的人生传奇。《九州·羽传说》中的向异翅是生在人族之中的羽族,从小备受人族歧视,给父母带来灾难,在寻找羽族的过程中,又因为与众多羽族不同而被人漠视。他是一个羽人中的“丑小鸭”,却有着“白天鹅”的资质,最终超越了所有的羽族,成为一代英雄。《海上牧云记》中的牧云笙、穆如寒江、朔风和叶都是少年英雄,他们有着惊人的资质,也有着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性格,为人所称道的是他们经历了常人所不能想象的磨难,他们比普通人更坚强,也更有挑战命运的勇气,他们再现了人性的力量与光辉,让人感叹嘘唏。从根本上来说,今何在的小说是传奇小说,人物成长的动力和内在因素更多的是传奇般的天命,不具有现代“成长小说”的现实逻辑,小说只着眼于人物的性格逻辑,即人物面对坎坷命运和种种现实挑战面前的内心挣扎与抗争。牧云笙的痴情、穆如寒江的勇敢、康德的正直、向异翅的孤独、风凌雪的高洁,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些传奇人物的神化故事中,作者还留下了许多充满温情的段落,在这些段落中,小说表现了少年人纯洁的友谊、萌动的爱情、对弱者的同情心等。如《九州·羽传说》中的镜儿与翔,向异翅与风凌雪,《海上牧云记》中的牧云笙与盼兮,苏语凝与穆如寒江,牧云笙与苹烟,《若星汉天空》中的康德与云迪,康德与百亚等人之间感情关系的描写。小说不是简单地以美女衬托英雄的模式来表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而是通过一些温暖的细节和生活化的交谈,描绘了少年男女之间纯洁的情感。

“盼兮……”少年轻轻地说。

“为什么……听到你叫我的名字,我会感到心中有什么在颤动呢……”少女微微笑了,“我明明没有心的。”

少年默然,两人突然都不再说话了,她能参悟星辰的运转,却对人心是一片懵懂。他笔下有万里河山,却会因为轻轻一言而心乱。

(《九州·羽传说》)

在以上段落中,作者的笔墨节制、含蓄,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一种朦胧的儿女之情。类似这样的片断在文中很多,这些地方也是很见作者写作功力的。

今何在的玄幻小说是不断探索的小说。《悟空传》很明显受《大话西游》的影响,是一部成功的仿作。《诺星汉天空》是一部向《魔戒》致敬的作品,连人物的名字也全部西方化了。《九州·羽传说》通过创造性想象虚构了九州世界,这是一个由多篇作品共同完成的奇妙虚幻世界。《海上牧云记》有魔幻因素,又加入了中国传统通俗小说的因素,小说的叙事更加圆熟,故事编织曲折离奇,场景描绘更见功力。从这几部小说的情况来看,今何在的小说创作一直是在模仿与超越之中进行的。总体上看,今何在的小说有着多重文学传统的影响。

首先,是受现代文学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今何在小说的现代性主题上。正如上文所言,《悟空传》的成就在于以现代的观念改写了传统经典小说《西游记》。在现代文学中有一个经典的主题追问: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正是这种对人自身生存处境的追问造就了现代文学的先锋性主题。今何在以玄幻小说的形式表现了这一追问。《诺星汉天空》带有精神寓言的性质,小说以主人公康德的坎坷命运表现了这样的主题:一个人的一生就是痛苦地寻找自己的过程。“我是谁?”、“我为什么要到这里来?我究竟是为了谁而存在?”这是主人公康德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发问。“当心脏也变成尘土,灵魂又该寄于何处呢?”这是主人公对死神到来之前的思索。与这些终极追问相关,《诺星汉天空》中还经常出现这样一些哲理性的语言:“一个人手中拥有的力量越多,能握住的感情的地方就越少。”、“魔的出现是为了考验人的信念与忠诚。”在《九州·羽传说》中主人公也有这样对生存处境的审视:“为什么人在世间,总是有这么多的苦,为什么人为了活着,总是要像草芥一样。战争是为了什么呢?”、“我为什么要在这里?我为什么会在这里?”这样一些终极性的追问时时出现在故事之中,但很明显,今何在的小说不是要和卡夫卡比肩,也不是先锋故事的翻版,而是与小说中所表现的特定的历史观有关。总体上看,今何在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天生的反抗者,他们不相信命运,不畏惧挑战。他们至情至性,能力超人,是人世的英雄。他们发出终极追问,却从来不追求什么终极的结果,他们最终都是看破世间尘缘纠葛的人。这些人物故事体现出一种个体生命的历史本体观,与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历史观相通。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时光易逝,人生短暂,历史永恒的沧桑感被反复表现。如《三国演义》中开篇的《西江月》词所表现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种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观也出现在今何在的小说之中,这是《海上牧云记》的结尾:“不论世上存在过多少英雄,最后却只能有一个胜利者。而黄沙之下,总有相拥的白骨,没有人会记得曾经的风华绝代和年少轻狂。”也正是这样一种超越历史,看透名利的淡泊,使今何在的小说最后大多采用一种开放性的结尾。在《诺星汉天空》的结尾,作者说:“人生也不过是匆匆划过天空的一支箭,而无数人奔向他们终点的历程,由此汇成了恢弘壮观的奇景。”小说就这样既指向一种现代终极追问的人生,又归结于一种审美化的历史过程之中。

其次,是受西方魔幻小说的影响。《诺星汉天空》受《指环王》的影响,营造了一个人族、精灵族、矮人族、魔族多族共存的魔幻世界。想象了咒语、魔法与各种魔兽、魔藤、吸血蝶、巨蚊、巨蚁、水晶球、灰晶石、增智药水等各种带有神魔因素的物质或生命共存的世界,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想象能力。小说是一部向西方文学看齐的作品,从人物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康德,这是一个著名的西方哲学家的名字,作者的用意很明显,就是要通过这个人物思考哲学问题,追问人生存的意义何在。小说所写的魔法世界,有来自未来时代的人,有时间门的魔法,有可以探出一切恶灵所在的水晶球,明显受《指环王》的影响。小说中的魔法、隐身斗篷又带有《哈利·波特》的影子。人族、魔族、精灵族、亡灵族之间的大战写得曲折非凡,还描写了宏大的战争场面,明显有着《指环王》的影响。《若星汉天空》还有着与《指环王》相似的开头,开篇预设了几百年前魔力的复活,魔王与人族的战争即将开始,天将降大任于小人物身上。不过,《若星汉天空》是对《指环王》的戏仿与解构,小说并未上演邪恶与正义的战争,《若星汉天空》中人族并不比魔族高尚多少。

再次,小说借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特点。在传统章回小说中,人物、故事构成了小说的中心。看看《海上牧云记》的目录,小说的主要章节以牧云笙、苏语凝、穆如寒江、硕风和叶、唐泽、帆拉凯色、姬昀璁、苹烟等人物作为小说的章节标题,一个章节集中表现一个人物,总体上又和其他人物故事相连。小说塑造人物也借鉴了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方法,适当夸张人物,将人物类型化。在故事上吸收了中国武侠小说的写法,《九州·羽传说》中鹤雪团的杀人技法,高手之间的打斗较量都有很鲜明的中国武侠特色。《海上牧云记》中的攻城、对阵的描写,对战斗过程的叙述,都是借鉴中国章回小说的常见手法。牧云笙与牧云德之间的绘画比赛,最终以画境论高低,其精神内涵也是中国传统式的。

新世纪以来,网络上兴起了玄幻小说的热潮,《诛仙》、《小兵传奇》、《缥缈之旅》等网络玄幻小说红遍了网络,这些玄幻小说解放了创作的想象力,丰富了当代通俗文学,然而文学界对玄幻小说的评价并不高。从今何在的小说来看,玄幻小说走的是一条由模仿到不断超越的创作道路,今何在广泛吸收了现代小说、西方玄幻小说、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当代台港通俗小说的写法,小说中有多重元素并存,并进行了大胆的融合与创造。今何在的小说读来并不轻松,整个故事写得盘根错节,对细节的雕琢以及心理描写也很下功夫。小说有魔幻小说的形式和外在内容,在通俗的故事框架中,加入了现代小说的元素,让小说在轻松中蕴含着沉重,小说自觉追求一种雅俗融合的写作境界。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中常见三个主题要素:英雄、儿女、神魔,在今何在的玄幻小说中这三点得到了自觉的继承。康德、向异翅、牧云笙、硕风和叶、风凌雪等都是天生的英雄,所有的故事都可以算是英雄传奇。在这些英雄身边,又不乏美女,不时上演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儿女情长的故事。《诺星汉天空》中康德、云迪、罗恩、百亚几个人的三角关系,充分增加了小说的故事性,相互的嫉妒也产生了很多生动的细节。康德与云迪的爱情九死一生,荡气回肠,令人感叹。玄幻小说创造的是一个天上、人间、地下多族共生的玄幻世界,各种法术、魔力更是层出不穷,充分释放了创作者的想象能力,堪与古代神魔小说相媲美。

在今何在的小说中,常常采用宿命故事架起叙事的框架,却又有着深层的精神追问。宿命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从俄狄浦斯到哈姆莱特,从《红楼梦》到曹禺的戏剧,都贯穿着宿命的主题,宿命的预设有着共同的心理基础,那就是人对命运的无奈与反抗,以此透视人性,净化或震撼读者的感情。《若星汉天空》中的宿命构成了故事的基本框架,也是作品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主人公康德是命定中的魔王,而他的理想是做一个骑士,建立功勋,享受荣光。作品通过康德一生在宿命中打转的人生经历描绘了一个起伏动荡的魔族、人族、精灵族相互争斗的世界,也通过主人公对自身命运的思考,追问了个体存在的价值。《若星汉天空》中的宿命感不是《天方夜谈》中的曲折奇遇故事,而是带有现代哲学味道的生存性追问。小说也不完全是现代意义上的成长小说,比如康德成为圣骑士的经过,完全是命定的,个人并不是通过自己的修炼一步步成为一个有超强本领的骑士,而是借助命定的力量,靠着魔王留下的一幅盔甲,成为一个圣骑士。康德一生处于不断的矛盾之中:不愿意借助魔王的黑暗力量,但最后还是不得已使用魔王的力量,内心向往做一个真正的骑士,却逃避不了成为魔王的宿命。在这样的命定故事中,两种力量在他的体内交替相争,康德的命运体现了人自身精神的悖论性,隐喻了人的一生其实就是自己和自己内心的恶魔作战的过程。康德最初不过是一个贫穷、潦倒的骑士,众人的嘲弄、现实的困境使他发誓要重获尊严,为了爱情发誓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一个典型的纯洁的、理想的、充满勇气的年轻人。康德的人生经历也隐喻了一个人的一生是个融入世俗纠缠的过程,小说不只一次地写到了年轻姑娘对于骑士的爱慕,也戏讽了骑士小说套路的虚假性。

今何在的小说有很强的可读性,这离不开作者编织故事的能力,也与作品风趣的语言分不开。小说中经常可见一些“大话”风格的打趣、斗嘴,极大地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诺星汉天空》中多次出现的康德所带的亡灵的头和九头蛇卡夫娜的对话就带有这种风格。“一闭上眼睛,就会想起十年后的那一天……”这样的叙述又让想象自由地穿梭于时空之中。“如果人不能在天上飞,那么他们也不喜欢有人能高过他们。”、“如果给你一双翅膀,那并不是幸运,因为代价是你失去立足的大地,要永远地流浪。”这些充满哲理的语言,也为小说增添了意趣。

今何在的小说还有很多的不足,如模仿的痕迹很明显,《悟空传》结构上的松散,显示出早期网络文学的粗糙之处。那些生命的追问并没有很好地化到小说人物的灵魂之中,而给人以概念化的感觉。所有的故事中都有大致相同的宿命故事框架,带来作品的重复感。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今何在的作品越来越成熟,那种生搬硬拽的感觉渐渐淡去。一个优秀的作者,并不是以写了什么来衡量,玄幻小说本身的题材不构成作品高下的依据,文学说到根本还是想象力、语言能力、对世态人心的洞察力、对生活的穿透力、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与超越能力。严家炎先生在论及金庸的新武侠小说的价值时认为,新武侠的价值在于其在武侠小说这个传统品种中熔注了新型的内容,金庸、梁羽生都受过很好的教育,钟情于传统文化,又是具有现代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将侠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小说中有着浓厚丰富的传统文化含量。诗词曲赋、琴棋书画、儒道墨释、医卜星相、传说掌故、典库文物、民俗风情……无不与故事、人物、题旨相互融合渗透。新武侠在艺术上广为借鉴和勇于创新,吸取了西方近代文学和“五四”新文学的艺术经验,也借鉴了戏剧、电影和各种传统通俗文学的长处,在大融会的基础上大创新,是精英文化改造武侠小说的结果。[3]在当前的文学创作中,玄幻小说还是一个初生的婴儿,玄幻小说作者需要广泛地涉猎古今文学的经验,要进行现代性的中国转换,从而创造出当代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如上文所分析的,今何在的玄幻小说创作正显示了这种综合创造的气象。当代玄幻小说有广大的网络文学读者支持,有丰富的文学传统,有正在孕育成长的阅读市场,理应有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今何在.《悟空传》[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267-277.

[2]今何在.《九州·羽传说》[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205.

[3]严家炎.《金庸小说论稿(增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6-17.

(责任编辑/彭巍)

猜你喜欢

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反思——以《价格变动的影响》“融合课”为例
公益广告
破次元
阅读理解
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