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档案袋评价法

2009-06-15

学理论·下 2009年5期
关键词:档案袋教师学生

冯 梅 梁 玲

摘要:档案袋评价法是以档案袋为依据对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一种客观综合的评价方法。档案袋评价法具有连续性,能清晰显示学习者的成长过程。它强调过程性、发展性,考虑学习者的过去,重视学习者的现在,更着眼于学习者的未来。它集学习者全程的多元信息,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挖掘学习者隐藏的学习潜能。

关键词:档案袋;档案袋评价法;学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G27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1—0113—02

新课程改革倡导一种崭新的评价理念,其核心是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的先进教育理念,对教学评价方法提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新的评价方法,如档案袋评价法、教学评价记录卡、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法等。

一、档案袋与档案袋评价法

档案袋评价法(portfolio assessment)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美国,是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综合的评价,属于发展性评价的一种,又称作成长记录评价法、档案评价法、卷宗评价法等。它以杜威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民主化的教育思想为其理论根源,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在教育评价上的反映。近几年我国教育界引进了这种新型的评价方法。

档案袋,也叫成长记录袋,主要是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作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档案袋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

在档案袋评价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因为学生有权决定档案袋的内容,特别是在作品展示或过程记录中,由学生自己负责判断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的机会。其次,档案袋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于教师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方便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是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提高了评价的效度。

二、档案袋评价法的主要特点

1.评价目的更为全面。传统的标准化考试重在检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分数成为确定学生学习是否达标的唯一依据。这种评价只能了解学生在学习完成后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而无从了解学习过程中的情况。档案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反映,它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而是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状的了解,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它对学生的心理、智力、情感、态度、学习方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努力方向等都可以进行记录,因而与纸笔测验相比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评价指标多样化。标准化测验通常在期中、期末进行,其评价指标主要局限于认知领域的评价,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够重视。许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整天忙于背诵,学习成为枯燥乏味的文字游戏,厌学情绪由此而生。档案袋评价至今没有整齐划一的评价指标,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灵活多样的评价指标。它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更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考察,并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它既能展示学生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又能展示学生在学习的每一个阶段的过程和进步的表现。

3.评价主体多元化。标准化测验通常由教师进行试题设计、阅卷评分和试卷分析,评价过程主要是教师的单向评价活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充当被评价角色而无法主动参与评价过程。在档案袋评价中,评价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评价对象可以针对学生个人,也可以针对小组、全班。

4.评价方法灵活化。标准化测验通常采用的是书面闭卷的形式,客观题坚持答案唯一,主观题要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以尽量减少评分方面的主观误差,学生用笔答的方式解答试卷上的试题,一张试卷定高低。档案袋评价不需要编制标准化试题,不需要学生参加闭卷考试,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就完成了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查。学生可以笔记,可以口述;可以自我反思,可以互相交流;可以在课外完成,也可以上网查资料;还允许学生对自己不满意的作品不断改进,进行二次评价、三次评价。可见,与纸笔测验相比,档案袋评价更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要求。

三、档案袋评价法的运用

(一)档案袋类型应多样,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情况

1.展示型。收集学生最优秀或最满意的作品,而描述学习过程的作品不包括在内;学生有选择作品的权利,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标准代替学生选择作品;鼓励学生考虑作品选择的理由;而相关的反省记录也可以装进去;其内容是非结构化的,每个学生的档案袋可以不相同。

2.描述型。所收集的学生作品不仅指结果性作品(如作品的终稿),还包括学生在完成这一作品过程中所产生的过程性作品(如作品的草稿和修改稿)。由教师完成的核查表、教师所做的课堂观察记录、表现性测试的结果、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省,或者来自家长的信息等,只要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可以收集。所收集的资料必须是在教学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

3.评估型。用于评估学生学习与发展水平的档案袋,其内容通常是标准化的,就像其评分过程一样,这种档案袋可以作为学生升级、留级的参考,也可用于一定时期的总结报告。

(二)档案袋评价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确立档案袋的目的。档案袋材料的收集和选择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师可以依据教育目标、教学目标与计划,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选择自己成长、发展的相关材料与信息。如果目的是为了展示学生的成就或特长,那么收集的内容是学生最满意、最重要的作品,如最好的一次作业或考试试卷,自己创作的数学小论文等。如果目的是为了评估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水平,那么对于所收集的内容要设立标准,也就是说其中有些东西是统一要求的,以便于在不同学生之间进行比较。如果目的是描述学生在某一时期内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以展示其进步与不足,那么收集的作品要有对比性,如最差的一次作业与最好的一次作业等等。

2.选择评定者。如何选择评定者,这需要分析。如果是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用档案袋,则主要由教师来进来评定。如果是在学区或更大范围内的评价中运用档案袋,则往往由教师组成的评价工作小组或网络来评定。如果是研究性学习,则需要学习小组来参与评价等等。如果作为水平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可以把学生自评或同伴的评价作为一项列入结果的报告中。

3.确定评价方式。对档案袋是否进行评定,采取何种方式评定,需要根据档案袋的使用目的来决定。例如,对于过程型的档案袋,若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反省,或供教师描述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表现学生的进步,则档案袋不必进行整体的评定,但是需要对每一份作品都要进行单独的评定,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发现在某一学习领域的不足与进步,反省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合适的发展目标与策略,制定改进方案。

4.制定评价标准。制定档案袋的评价标准,不仅可以对作品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而且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要求,并依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和改进。制定标准时,首先要明确档案袋的目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然后确定评价的维度、指标及等级。

5.评价结果的呈现。呈现评价结果的传统方式是学生的成绩单,上面记载学生各科的分数或等级,这种方式只是部分表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领域的情况;不能让家长或学生对自己实际的学习情况全面了解。使用成长档案袋评价法,评价结果的呈现一般采用“分数或等级+评语+成长记录”的方法。根据课程标准,可以将评价领域分为若干领域,分别提出评定等级或意见,并对评价的结果做出具体的分析、说明和建议,使用激励性评语,如“你真棒”、“你能更好”、“你有进步”、“加油啊”等激励性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在评价报告方面,教师可以附上几份档案袋中收集的作品或相关证据,以具体说明报告单上的评价意见和建议。

(三)档案袋应成为学生和教师、家长沟通的渠道

在传统的评价观念下,学生和教师、家长关系淡漠,往往使学生有一种被边缘化的感觉。尤其是处于困境中的学生,最渴望与教师、家长沟通,这是渴望解决实际困难的需要,也是一种融入团队的需要。教师如果不能深入了解学生,就不能真正、及时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创建档案袋正是一个促进交往的过程。当学生设定学习目标、进行学习、记录他们的学习并将其放入学生档案袋的过程,也是学生与同学、教师、家长反复沟通的过程。尤其是当学生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或缺乏支持时,通过和同学、教师、家长交流,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使自己与教师、家长的关系趋于和谐。通过建立学生档案袋,不仅学生可以时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真正需要,而且教师也能从学生档案袋中及时捕捉学生真实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进步和需要,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参考文献:

[1]Popham,W.J.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杨九俊.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蒋碧艳,梁红京.学习评价研究: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江彬,邱立中.科学认识档案袋评价[J].上海教育研究,2003,(11).

[5]梁红京,马海涛.教学档案袋:一种可借鉴的教学评价工具[J].全球教育展望,2003,(11).

[6]曾春妹.浅谈档案袋评价在新课改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03,(6).

[7]单怀俊.对档案袋评价的若干认识[J].福建教育,2002,(11).

[8]乔凤杰.档案袋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4.

(责任编辑/王丽君)

猜你喜欢

档案袋教师学生
反思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
国内档案袋评价方式的相关研究概述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秋天在哪里
学生写话
美育教师
小议“档案袋”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