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华岩寺庙宇建筑及其文化

2009-06-10权小芹林渝南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岩洞建筑

权小芹 林渝南

众所周知,佛教来源于印度,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自传人中国以后逐渐融人中国社会,最初是由达官贵人提供他们的住宅来供佛教人员使用。但由于中国建筑材料自古采用的是木材,至今保留下来的木构房屋。现存明清时代的为多。明、清佛寺的布局,一般都是主房、配房等组成的严格对称的多进院落形式。

在中国的寺庙其建筑格局都相差无异,都是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祖师殿等组成,只是有些大的寺庙配殿很全,而有些小的寺庙则只有几个主要的建筑。重庆华岩寺比起其它的寺庙来说,华岩洞庙是特殊的。它的建成是由于重庆特殊的地理特点形成的。我们将在后面进行讨论。

一、华岩寺的格局和主要殿堂

(一)华岩寺的格局

华岩寺距市区23公里,依山傍水雄伟壮观,全寺由大老山的大雄宝殿、接引殿和华岩洞三部分组成,建筑总面积近万平方米,寺院占地四百余亩,有房约四百间。2000年被重庆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直辖市文物保护单位。且列入到《中国佛教名寺古刹》第三卷中。属重庆市佛教重点寺庙,是重庆最大的寺庙之一,也是重庆除罗汉寺、双桂堂以外的另一个名刹。

华岩寺结构古朴,布局严谨。华岩寺由三大院落构成,即华岩洞、接引殿、大雄殿。建筑规模宏大,达八千多平方米。华岩寺也可分为大寺、小寺。大寺殿堂建筑系传统庭园式砖木结构建筑群。小寺位于大雄殿西南约百米处,原建筑巳毁,只有遗迹可寻。从纵向上看旧华岩寺山门牌坊,正额面书“巴山灵境”,背面书“临济禅宗”,以彰其衍,为刘少林题,著名书法家许伯建书。

(二)主要殿堂

1、华岩洞庙

华岩洞天居新评巴渝十二景中小册子十景之首。它位于华岩寺左山坡拾级而下。过石桥,穿牌坊。此牌坊是道光年间修建,正面“洞天福地”背面“智光重朗”,现在很多地方都受到风化,很多地方也都残缺了。再徐行林荫小径,到华岩洞庙。由于战争、文革等原因,原建筑已损毁。直到1985年,才重塑释迦牟尼、文殊、普贤、佛、菩萨像八尊,供奉于华岩洞庙,并于次年农历6月19日观音菩萨成道日,聚众恢复佛事活动。

殿门左边有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塑像。庙依洞顺岩而建,梁柱和飞檐在洞外,佛堂和卧佛在洞里。“华岩洞”洞匾由赵朴初手书。

洞庙坐东朝西,分上下两殿,建在中轴线上,以石级相连。下殿为单檐悬山顶穿斗式结构,平房三问。五柱三穿,面阔三间,明间4.3米,次间4.1米,进深一间5.2米,通高5.4米。中间下面供奉弥勒佛,背面供奉端坐的韦驮菩萨(是为纪念韦驮助华岩寺建大雄宝殿之举),两边有僧舍各一间。上殿为二重檐歇山式顶、抬梁穿斗混合结构,琉璃屋面,以梁为界,半在洞内,半在洞外,有房五间。前四架梁再单步梁附加二步梁用四柱。面阔5间,明间4.2米。次间3.7米,稍间2.5米,通进深5间17.8米,通高10.6米1。正中大殿供奉镀金的释迦牟尼佛,它的后面是观音菩萨,右面为文殊菩萨,左面为普贤菩萨像。旁边卧佛和圣阕,圣阁里面有阿闵佛、宝生佛、昆卢遮那佛、药师佛、成就佛、地藏王菩萨、观音、阿弥陀、大势至菩萨、财神、韦驮等泥塑像。

2、天王殿

过山门往北第一殿就是天王殿。重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为单檐悬山式抬梁穿斗混合结构,1989年修复时将土筒瓦换成琉璃瓦。殿前悬挂赵朴初书写的“华岩寺”寺名匾额。殿内正面供奉弥勒佛。背面为站着的韦驮菩萨。在中国寺院通常将之安置在天王大殿弥勒菩萨之后,面对着释迦牟尼佛像。传说佛涅磐时,有一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时韦驮急追取还,故为护打法神将,世称韦驮菩萨,形象一般是童子面,身披甲胄,手持金刚杵。在韦驮和弥勒佛的顶上有两块匾额,四周为四大天王坐像分立左右。

3、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即(大)正殿。大殿是为歇山、硬山、悬山等式结合,单檐和重檐并举。全为土石木穿逗结构。重檐歇山琉璃瓦顶,面阔5间,22.5米,进深6间,9.7米,通高13米。大雄宝殿重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已是历史上第三次重建。为木梁石柱粱式结构石木建筑。殿内大石柱高14米,直径0.7米。两重檐歌山式屋顶,黄色琉璃瓦屋面。屋脊上有镂空琉璃组砌的二滚龙戏珠等吉祥图案和雕塑的弥勒佛像,脊檐上塑有神话人物,飞禽走兽,重檐飞峙,鳌鱼鸱吻。大殿高大轩昂、雄浑宏阔,殿前院落宽敝,青石铺地,两口大铁钟悬挂于两侧亭内,两面大鼓高架于殿内粱下。殿内雕梁画栋,顶棚嵌佛教故事彩绘。神形逼真。

重塑的佛像,以《造像经》为准绳,以唐宋塑像为依据,由20多位美术雕塑家及民间艺人还以原貌为宗旨而雕刻完成的。殿前还新建了两个仿古化钱鼎、大石狮、洗心池、大牌坊、功德碑、园林小品、小买部等设施。

大殿中间是释迦牟尼佛,阿难、迦叶侍立左右。陶瓷造像,佛祖盘腿打坐,左手右手平放在两腿上,中间放有一珠。两侧壁嵌柳术浮雕金装五百罗汉,后壁嵌有木雕十六尊者及唐朝画圣吴道子的白描观音、达摩石刻像。释迦牟尼像背后为站立的阿弥陀佛像。配殿有观音殿、药师殿、观音堂、罗汉堂、祖堂、禅堂、客堂、法堂等。观音殿内供了观音菩萨,在她周围的是三十三种分身石刻。观音堂内供奉有镀金文殊、普贤、十八罗汉像。祖堂正在维修,它里面供奉的是圣可祖师雕塑和三十二代禅宗祖师画像。药师殿里镀金药师佛左手执持药器(又作无价珠),右手结三界印,着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台上。

进人大殿前有一牌坊,正面两小坊上写有“觉路”“悟门”,中间写“巴山灵境”;背面写的是“临济禅宗”。

4、接引殿

接引殿紧邻大雄宝殿。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历时6年竣工。殿门及正殿为单歇山式,两侧配殿为悬山式。中国传统四合院布局,坐西向东,由牌坊、殿门、配殿、正殿组成。

整个建筑的柱为石质八棱柱,墙为泥土夯成。正殿歇山式屋顶。抬粱式梁架结构,分前五步梁后三步梁,再前双步后双二步梁用五柱。面阔五间。明间3.7米,次间3.5米。梢间3.5米,廊宽2米,进深三间10米,通高8.9米;素面台基高1.5,左右设阶梯踏道五级。殿门悬山式,抬梁式梁架结构;面阔三间,明间4.35米,次间3.15米,进深二间6.4米,通高7.5米;普通台基高1.7米,普通踏道七级。接引牌坊坐西向东,四柱落脚,通高约9米。方形柱础,宽2.4米,长3米,高0.76米。

殿门左边有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塑像。塑像还贴有对联:右“半间风雨屋”,左“一片圣贤心”,横批“有求必应”。配殿有授记堂、证觉堂、般若堂、极乐

堂、闻法堂。正殿内供有西方三圣像,镀金阿弥托佛、大势至和观音菩萨。阿弥托佛左手放在左膝上,手指下垂;右手月天之印。观音坐莲花台。左手作说法印,右手持净水瓶,大势至左手持莲花,右手月天之印。(曲肘向前无名指与大指相接)。右边阶梯式的佛龛为佛门信众树立长生禄位牌,左边阶梯式佛龛则为往生亡灵供奉之处。

二、华岩寺的庙宇建筑的特点

(一)庙宇建筑布局没有采取固定模式。重庆华岩寺是在一个有山有水的环境中建成的,没有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布局,如北京的西四牌楼的广济寺等。以中轴线为主。上面分布天王殿、正殿和藏经阁,中轴线两旁分布禅堂、斋堂和僧房等。华岩寺的藏经阁、接引殿和斋堂都是独立的。按中轴线排的话还在正殿前面。这都是由于重庆的山高路不平,平坝太少造成,只能在仅有的空地上修建。

(二)洞。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其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传教者初来此地,经费、教众人数少,可供传教活动的场所有限,根据重庆山多洞自然也多的地理特点,在洞中供奉佛祖,也并不希奇。由于重庆气候特点,在洞中居住冬暖夏凉,也为传教者提供了方便。华岩寺的选址符合了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和利用了适合修行得道的地形的特点。

(三)寺庙建筑和园林相结合。华岩寺的佛殿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结构、空间、装饰三个方面。建筑具有典型的歇山、悬山屋顶,木构架建筑,反翘的屋脊,屋脊上的仙人、龙、风、狻猊等装饰。天然的山池湖泊,再配以小桥、流水、长廊及供信众散步的步道,一年四季的常绿的竹子和僧侣及有名人士们留下的书画、诗词是中国园林的典型特色,更增添了一点宗教意味的独特性。

佛教建筑最初是由印度传人,但传人中国以后,并融入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中来。佛塔、寺庙的传人使得中国有了自己特色的民族性的佛教建筑物。佛殿是容纳佛教诸神的建筑,是寺的主体。作为一种宗教建筑,佛殿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一种独特的神的空间,从而有别于平凡的世俗的民居空间。重庆市华岩寺的建筑特色为中国佛教建筑增加了内涵,丰富了古典园林艺术理论。为我国园林建造,提供了经验的累积。

猜你喜欢

岩洞建筑
仇英《桃源仙境图》神仙境界的成因
建筑与数学
洞穴密码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