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柴胡颗粒临床应用解析

2009-06-08赵正东

中国社区医师 2009年9期
关键词:胸胁口苦症见

赵正东

药物组成

柴胡240g,姜半夏90g,黄芩90g,党参90g,甘草90g,生姜90g,大枣90g。

功能与主治

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吐,口苦咽干等。临床应用

伤寒少阳证证属少阳。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经期感冒证属热入血室。症见妇人伤寒中风,经水适来或适断,寒热往来,昼则明了,暮则谵语,胸胁苦满,舌苔薄白,脉象弦数。

黄疸证属胆胃气逆。症见腹痛而呕,寒热往来,头晕目眩,胸胁苦满,舌苔薄白,脉弦等。应用鉴别

功能类同药物鉴别与柴胡口服液的鉴别:柴胡口服液主要用于病毒性感冒发热;而小柴胡颗粒是和解的主要方剂,应用广泛。

名称类同药物鉴别与正柴胡饮颗粒的鉴别:正柴胡饮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主治外感风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等症,而非小柴胡颗粒的半表半里证。剂型及用法用量每袋装10g,开水冲服,10~20g/次,3次/日。

现代研究

现代实验研究表明,该药有保肝、利胆,解热,抗炎,抗病原体,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脑垂体一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影响离体平滑肌等作用。临床新用

近年来有临床验证,该药还可用于很多领域,如:①感染或炎症: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急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病毒性心肌炎、前庭神经炎、慢性尿路感染。②发热:用小柴胡汤随症加减治疗很多发热症,如原因不明发热、感冒、小儿夜热、胆道感染、肺炎、流感、钩端螺旋体感染、免疫系统疾病、骨髓增生综合征等。③过敏性皮肤病如急性湿疹、荨麻疹、寻常性痤疮等。④更年期综合征。⑤妊娠恶阻。⑥原发性痛经。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⑧癫痫。⑨其他:厌食症、斑秃、胶原病、红斑狼疮、梅尼埃综合征、突发性耳聋、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变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胆囊炎与胆石症、疟疾、结核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地方性斑疹伤寒、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伤寒邪在少阳,此时病邪已离太阳之表,又未入阳明之里,非汗、吐、下之所宜,只有和解一法适宜,故本品为和解少阳而设。主治少阳证,具有清解胆热,益气和胃降逆之功。以往来寒热,口苦咽干,胸胁苦满,舌苔薄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本品对于各种杂证,如疟疾、黄疸、产后或经期感冒风邪,见有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者,皆可选用。尤其是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之症,由于妇人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正值月经来潮或月经将净,或产后失血,血海空虚,外邪余热乘虚而入,与正气相搏于血室;热入血室而症见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等证,本品适宜。

本品解表散热,和解少阳,风寒感冒者忌服。

对上盛下虚或肝火偏盛者,有时服用本品后会出现头痛、目眩或齿龈出血等症状,故不宜服。平素阴虚吐血或肝阳上亢者,也不宜服用本品。

本品服用后则表里和解汗出,有些患者由于正气较重,可能服用本品后会出现暂时的发热恶寒,正邪相争的寒战现象,医者应告知患者。中医古籍的世界第一

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东汉的《伤寒杂病论》,是世界上第一部经验总结性的临床医学专著。

魏晋时期的《脉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脉学专著。

西晋的《针灸甲乙经》,是世界上第一部针灸学专著。

南北朝时期的《雷公炮炙论》,是世界上第一部制药学专著。

唐代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药局方。

宋朝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世界上第一部以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学专著。

南宋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

元朝的《敖氏伤寒金镜录》,是世界上第一部舌诊专著。

(编辑部摘录)

猜你喜欢

胸胁口苦症见
《针灸甲乙经》中胸胁满痛的治疗特色探赜
口苦口臭,可能是肝脏不好受
晨起口苦是怎么回事?
给自己开一剂开胸顺气的药
蒋健教授胸胁痛经验方介绍及验案举隅
嘴里有苦味是咋回事
一种治疗胸胁胀痛的中药验方
李德新治疗抑郁症临床经验