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009-06-15

学理论·下 2009年5期
关键词:时代背景

毕 德

摘要: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是其形成的时代背景,邓小平个人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历是其形成的实践基础。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拨乱反正为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产生扫清了道路,改革开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开创为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土壤,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实践构成了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形成发展的新背景。

关键词: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时代背景;实践基础

中图分类号:A849.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1—0063—02

一、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是有条件的,都不会是凭空臆造的。在这些诸多的产生条件中,时代前提是重要的一个方面。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概括和升华。

(一)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拨乱反正为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产生扫清了道路

从某种意义上讲,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正是在对十年浩劫的反思中产生的。另一方面,在清除林彪、“四人帮”流毒和影响的同时,全国范围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错误思想的禁锢,恢复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改革开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开创为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土壤

随着思想政治工作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逐步开展,我国各条战线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的发展,不断涌现出新的经验。1983年1月,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同年7月中共中央批发了《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这个《纲要》促进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同时,党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涌现了许多“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模范村镇。

(三)认真总结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经验与教训,极大地丰富了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宝库

改革开放的过程是一个不平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四项基本原则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在这个斗争实践中,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得到了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社会上就出现了一股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思潮。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于1979年3月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他要求从中央到各级党委“一定要把思想理论工作放在正确轨道和重要地位上”[1]181。他在1981年7月的一次谈活中指出:“不做思想工作,不搞批评和自我批评一定不行。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2]390当前思想战线的主要问题是“存在着涣散软弱的状态,对错误倾向不敢批评”[3]389。1987年12月30口,他在同中央几位领导同志谈话时提出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指出学生闹事,是几年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旗帜不鲜明、态度不坚决的结果,并分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思想理论战线上的软弱、放任状态。

(四)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实践构成了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形成发展的新背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历史的必然,早在1979年11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市场经济只属于资本主义肯定是不对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就萌芽了。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推动经济更好地发展。另外,市场经济也带来了观念更新,增强了人们的自立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时间观念、竞争观念等。但是也要看到它的负面效应,比如导致生产上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诱发人们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等。

二、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一)在大革命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

1927年邓小平从苏联回国,担任了中共中央秘书长。1927年7月,他奉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派遣,到广西组织武装起义。邓小平一到广西百色,就开始了大量的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1932年7月,邓小平担任第一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在革命苏区,扩大红军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邓小平领导下,制定扩红方针,耐心进行政治动员,提高觉悟。扩红的方式是干部、党员带头报名,轰轰烈烈,广泛宣传。“由于工作深入,觉悟提高,广大青年纷纷要求参加红军,在1932年7月至9月的三个月中,仅会昌一县就扩大红军一千多名。”[4]302自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以后,党内许多干部都受到了无情打击,甚至被迫害致死。邓小平也被撤职,后在总政治部副主任贺昌的同情和帮助下,担任了《红星报》主编。

(二)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改编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改编后的思想状态如何,作为总政治部副主任的邓小平非常关心。针对存在的思想问题,邓小平向大家讲洛川会议精神,讲统一战线思想,讲新的形势和任务,促进了大家的思想转变。从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是一次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是全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新创举。晋冀鲁豫边区的整风从1942年5月至1945年春季历时三年可分为两个阶段。邓小平于1943年发表《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首先论述了整风运动的伟大意义,其次根据太行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要把解决干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作为整风重点的要求。

(三)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

在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从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战略进攻的序幕,到挺进大西南、解放全中国,早已是威名远扬,战功赫赫。这一大军之所以常胜不败,所向无敌,与刘邓从严治军、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分不开的。1946年12月19日,邓小平以刘邓的名义向部队提出了鲜明的“七大主张,七项反对”。即:主张正确的战略指导,反对错误的战略指导;主张坚决斗争,反对悲观动摇;坚决为人民服务,彻底肃清和平幻想逃避斗争的现象;主张严肃组织纪律,反对松懈极端民主;主张军民团结,反对军阀土匪主义;主张爱护公物,反对本位主义及不从整体观念出发;主张长远打算,反对不从长远打算;主张加强政治生活,反对轻视政治,反对庸俗化。

(四)从全国解放到“文化大革命”之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

从全国解放到“文化大革命”之前,邓小平从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其间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论述是很多的。这里着重从加强新闻宣传工作、正确学习毛泽东思想和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等方面加以论述。

关于党的新闻宣传工作,邓小平一直非常重视,并身体力行地抓新闻工作。1949年冬,第二野战军解放大西南,邓小平就任西南局第一书记。当时的情况是繁重的剿匪、征粮、生产、税收、救济,调整工商业等任务摆在面前,怎样迅速地把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到广大群众中去呢?邓小平于1950年5月召开了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他在会议上发表了《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指出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

关于执政党的建设问题。从1956年至1966年,邓小平一直担任党的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在实践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在理论上进行了一定的总结。邓小平认为,随着党从不执政走向执政这一地位的改变,很容易使一些党员沾染上官僚主义习气,很容易在一些共产党员身上滋长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很容易在党内形成一种停顿起来、不求上进的情绪,贪图享乐铺张浪费的风气,很容易驱使一些动机不纯的人和投机分子混入党内以谋取私利。

关于正确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问题。从1958年开始,有人提出“相信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制度,服从主席要服从盲从的程度”。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林彪等人别有用心地搞了一场现代造神运动,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对毛泽东个人的崇拜日益发展起来。面对这些不正常的情况,邓小平指出,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一要反对什么东西都说成是毛泽东思想;二要反对割裂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对待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很严肃的原则性问题,不要庸俗化,庸俗化对我们不利,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不利。……光讲毛泽东思想,不提马克思主义,看起来好像把毛泽东思想抬高了,实际上是把毛泽东思想的作用降低了”[5]284。

(五)整顿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实践

“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作为党内第二号走资派失去了一切领导职务,1969年10月被遣送到江西。1973年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他的组织生活和副总理职务,1975年1月开始主持党和国家日常工作。他针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进行大刀阔斧地整顿。他提出了增强党性、反对派性的明确要求。“文化大革命”中派性猖獗,制造事端、破坏团结,已经严重影响了四化建设的大局。邓小平认为,对于被派性迷住心窍的人,要进行教育,教育过来,既往不咎,再不转变,严肃处理。对于利用派性升官发财的人,要坚决处理,该调的调,该批的批。他还要求恢复和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纪律教育。“文化大革命"中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不讲秩序,目无纪律,造成事故不断,火车晚点,产品质量下降。为了纠正这种混乱局面,必须建立和恢复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纪律教育,使广大群众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实践精神领导了各项工作的拨乱反正,包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拨乱反正,彻底冲破了“左”倾思想的束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而不断开创。

综上所述,邓小平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也是一个杰出的思想政治工作家。几十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使邓小平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个理论体系具有深刻而完整的把握,从而对形成新时期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和实践经验。因此,邓小平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是形成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重要条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源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5]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
数字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新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钢琴作品的思政融合
生态时代背景下我国绿色农产品转型升级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产品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华丽追梦者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时代背景:“药引”还是“药量”
时代背景下国产电影的平民美学
文化外交的时代背景与应用价值
泰国恐怖电影兴起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