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北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009-06-08杜华明

企业导报 2009年2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经济

杜华明

【摘要】 山区县经济作为四川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川经济发展的相对薄弱环节。本文从川北剑阁县山区县域经济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影响川北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并从制定科学的县域发展战略、健全具有当地特色的经济格局、提高山区农业产业化水平、发展劳务经济、营造信用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山区县域;经济;问题;对策

县是一级最基本的行政区域,也是长期以来发展差距最大的行政区域。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中,县也是社会矛盾的集中地方。县域经济是以县(市)级行政区划所规定范围为管理对象,以发展本地经济为宗旨的经济。

一、川北山区县域经济现状

山区县经济作为四川省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重要性日益突出。在四川省县(市)区经济增长中,山区县贡献率接近32%,农民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山区县的区域经济实力、地区财力和居民收入水平仍与四川省县(市)区平均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大部分山区仍是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经济滞后地区。山区县以全省36%的总人口,创造不到全省1/5的经济总量[1]。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川北山区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城市还有很大差距,加快川北山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剑阁县属于典型的川北山区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龙门山与大巴山交错地带,位于陕、甘、川三省结合部,为四川北大门。该县地势北高南低,地貌以低山为主,有局部丘陵交错其间,海拔在570—1330米之间,幅员面积3200平方公里,全县辖23镇34乡,总人口67万,劳动力32万。2008年当地政府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两大机遇”,充分发挥市县域矿产、农林、生态、旅游等特色优势资源,大力推进资源转化战略,以项目带动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加快发展。全县GDP实现37.4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23.65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21亿元;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3.06万亩,实现产量44.67万吨;畜禽品种改良深入推进,生猪三元杂交面达到90%,新建各类畜牧小区57个;全县实施投资额5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完成总投资7.8亿元,新增工业企业8户,全县规模企业共达28户;全县旅游投资达1.35亿元,去年接待旅游71万人次,实现旅游门票收入近500万元[2],这对剑阁的县域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影响川北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1.经济基础的差异、发展规划雷同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川北山区由于自然条件、地理区位、基础设施、交通通信的制约,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同时,不少县的发展战略规划过于粗泛,缺少与市、省发展战略规划的衔接和配套,产业雷同、个性不突出、特色不明显,缺少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乡镇企业、民营经济没能得到必要的发展,造成了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川北山区各县民营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速度还不够快、规模普遍偏小、市场竞争力差。

2.中介组织发育程度还不高、特色经济优势不明显

县域特色经济的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特色经济的培育,总要从特色产品起步。当今四川县域经济特别是农村个别地方有此类组织,但发育程度也不高。这类中介组织不仅量少质差,而且运作不规范。以广元剑阁县为例,该县虽有一些区域性特色块状经济,如剑门豆腐、剑门茶叶、剑门火腿、剑门腊肉等,但由于中介组织发育程度还不高,存在着总体规模不大、全国知名度不高的问题,难以形成以乡镇为主体的多个特色块状经济,因此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

3.科技普及滞后、信息应用不足、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当今社会,要把县域经济搞出特色,无论第一产业还是二、三产业,离开了科技和信息的运用,大多是不可能的。目前,川北山区县域经济中科技产品、科技知识、科技手段的普及还相当滞后,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的运用也明显不足。农民还是习惯于种传统农产品及那些在当地种了几年或十几年的制种农产品;习惯于养传统的家禽家畜并且是以传统方式一家一户分散地小规模饲养,饲养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极其稀少。以广元剑阁县为例,农业产业化的程度普遍较低,其原因是缺少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带动、特别是农产品的深度加工、综合利用的企业少,规模大的企业更少,因而该县农产品的吸引能力差。

4.劳务经济开拓不够

按照公认的标准评价山区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并且参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和机械、物资的劳动力替代程度、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来分析,川北山区各县将有大量的劳动力需要从土地上转移,劳务经济可能也应该成为山区县域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以广元剑阁县为例,该县2004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7万余人,占农村劳动力的56%,年劳务收入近6亿元,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达30%以上[3],但该县的劳务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工普遍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差,多数从事的是一些简单、繁重、脏累的熟练工作;二是市、县缺乏有计划、有组织的技能培训,未能有效组织联络劳务输出;三是组织或自发到国外务工的还不多;四是以个人为业主,从事工艺、商业活动的还不多;五是在外学有所长,积累了一定资金,回乡创业的还不多;六是外出务工的人员出现低龄化,许多十五六岁的孩子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因此,坚持产业转移与外埠输出相结合,以产业转移为基础,以外埠输出为重点,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应该成为发展川北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5.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瓶颈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造成农村发展诸多欠帐和历史遗留问题,资金成为制约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问题。川北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由于受基础薄弱,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受教育程度方面的较低水平等一系列因素限制,使广大山区期望通过自身积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很小,其问题主要表现在[4]:一是财政依存度低,财政收入随生产总值增长的比例小,山区建设中的问题难以通过自身解决,有增长而无发展;二是川北山区农业人口贫困人口多,农村资金“泵出”效应明显,农村贷款难影响“三农”问题久拖未决,加上工业化城镇化吸引了土地价值、使农村呈现资金和农村优秀劳动力的净流出的状况。因此,没有金融的有力支持,川北县域经济发展难以突破资金的瓶颈。

三、加快川北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1.要政府重视、按照“五个统筹”精神,制定科学的县域科学发展战略

县域是城乡结合地带和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而县域经济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纽带,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切入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川北山区各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摸清情况、准确定位、服从区域生产力发展布局的安排、制定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配套措施、做好发展战略及其规划与中短期计划的衔接、发挥优势,坚持可持续发展;要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指导山区经济建设,要以环境成本为第一约束要件,从保护环境、优化生态的前提出发,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杜绝以任何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开发;推进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让子孙后代都有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发展川北山区县域经济更要加大植树造林、生态建设、资源开发,要与山水林田路项目发生联系,因地制宜做好规划,促进山区经济协调发展。

2.要区别对待,健全具有当地特色的经济格局

川北山区县域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格局上,山区县域既要强调平衡发展,更要力争特色突出。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市场,特色就是效益。在发展方向上,当地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国家宏观政策与当地实际的最佳结合。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入省内外大中型企业的分工协作体系,围绕主导产品生产配套零部件,也可以为优势企业加工品牌产品;要制定鼓励政策,调动各方面发展配套经济的积极性,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开展以配套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招商活动,更好地开拓配套市场。要搞好扶贫开发,按照国务院“以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为切入点,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以促进劳动力转移为切入点,努力提高贫困户素质;以龙头企业带动为切入点,努力调整贫困地区产业结构”的工作思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山区经济的加快发展。

3.要科技进山、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山区农业产业化水平

受自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山区人、财物流失的影响,川北山区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投入明显偏低,科技进步拉动作用较低,专业人才缺乏,而且缺少能吸引科技进山的优惠政策。对此,川北山区各县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高科技发展之路,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益,同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增加对山区的科技投入,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保障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山区农业产业化水平是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山区各县发展的重要基石。政府和各级部门要有意识地调整产业结构,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本地有特色的龙头企业予以强有力的扶持,从而带动农民致富;要打造品牌,立足于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公司+基地+农户”这样一个产业链条,吸纳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5]。发展特色农业,就是要以当地优势农林产品、畜禽渔产品为基础,通过以主导产品、骨干企业、大型市场为龙头,以众多的家庭工业、中小企业配套协作为基础,以特色工业园区为载体,走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的路子,形成“小企业、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和“小产品、大产业”发展格局,提高山区农业产业化水平。

4.提升劳务经济,发挥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

劳务经济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巩固和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对于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川北各级政府要切实抓好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养;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快建立健全包括就业咨询、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在内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别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满足市场对较高层次劳务输出人员的要求;在外出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成立必要的机构,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提升劳务经济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品牌战略提升劳务经济,不断提高知名度;筑巢引凤,精心构建回乡创业经济平台;坚持以人为本,深化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加强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为提升劳务经济提供人力资本支持;提高劳务经济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劳务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5.开辟多渠道资金来源,营造绿色县域金融信用环境

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金融只有在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中,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因此,开辟多渠道资金来源,建立良好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是解决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各级政府要着力改善政策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继续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强川北各县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探索建立政银企合作机制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贷款运作机制,减轻银企负担。充分尊重银行的企业主体地位,切实维护银行的债权和利益,为其健康发展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经营环境。简化手续,提高效率,降低收费标准,切实规范有关部门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放贷及抵贷资产处置过程中的登记、评估和收费等行为,减轻银行和企业负担[6],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点,为银行信贷投放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l]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统计年鉴[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剑阁统计局,广元市剑阁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张世忠,剑阁.三管齐下维护民工权益.四川党的建设,2005,(6):20

[4]漆先望,吴学刚.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分析.四川省情,2003,(4):23-24

[5]吴祥云.四川的特色农业怎样搞[A].巴蜀智囊[M].成都:天地出版社,2003:23

[6]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课题组.西南民族地区农村金融生态运行特征及行为绩效.财经科学,2006,(6):110-116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